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神话的虚与实

神话的虚与实

时间:2022-05-19 19:10:11 来源:网友投稿

大家好!要讲神话的虚实,我们得先从比较神话学这个学科的开始讲起。在现代,奠基神话学的是麦克斯·缪勒,他有一本书名就叫《比较神话学》。神话学一开始就是从语言的比较人手,探讨古希腊、罗马神话和印度的梵语的神话之相似处。麦克斯·缪勒也是创建比较语言学的人,或称印欧比较语言学的大师。他主要是把古希腊神话名称如宙斯,寻根到梵语中的词根方面。这样的比较研究,使他得出一个新名词——印欧语系文化,范围包括一批使用同根语言的民族国家,主要是各种欧洲语言,南亚的印度梵语和西亚的波斯语。现代的神话学,其实一开始就是由英国的麦克斯·缪勒开启的。我们今天讲的神话的虚实,可以说是从大师那里接过这个接力棒,主要是针对中国自己的材料,讲中国本土的神话问题。今天要介绍的主要是理论和方法,就是我们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根据中国的材料总结出一套理论和方法,概括地说叫大传统理论。方法论则称为“四重证据法”,通过四种不同的证据来研究神话和历史。这样一来,用新理论和新方法研究神话,跟咱们熟悉的文学研究不太一样。在我们国家的现状中,文学界是把神话当成虚构的东西在研究。在国内大部分高校的系科设置中,神话归于中文系民间文学教研室。中国有数以千计的高校,能开神话学课程的一共没有几个,我估计超不过十个。基本都是靠民间文学教研室的力量在開课,没有民间文学教研室,基本上不会有人开神话学的课。历史系考古系等都没有这个课程。

我们讲的神话,今天已经超越了民间文学,也超越了文学。我们认为神话中有一部分是真实的,有一部分是虚构的。问题是过去研究中国神话的时候,我们也没有办法来辨析哪些是虚构,哪些是真实的。所谓四重证据,就是用的法官判案子的方法来找一找各方面的证据,看看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不真实的。简单地说,有物证的,即能够证明这个神话背后至少有其现实的原型,它就不是文人虚构出来的。哪些是后人虚构出来的,现在就靠四重证据法能够把相当一部分上古神话传说作出这样的判断。这就是今天的神话学与传统相比的不同眼光。要说比150年前麦克斯·缪勒那时代有进步,是因为在那个时候没有艺术史,没有考古学,没有那些地下新出土的东西做见证。所以那时候讲神话就是靠语言和文字,今天我们能够把神话背后真相的部分找出来,这是我们今天主要要做的事情。

在做这个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完成了两个项目,提出一系列的理论命题,大传统论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提出的。这个新的文化理论能帮助我们重新认知中国历史文化,走人了前人所没有的境界,我把它称作“全景中国观”,这是2018年提出的;还有今年提出的“万年中国观”。两大项目的第一项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大项目: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重点在于华夏文明整体文化的重构。印度人跟我们东亚洲的人不一样,从五官上一看就不是蒙古人种。印度人跟欧洲人是同种的,所以叫雅利安人。虽然因为靠近赤道肤色黑了一点,但是雅利安人的先祖是在欧亚大陆腹地,即高加索山脉周边。他们南下移民到波斯和印度。所以语言学家通过比较神话重建了一个印欧文化的整体,这是一项不得了的成就,这已经不是什么文学研究了。所以19世纪的语言学主流是比较语言学,或者叫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统天下,因为最有成就的就是这一派。

到了20世纪,出了一位叫索绪尔的瑞士人,他提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本思路,即从能指、所指的结构对应看待语言,这些词你们可能比我都熟悉,对吧?这就是20世纪学术变化。语言学研究从历史比较范式,转向结构语言学范式。但是缪勒在法兰西又有一位后继者,他的名字叫杜梅齐尔,也是著述等身的大师。再加上一位罗兰·巴特,法兰西文科的最高荣誉领域,以神话学研究见称的大师级学者辈出。还有一位叫列维一斯特劳斯,你们可能都听说过,他也不是研究文学的神话,他是文化人类学家。我说的这位杜梅齐尔也是法兰西人,专门研究印欧神话,他懂12门外文,能够广泛比较各种印欧语言,所以比缪勒更进一步,建构理论。他的博士论文就研究“长生宴”,专讲罗马神话与印欧体系的关系。他提出了一个叫社会三重功能的理论,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所以说国际上的神话学研究并不局限于文学方面,实际上等于是文史哲不分家,属于文科中最前沿性的一个研究领域。

那我们讲的“全景中国观”,它针对的是什么呢?针对的是汉字覆盖的中国。今天的汉字覆盖面比较大了,哪里都用了,对吧?但是你要想想,汉字产生的时候叫甲骨文,它覆盖多少地方呢?河南省外都覆盖不了,河南全省都覆盖不了,甚至南阳都覆盖不了,它覆盖的区域很小。所以我们讲的全景中国观,就是要找到一个比汉字覆盖面要大的符号。请大家看画面上这两件东西,这就是我们找到的华夏文明特有的一套符号,当然它不是语言符号,它是视觉的,也可以归人艺术史,也可以归人物质文化研究(Material Culture Study),就是研究物质。物质文化研究今天是人类学中的一个新领域,你们学新小说派的时候发现,这些作家怎么不写人、去写物了,这都是一个潮流。物不是大自然的物,大自然的物跟人一旦发生关系,主要通过物来讲人了。这个学科中的代表作叫《物的社会生命》(The Social Life of Things),作者是阿帕·杜莱。

物的研究给神话学和历史学带来极大启发。研究神话过去都是语言文字为主,今天远远地超出了语言文字的界限,我们敢说一个全景中国观,就是因为找到了玉礼器这样一个符号,这是孑L圣人心目中要恢复的夏商周的古礼的核心物质。孔圣人讲“礼云礼云”后边是什么?就是两种物质。没背过《论语》的同学,课后可以把这句话背下来:“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只有九个字而已。你要反问的话,就是孔圣人讲的礼,其背后为什么只剩了两种物质?过去就没人问此类问题。我现在给大家讲的,一是全景中国观。怎么全景?下边那一件玉器是2017年出土在乌苏里江畔,怎么全景?我刚才说了,甲骨文连安阳以北的河北省都覆盖不了,而这一件器物是黑龙江的,再过去就是境外,那上面那一件。下面一件玉器来自长三角,即杭州湾一带距今五千年的玉琮,上面的神像神徽都雕琢出来了,你不是研究神话吗?那半人半鸟半兽,獠牙呲着,大眼睛转着,那不是五千年前的神像出来了。

推荐访问: 神话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