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创伤,伤员转往不同级别的首诊医院,由于专业化的创伤中心人力、物力、经验的充足,比无经验医院的抢救成功率高60%。
城市安全、特别是巨型城市的安全已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一方面,政府等组织要从风险评估、制度建设上预防灾难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当灾难来临时,急救就成为必须及时出动、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力量。目前,我国的城市急救面临“没法救”、“不会救”、“不敢救”这三大问题,如何破解?
医院爆满“没法救”
我国是世界上发生灾害较多的国家,据统计,近年来平均每年国内因各种灾害、事故造成的非正常死亡超过20万人,伤残超过200万人。而大型、特大型城市由于人口密集,其面临的灾害急救形势更为严峻。
在2015年的上海“两会”上,上海市人大浦东两个代表组48名人大代表联合提出书面建议,在上海市范围内设立若干“备灾医院”,接轨国际特大型城市紧急医疗体系及标准,作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后方指定紧急医疗救援机构。
“备灾医院”的理念,在 “特大型城市安全与灾难医学救援”学术会议上被再次强调,这次会议由上海市医学会灾难医学专科分会主办。
上述人大代表之一、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告诉《新民周刊》记者:在北京、上海等国内大型城市的许多医院,床位几乎随时处于满员状态,这时,如果发生一起重大灾害事故,有50-100名伤员产生,几乎没有任何一家医院有能力应对。而备灾医院常规设置100-200张应急床位,并配套先进的抢救及生命支持设施、药品及高水平的医护人员,可在10分钟内做好接受各级各类创伤患者的紧急医疗准备。
他解释说,设立备灾医院不是从零开始建一个新医院,而是设在符合条件的综合性医院内。应急床位平时不接收一般的病人,只作为突发事件时应急使用。在没有急救任务的空置期间,可作为卫生应急演练和紧急医疗培训基地。
“最大的问题就是空置的成本。目前大城市医院的床位非常紧张,要让一个医院平时留出这么多床位来,消耗的高额成本应该由财政来补贴。”他认为,应急救援是城市管理水平和政府声誉的重要体现,政府的支持和投入,是理所应当的。
目前,以色列、俄罗斯、美国等国家都建有备灾医院体系,而我国是刚刚开始尝试,还没有完备的、标准化的备灾医院。除此之外,刘中民说,目前我国还没有立法意义上的创伤急救专科医院。虽然所有医院都可以接收创伤病人,但实际上并非所有医院都有创伤医生。
由于缺乏专业化创伤救治,病人往往在首诊医院里无法得到正确的评估和确切的治疗,部分伤员在等待外院会诊或者是二次转运的过程中,丧失了实施救治的最佳时机,也增加了其他医院的收治难度。根据美国宾州创伤中心的数据分析,同样的创伤,伤员转往不同级别的首诊医院,由于专业化的创伤中心人力、物力、经验的充足,比无经验医院的抢救成功率高60%。建设备灾医院,等于从机制与人才培养方面为城市安全救援建立了保障体系。
上海市人大代表、律师吴坚提出,在备灾医院的服务半径内,还应尽早部署志愿者网络建设。他建议让备灾医院通过紧急医疗培训基地、公益活动、医院网站及微信平台,招募社会团体和个人,对其进行资格审核和相关急救培训,统一颁发急救证书,使他们成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辅助力量。
虽然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还未颁布,但从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杭州市院前医疗急救管理条例》,已在地方法规上做出了突破性的探索。
该《条例》第三十条明确规定,公民发现急、危、重伤病员时可以拨打 120电话呼救。鼓励经过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具备急救专业技能的公民对急、危、重伤病员按照操作规范实施紧急现场救护,其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不承担法律责任。紧急现场救护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给予其表彰奖励。
该《条例》中提到的“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不承担法律责任” 是全国首个明确“急救免责”的法律法规,这无疑对人们在紧急情况下,对危重病人进行及时、有效的救助,产生了巨大的鼓励和推动作用。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是所有人都能“急救免责”,《条例》规定,必须是“经过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具备急救专业技能的公民”才能享有这一权利。这也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让急救意识和技能在公众中得到普及?
在社区推广“卫生应急平安屋”是有效的尝试。这样的应急平安屋已经由东方医院等单位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昌里花园社区建立完成,以展板、画册、视频、定期讲座、模拟教学、模拟实战演练等形式向社区民众宣传各类防灾减灾急救知识,普及推广适合居民家庭使用的常用防灾减灾应急物品,并在灾难事件发生时作为社区紧急救援临时指挥部。
刘中民指出,无论是CPR的普及推广、AED的使用,还是地震、煤气泄漏、火灾等灾难的逃生方法,都应该纳入法律渠道,由政府拔款进行民众培训。在日本,灾难发生后,居民首先进行自救、然后通过邻里社区互救、最后才由政府施行“公救”。民众的能力不是一天培养出来的,需要政府常年不间断的普及培训并组织演练。在日本、奥地利等国,每年都设有固定的“国民灾难演练日”,法律规定所有上至总统、下至幼儿园,所有国民必须全部参加。
此外,权威科学而通俗易懂的急救知识传播也非常重要。上海市医学会灾难医学专科分会主编的《图说灾难避险逃生自救》科普丛书去年11月也在上海首发,该套丛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是中国国内第一部用漫画形式表现灾难避险逃生自救的科普丛书。丛书共分十五册,涉及地震、水灾、火灾、交通事故、煤气中毒等常见灾难类型最简易的自救方法。目前该套丛书已经免费发到上海市中小学校、社区居委会等。
推荐访问: 做好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