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阳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并于2015年初提出“着力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本文基于旅游目的地构成要素体系,从核心性要素、配套性要素、辅助性要素三大方面对德阳旅游目的地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其旅游业发展提供指导意义。
“旅游目的地”是指拥有特定性质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旅游地形象和一定的旅游吸引力,具有完善的区域管理与协调机构,能够使潜在旅游者产生出游动机、并做出旅游消费决策、实现其旅游目的的区域。德阳市地处成都平原东北部,近年来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逐渐成为当地重工业之后的又一支柱性产业,并提出“着力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本文基于旅游目的地的构成要素,对德阳旅游目的地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其旅游业发展提供指导意义。
一、旅游目的地的构成要素
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和形成不仅有赖于区域自身的旅游资源条件,而且还需要区域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等的支撑,因此,旅游目的地的建设牵涉到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多方面要素。综合Buhalis(2000)、吴必虎(1998)、杨振之(2007)、陆峰(2011)等人对旅游目的地系统构成要素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旅游目的地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一)核心性要素
主要包括旅游资源条件、旅游产品体系等,这是旅游业得以开展的前提条件。旅游资源的品质和价值影响着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大小、发展规模和品位;旅游产品开发的科学性、创新性等决定了能否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能否使当地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配套性要素
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道路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条件、公共服务功能,这些是保障旅游活动顺利开展,旅游业有序经营与发展的重要支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当地建设旅游目的地的资金支持和保障;区位条件、道路交通条件影响着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速度和可实现性;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功能不仅为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直接服务,而且还反映了目的地旅游发展的成熟度。
(三)辅助性要素
主要包括城市综合环境、旅游市场营销、长期产业发展政策等指标。在“旅游即城市,城市即旅游”理念的倡导下,旅游目的地建设要朝着“宜旅、宜商、宜居、宜业”的目标迈进,由此,城市综合环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益于促使旅游者停留、体验和消费;旅游市场营销反映了旅游目的地对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市场推广能力;长期产业发展政策代表了旅游目的地政府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
二、德阳旅游目的地建设构成要素发展现状
(一)德阳旅游目的建设核心性要素分析
1、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丰度较好,有较强吸引力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国家标准进行分类汇总,在全国8个“主类”、31个“亚类”和155个“基本类型”的旅游资源中,德阳市旅游资源的“主类”达到8个,“亚类”共有21个,“基本类型”73个,这表明德阳旅游资源丰富,适宜开展旅游活动。而在73个基本类型中,“生物景观”、“人文活动”、“旅游商品”均超过国标数量50%,生态人文优势明显,同时为满足游客购物的旅游商品最为丰富,能最大化地满足游客食、购的需要。
2、旅游产品类型丰富,乡村旅游独具特色
(1)旅游产品类型丰富,满足旅游者多样化需求
德阳旅游产品包括观光、度假、文化、商务、宗教、专项旅游等类型。其中,三星堆博物馆和遗址、庞统祠墓和白马关、黄继光纪念馆、李调元纪念馆、德阳文庙、德孝城兼具观光和文化旅游的功能;绵竹年画村、倒湾古镇、马祖镇、师古镇等极富文化底蕴,且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度假区;罗江香山鹭岛度假区、九龙沿山旅游带、绵竹麓堂温泉等已形成了品牌性的度假疗养旅游地;万佛寺、祥符寺、龙居寺等宗教旅游胜地在省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绵竹汉旺地震遗址、穿心店地震遗址,工业旅游等专项旅游产品也丰富了德阳旅游产品的类型,且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2) A级景区数量偏少、知名度有待提高
德阳市A级景区数量较少,截止2013年共有11处。其中4A级景区6处,3A级景区2处,2A级景区2处,A级景区1处。经初步形象诊断,除广汉三星堆、绵竹年画村等地的知名度较高外,大部分景区的知名度,认可度都不太高。
(3)乡村旅游产业带(区)发展势头强劲
德阳市以灾后重建为契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取得了重大突破。先后创建了一大批国家级、省级旅游示范点、示范村/县/镇/村。成功举办了绵竹梨花节、旌阳区通江李花节、广汉松林桃花节、中江通济桃花节、罗江梨花节、中江县集凤镇生态旅游赏花节等乡村旅游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全市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也为百姓增收致富带来了新机会。据德阳市旅游局粗略统计,主要节庆旅游年收入超过5亿多元,且人均消费水平高,达到343元/人。
3、旅游需求旺盛,旅游市场总体平稳增长
德阳旅游市场总体平稳增长,发展势头强劲。2013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92.61亿元,同比增长37.2%,接待国内外游客1735.07万人次,同比增长56.67%。全市旅游经济呈现出“乡村旅游增长迅猛、假日旅游火爆,A级景区接待游客大幅增长的局面”。德阳目前的入境旅游市场份额很小,仅占1%。而在国内旅游客源市场方面,以省内游客为主,几乎占总游客的50%;其次以北上广游客为辅,占总游客20%左右。
(二)德阳旅游目的地建设配套性要素分析
1、社会经济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德阳是四川重要的工业城市,也是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2013年,德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5.9亿元,同比增长10%;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00元,净增2226元,同比增长10%;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0000元,净增1047元,同比增长12%。近年来,德阳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均稳居全省前列,为城市建设、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经济支持和保障。
2、德阳区位优势明显,旅游交通网逐步完善
德阳距成都约41公里,区位优势明显,是成渝经济区和成都平原城市群的重要城市。随着成德绵乐同城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加速了德阳与周边城市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往来,德阳作为旅游目的地,其可进入性强。
德阳交通较为便捷,宝成、达成铁路,成绵高速、成绵高速复线、成南高速、成德南高速公路,国道108线贯穿德阳境内,各市县均通铁路,市区到各县形成了半小时经济圈。在交通建设方面,德阳以建设“区域一体、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目标,逐步完善了交通网络。
3、城市基础设施面貌一新,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德阳不断强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目前,德阳紧紧围绕建设“百万人口、百平方公里”大城市目标,积极推进城镇建设。旌东、亭江两个城市新区建成后,德阳市区面积将扩大一倍以上,并形成新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并带来大批的商务客源。
但德阳在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方面,特别是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还很不完善。德阳目前还未有专门的旅游集散中心,且目前汽车北站和南站的班车线路缺少能够直达景区的车次;为旅游者提供咨询服务、受理旅游投诉、收集旅游者反馈信息的公益性旅游咨询中心也很缺乏,仅仅是某些旅行社能提供旅游咨询服务;旅游呼叫、旅游信息提示、旅游紧急救援及旅游资讯发布系统等则更加缺乏。
4、德阳旅游企业实力不均,星级农家乐规模大、级别较高
德阳市旅行社总量较小,截止到2012年,德阳全市共注册旅行社39家、各类门市部28家。相比四川省GDP前十强市旅行社数量,德阳市旅行社总量较小,地区分布严重不均。尤其是一级社数量比例为8%,与成都、绵阳、宜宾等市相比数量偏少,这与德阳市较高的GPD发展水平,德阳市民日益增长的出境旅游需求发展现状极为不符。
德阳住宿餐饮业态丰富、发展迅速。2013年,德阳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0.1亿元,同比增长11.3%,实现了平稳增长。其中,星级酒店总体规模不大,经营档次不高,以中低档次为主。但星级农家乐规模大,截止到2012年达178家,星级上以二星级为主,其次是三星级和一星级,整体发展情况处在中档水平,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德阳旅游目的地建设辅助性要素分析
1、城市环境和谐共生,提升德阳旅游魅力
城市及城市环境本身是旅游目的地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旅游即城市,城市即旅游”理念的倡导下,德阳大力改善城市环境建设,一改工业城市的单调刚硬,多了几份绚烂和柔情。尤其是旌湖两岸的生态整治成效显著,通过将城市鲜明的文化特征与自然生态完美融合,打造了南北公园、石刻建筑艺术长廊等多个滨河景观,被誉为德阳的“流动地标”,曾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如今,德阳“一城山水半城湖”的诗意画面,大大改变了人们对工业城市的刻板印象,宜居宜业的“山水绿城、文化名城、工业新城”新形象正在形成,提升了德阳城市旅游魅力。
2、整合多种营销宣传手段,提升德阳旅游发展动力
2013年4月2日,德阳市发布了城市主标识——“古蜀之源,重装之都”。LOGO中,三星堆面具的图案在标识中显得格外醒目,为德阳“古蜀之源”的城市形象作了最好的注脚,更为德阳旅游形象开启了崭新篇章。德阳旅游局也积极对外召开专场旅游推介会,将“古意德阳”的旅游形象传到了台湾,以及日本、美国等国家。通过积极举办多届旅游发展大会,为德阳旅游宣传营销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为提升德阳旅游知名度开启了新一轮的契机。
除了从宏观层面进行旅游宣传外,在具体的营销手段上,德阳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例如,将旅游元素与服装时尚相结合,在T台上推介“锦绣德阳”,通过“主题策划”加“组合营销”实现双赢。又如将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和民俗活动融入时下最潮的“网络营销”,采用“0元秒杀”门票、“优惠套餐”等手段进行微博、微信宣传营销,将网络拓展成为了德阳旅游宣传新阵地。此外,借助成德同城化的契机,不断强化区域合作,实行“抱团营销”。
3、旅游发展政策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成渝经济区已进入国家战略层面,旅游业被列为了要大力发展的产业之一。德阳作为成渝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其旅游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德阳旅游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以加快推动四川特色文化旅游区建设为抓手,实现德阳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将德阳建设成为中国西部旅游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示范地及成渝经济区新型旅游目的地。
上至国家,下到各级地方政府,均从政策上为德阳旅游业发展提供便利了和支持。德阳已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发展,通过整合资源,推进产业融合,创新旅游发展模式,积极对外宣传营销,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服务业中的引擎和龙头作用,为德阳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结语
从德阳旅游目的地建设各构成要素的发展现状分析来看,其核心性要素特色突出,优势明显;配套性要素支撑性较强,但公共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旅游企业仍需进一步壮大;辅助性要素支持力度大,为旅游目的地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由此,德阳提出“着力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是极具前瞻性的。今后应进一步发挥核心性要素的优势,促使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同时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和旅游信息化建设。
(作者单位:1、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2、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推荐访问: 德阳 目的地 现状分析 构成要素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