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就这么过来了。其实我感觉也没什么,我只是把自己该做的做好……”数百官兵正襟危坐,聆听台上一个士官即兴演讲。他的话语很简单,也不流畅,神情夹杂着些许羞涩。他一再说:“没什么。”
没什么?那为什么台下很多人都哽咽了?
13年戍边奉献,6次荣立三等功,5次参加扑灭森林、草原大火和抗雪灾等急难险重任务,4次(连续)被评为“优秀士官”,3次代理排长,2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次赴利比里亚执行国际维和任务,期间被评为“维和先进个人”,荣获“联合国和平勋章”。还有优秀“四会”教练员、“训练标兵”、“北疆卫士”……
荣誉一串串,光彩数不完,他就是某边防巡逻艇大队上士满正峰。
入伍之初,满正峰就暗下决心,刻苦训练,不断摔打,在军营这个火热的大熔炉锤炼自己,好好“干一场”。决心是有了,可是“梦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下连后,他被分在大队的全训单位——特务连。艰苦的军事训练使他精疲力竭,高手如林的环境也使他压力倍增。那个时候,他的身体还比较瘦弱,高强度的训练让他感到有点吃不消。“算了吧,既然我身体条件不行,申请调到其他非全训单位得了。”在零下三四十度的环境里吃苦受累,他一度产生了退缩的想法。“既然其他的战友能咬牙坚持,为什么我就不行呢?后退的男人非好汉,拼搏的青春才光彩。”他很快转变了想法,“不仅要练,练就要练到第一。”
自古华山一条路,苦练,专一。
为克服先天不足,他坚持比别人流更多的汗、吃更多的苦。俯卧撑别人做100个,他做200个;5公里越野别人脱完衣服减轻重量后跑,他却往腿上加上沙袋再跑。功夫不负有心人,加上战友们分享的训练方法,他很快脱颖而出,成为连队的训练尖子。由于训练和工作成绩突出,他还在同年兵中第一个当了班长。
“仕途”刚刚有点起色,他又面临重大选择。2004年11月,满正峰一期士官服役期满。当时,正值东三省老工业基地复兴时期,他的很多同学、老乡通过做生意发了财,买房买车很是惹人羡慕,加之家里就他一个孩子,非常希望他能复员回家,一家人做做小生意,还可以经常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和他相恋3年的女友也给他下了最后通牒:不复员回家结婚就分手。这确实让他犯了难。一边是两鬓染霜的父母和心爱的女友,一边是他刚刚起步的“事业”,两者都难以割舍。经过痛苦抉择,他毅然选择了后者。“父母亲身体很好,少陪些时间也没关系,自己还年轻,少点花前月下也不遗憾,钱财是身外之物,以后可以再赚,但当兵的机会一旦错过,就永远无法弥补。”他想通了。他一边耐心地向父母和女友做解释,一边抓紧时间一心一意地投入到连队工作和训练中。
理清了思路,也看到了未来的艰辛充实与别样光彩,满正峰在心底暗暗给自己确立了更高的目标:成为全大队的训练尖子。通过在阅览室翻阅相关军事高科技知识和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战例,他逐渐清醒地认识到,当今的战争异常残酷,不仅需要丰富的高科技知识和军事技能,更需要超强的毅力和顽强的心理。他时刻告诉自己,只有在平时训练中努力提高自己的军事综合素质,不断超越自我,才能在未来的各种竞技比武、军事斗争中顺利圆满地完成上级赋予的任务。2004年底,大队决定由他代表大队参加内蒙古军区侦察兵比武。
听到这个消息,他既兴奋,又感到压力很大。他很清楚,“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比武场上拼的是实力、比的是智力。果然,到分区集训队后,那种高强度的训练几乎让人难以忍受。几十公里的武装越野,体力消耗到了极限还得咬牙坚持。特别是长期以来大强度的训练,满正峰落下了严重的腰肌劳损病。一训练腰部就钻心地疼,站久了恨不得在地上打滚。为了坚持训练,他每天请战友在腰部拔火罐,自己一有空就按摩腰部,硬挺着完成了集训。
事实再次证明,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几个月的强化训练,他的军事素质突飞猛进,在内蒙古军区的侦察兵比武中取得一金、一银的好成绩。
比武拿第一,在满正峰眼里算不了什么。
回到连队,无论大活小活、脏活累活,他依然抢着干。“光说不干最让人反感。”作为一名士官、一名骨干,满正峰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他说:“自己整天处在战士中间,干一样的活,吃一样的饭,唯有样样工作冲在前,小事大事亲手干,才叫人佩服。”2005年9月,连队参加大队光缆施工,时间紧、任务重。当时满正峰任代理排长,在组织好全排施工的同时,他自己带头挑最重的担子、挖最硬的地段,把大家的干劲都带动起来,提前完成了任务。正当大家松口气的时候,三连遇到了“硬骨头”,大队领导要求他们连派人支援。面对满手血泡、十分疲惫的战士,连长有点犯难。当时满正峰想,关键时刻,党员的行动就是最有力的号召。他第一个站了出来,在他的带动下,其他党员也纷纷请战,连队迅速组成党员突击队,与兄弟连队一起完成了任务。
脏活累活一马当先,急难险重更是冲锋在前。
有一次,连队组织四○火箭筒实弹射击。不巧,有一枚火箭弹没有爆炸。经请示大队领导,连队决定组织人员排除哑弹。由于哑弹未爆炸原因不明,挖弹的危险很大,稍有不慎就会带来伤亡。满正峰当即让身边战友撤到安全地带,自己一个人走上前去。
满正峰小心翼翼、一点一点地把土挖开。平时怎么使怎么有劲儿的手臂突然有些不听使唤了,身上厚厚的棉衣一会儿就被汗水湿透了。尽管紧张,但他咬紧牙关,睁大双眼,调整心情,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排爆动作,最后顺利将哑弹引爆。
事后,班里的战士问他:“班长,你当时怕不怕?”他笑着说:“咋能不怕?一群兵中就我一个人是党员,这种时候我不上谁上?”
“拼搏过,奋斗过。虽然没有遗憾,但只有在战场,军人才能真正地奉献自己,让短暂的青春焕发最绚丽的光彩。”满正峰在戍边日记里这样写道。
出乎他意料的是,机会说来就来了。2006年,分区要求大队选派优秀干部、战士参加集训,准备赴利比里亚执行国际维和任务。捕捉到这一信息,他第一时间开始查阅资料、搜集相关信息。从电视新闻中得知,利比里亚气候炎热多雨、传染病肆虐、物资极度匮乏、社会非常动荡,去那里维和危险很大。个别人看到这种情况,打起了退堂鼓。他和战士们聊天时边笑边说:“挖光缆沟我没有给你们机会赢我,上战场我更不会把机会留给你们了。”经过不断努力,他终于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分区、军区两级考核,光荣地成为首批赴利比里亚维和成员。在异国他乡的30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和队友一道,以过硬的素质、优良的作风、严明的纪律圆满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队的良好形象。
“这么多年走过来,付出了很多,我也得到了很多,但我真的觉得没什么,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面对笔者,满正峰总是保持谦逊的笑容。战友们说“没什么”是满班长的口头禅,不管他得到什么荣誉,也不管他干了什么,他总是说“没什么”。
大事关心,小事也“插手”。身为连队的代理排长,满正峰天天和战士们打成一片,他发现现在的战士思想活跃,喜欢对连队的大事小事谈点看法、提点意见。他便发挥他身在兵中的优势,主动倾听战士呼声、反映战士意见,当战士的“代言人”。有段时间,连队的训练量过大,伙食也没有跟上去,不少同志感到体力上吃不消,很多战士都有怨言。于是他及时向支部提出了科学组织训练、适当控制训练强度、合理调剂伙食的建议。支部对他的意见非常重视,及时召开会议,分析训练形势,研究制定了改进措施,督促炊事班提高了伙食质量。几年来,满正峰先后向连队、大队递交了上百条群众意见,涉及选配班长骨干、改进训练方法、活跃文化生活等多个方面,而且大多被大队党委采纳。
现在,成十多年的“老班长”了,他还是那么谦逊、刻苦,战士们不约而同地都把他看成老大哥。他说:“只要部队需要,我会一直干下去。这是自己的职责,没什么。”
和他在一起就像是亲兄弟一样,连队许多人都有这个感觉。
这就是满正峰,时刻在路上,时刻在奉献。跟他在一起,总感觉生活再苦也有甜,甘于吃苦、敢于奉献着的青春才有活力、有价值、有意义。虽然平时看起来很平凡“没什么”,但却能悄然酝酿并绽放出最耀眼的光彩。
推荐访问: 光彩 奉献 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