地方政府的行动和领导力对实现国家节能或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至关重要。地方政府可通过小规模的示范,协助检验新政策或新方案是否有效。由于实施规模较小,且可能尚无国家立法机关的规范,地方政府实施开创性政策或做法时,通常较为容易。在地方取得成功后,试点政策或做法可以推广到其他地区或是发展成为全国性的计划。比如,中国的“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就是基于山东省两家钢铁企业成功实施示范项目后开展起来的,该示范项目借鉴自荷兰的自愿协议计划(Price et al.,2003)。
在发达国家,国家和地方的方案通过吸引企业参与以及教育民众,从而在转变市场方面取得巨大成功。在美国,很多州、市和县以专项基金和战略性政策,全力推动节能与使用可再生能源。加州是最佳实例之一,该州制订了雄心勃勃的节能减排目标,并实施较为紧迫的创新政策和相关行动,以达成节能减排。加州的人均耗电量因而要比全美平均值低40%。加州经验后来广为其他州采纳,有些政策最后还成了国家法规。联邦政府制定的很多家电标准就是由加州带头促成的(REEEP,2010)。此外,经验显示实施综合的能源与气候计划可以刺激地方经济,创造可再生能源产业的绿色就业机会,同时创造新收入(Roland-Holst,2008)。
即便如此,由于缺乏信息、资金和能力,制定并实施新政策和新行动难度很大。这在中国尤为明显。即使规定了国家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目标,大部分地方政府并不了解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努力,也不了解政策的成本效益以及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或是如何规划执行气候行动计划。
本报告旨在提供一个指南,列出中国地方政府在制定低碳方案或气候行动计划时可采取的成功政策与措施。本指南包含了详尽的成功政策和最佳实践。本报告并不是要就每个政策的节能减排或成本效益进行公正的评价或分析,而是根据现有的文献和报告,提出气候行动计划指南和政策。
本报告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指南,可用于协助地方政府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并提高能效的行动计划。此部分按步骤简单说明了如何制定行动计划以及计划包含哪些要素——从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到实施计划。同时还介绍地方环境行动国际委员会(ICLEI)成功网络的实例,并提供拟定地方气候行动计划的方法及经验,与拟定计划时可用的工具等,作为参考。
第二部分提供以下部门实现低碳增长的有关政策与行动:各行业通用的(不局限于某特定行业)、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电力、农业和林业。每个部门可考虑采用的政策或行动都包含以下信息(如果具备的话):
政策或行动的描述
衡量标准
温室气体减排潜力
成本效益
这些政策均借鉴自国际实例,包括国家、州或省级层面的政策措施。中国具有创新性的成功案例,也包含在其中。
第三部分是一个清单,将第一部分介绍的各个成功政策和措施进行摘要,提供读者一个详实的政策清单,便于读者分行业比较各种政策措施并进行选择。
重点结果摘要如下:
范围和指标
本研究的重点是碳,对低碳城市的定义是:尽管经济发展已相当成熟,仍积极进行大幅度减碳的城市。本报告对两种主要温室气体的减排提供指南: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1。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使用及非关能源的工业生产过程(比如水泥生产)和森林砍伐等。甲烷排放来自农业(特别是稻作生产)、畜牧业、其他土地利用、工业(比如煤层气)和垃圾分解等。
指标被选用来定义和评价低碳城市,协助城市找出减排上的差距与减排潜力,评估低碳发展方案的实施成果,并进行多个城市间的相互比较或对标。本指南介绍的重点指标包括:
综合性和混合性指标,如能源强度或碳强度,即单位GDP的总能耗或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综合性相对指标,如人均或单位面积能耗或二氧化碳排放量。
结构性指标,如各部门占总体用能的比重与占总体GDP的比重。
民用和商用建筑指标,如单位楼面面积能耗或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人均能耗或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符合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物比重。
工业部门指标,如物理能效(每吨产品的能耗或碳排放量);以及能源经济强度或碳强度(单位增加值能耗)。
电力部门指标,如生产每度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再生能源占供电总量的比重。
运输部门指标,如每人每公里交通的一次能源消耗或排放的二氧化碳;城市密度;公共交通运输用量;每十万人使用的公共交通运输里程数。
土地利用与废弃物管理指标,如商住混合区占总用地面积的比重;绿地和农业用地占总用地面积的比重;人均废弃物产量;以及废弃物回收利用率。
经济与社会指标,比如绿色能源就业所占比重;收入分布情况及人均收入;以及房屋购买能力。
此指南也开发了两套指标体系,用于评价低碳省市的表现,以及评价地方政府在实现低碳目标上的作为。低碳省市指标体系是属行业层面并以终端用户为基础,指标具有可测性并可互为比较。该指标体系也可帮助对标和追踪进展(见表ES-1)。
表ES-1 低碳省市发展衡量指标体系
关键指标重点指标
综合性指标单位GDP一次能耗
单位GDP二氧化碳 排放量
人均一次能耗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
LBNL低碳城市发展指标指标和权重
电力部门生产每度电的碳排放量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重(%)
热电厂发电效率(克标准煤/千瓦时)
部门指标工业部门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各工业子行业如钢铁、水泥、铝、合成氨等的物理能效(每吨产品的能耗)
商用建筑商用建筑单位面积能耗 (建议指标)雇员人均用能建筑节能标准合格率(%)
推荐访问: 编制 方案 指南 发展 低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