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经验与教训。
1.3判定标准
统计分析居民疾病管理率及居民满意度,并与2014年4月以前上述情况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工业型社区推行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前后居民满意度的比较
工业型社区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施行前居民满意度为81.0%(243/300),低于施行后的94.0%(282/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3,P<0.01)。
2.2工业型社区推行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前后居民疾病管理率的比较
工业型社区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施行前,糖尿病管理率为52.0%,施行后,糖尿病管理率为98.0%,经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3,P<0.01)。工业型社区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施行前,高血压管理率为62.0%,施行后,高血压管理率为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84,P<0.01)(表1)。
3讨论
看病难、看病贵是我国医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尤其对于工业区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多处于社会中下层,身边多无亲人的相互照顾,其居住、工作环境常较差,加上工作强度大、竞争激烈,易出现身体及心理上的健康问题[10-13]。出现健康问题后他们往往因经济条件等原因而不愿到医院就诊。因此他们一定程度上更希望得到一些可及的、有效的健康服务与指导。而目前深圳市推行的家庭医生责任制正是以契约服务的形式为家庭及其每个成员提供连续、协调、可及性的综合医疗保健服务模式,倡导社区首诊,是改变医生坐诊模式、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的重要途径[14-15]。因此探索出适合工业区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势在必行。目前签订深圳市家庭医生服务协议的对象主要是社区内(以家庭为单位的)常住人口,而针对工业区(独身在外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庭医生服务尚缺乏实践经验,故本课题通过问卷调查工业区外来务工人员对家庭医生服务的需求,根据工业区居民居住和工作的特点,采取以工厂为单位签约管理模式,提供集体健康教育指导与个体化诊治相结合的服务,分析比较、总结经验,探索如何在工业区更好地推行家庭医生服务。
通过调查工业区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需求,在提供健康服务时知道居民更需要哪方面的帮助,在解决居民健康问题时能尽快切入重点,少走弯路,提高服务效率与质量。将外来务工人员以工厂为单位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并提供家庭医生相关服务,可大大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可使外来务工人员能享受与深圳户籍居民一样的家庭医生健康服务,将家庭医生服务对象扩大到每一个深圳居民,为其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方便患者就医,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增进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有助于缓解我国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除此之外,工业型社区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具有其独特的自身优点,其更有利于打破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只针对传统家庭的局限,将家庭医生服务推广至每一个社区居民,不管其是否为常住居民,亦不管其是否存在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关系,均可享受家庭医生服务。且其可以根据工业区居住及工作特点,采取以工厂为单位签约,通过集体健康教育指导与个体化诊治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实验结果表明,工业型社区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较传统社区医疗模式更能提高居民对医疗的满意度,有效提高社区内居民疾病的控制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德奇,史庭璋,伍平,等.上海市某社区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的居民满意度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6):1806-1808.
[2]陈碧华,鲍勇,赵立宇,等.应用Delphi法构建家庭医生责任制的社区卫生服务评价指标体系[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3,7(6):430-431.
[3]王瑞香,马真,郝厚碧,等.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3):2000-2001.
[4]吴欢云,张伟东,吴菁,等.家庭医生责任制下城市远郊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全科医学,2014, 17(1):22-24.
[5]黄映淮,罗彩清,黄梅珍,等.糖尿病患者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管理的效果评价[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3):14-16.
[6]黄映淮,罗彩清,黄梅珍,等.家庭医生责任制对糖尿病患者生化指标的控制效果及评价[J].中华全科医学,2012, 10(8):1270,1276.
[7]王秋英,钟华,郑晓英,等.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实施对社区高血压管理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0):156-157.
[8]贺小林,娄继权,梁鸿,等.上海市长宁区家庭医生责任制实施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 27(12):17-19.
[9]孙兰,臧礼忠,张苹,等.闵行区华漕镇家庭医生责任制签约居民基本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 16(8):731-733.
[10]冯伟,王洪兴,王君妹,等.关于浦东新区推进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的几点冷思考[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12):1978-1980.
[11]侯进,陆新建,蔡利强,等.农村社区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效果评价与对策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0):1137-1142.
[12]朱杰,史雪州,林海峰,等.2011年横河镇新联村医生工作效果评价[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4(1):26-28.
[13]杜兆辉.全科医生家庭责任制服务在社区健康管理中决策原则的思考[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12(5):346-347.
[14]金和秋,汪颖,邵银雪,等.“粉丝式”家庭医护责任制在出院产妇产褥期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师杂志,2015, 17(10):1555-1557.
[15]刘秀梅.家庭医生式服务探索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19):62-64.
(收稿日期:2016-03-01 本文编辑:王红双)
推荐访问: 家庭医生 责任制 居民 效果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