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江南多才俊。明清以降,科举出仕亦多江浙一代。众科举士子除饱读诗书之外,书艺亦多卓然。当今萧山申屠氏,历时十余年,潜心搜集科举士子之对联书作,考证其逸事。今精选若干,与读者共赏。
天行草堂东偏,起小楼两楹,颜曰“百联”,
庋置古今名人艺术作品,编录之暇,登而纵览,期以苏心力、娱视瞻,无他冀也。
日月渐繁,精良稍备。楹帖一宗,达200余品,四体之书,名贵之制,几乎大成。
不有咏歌,恐遂消歇。且国事日亟,干戈纷竞,兵难寇祸,
往往而有,此200余联者,能否久为此楼所有,殊不易必,爰甄厥粹,纪以韵言。并世同嗜,
扬之谭座,鲰生此愿为不虚矣。

上文为民国时期杭州人章嵚所撰刊载于《东方杂志》美术专号上之“百联楼纪事”前言,每联俱有一诗,其中咏萧山汤金钊协揆诗为:“相国容光炤里闾,一时文翰抵琪琚。思沉笔壮原难事,千里毫厘鉴墨猪”。我披览之余,欣羡不已,故亦效法前贤,举凡乾嘉以降、迄于民国之楹联,广肆搜罗,历时10余年,亦已达百余品之谱,适新设店肆文华阁,故撰文“文华阁百联纪事”。效颦学步,徒令人捧腹,书以志愧。

萧山科举时代鼎甲人物为城东朱家坛朱凤标(1800~1873年),道光十二年(1832年)壬辰科一甲二名,榜眼及第,历官五部尚书,拜体仁阁大学士,逝后追赠太子太保,谥“文端”,归葬所在前镇山里沈村。我所藏朱氏行书金字八言联(图1):花茂金护筹添绛甲,彩辉玉树酒酌红丁。朱凤标所书对联,据我多年访查公私收藏仅5副,实属稀少。有清一朝,萧山共出进士百八十余人,然存世对联并不多见,我留意收集20余年,仅仅知见10余人30余副,箧中所藏则仅4人而已,朱凤标以外,余为嘉庆乙丑(1805年)进士盛唐、咸丰丙辰(1856年)进士韩钦、光绪丁丑(1877年)进士黄中理三人。
我少时居义桥古镇,往南离街里许之西庄,但见两个大石柱,询诸老人,则言:“此盛太守之进士牌坊石柱,被台风刮倒。盛太守是清官,做过南宁知府,修过西江塘,老百姓都传声好。”故记忆颇深。及长,阅《萧山盛氏宗谱》,始知盛太守名泷,是盛氏12世,前明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又记其族侄盛铨,赘于城北龙王塘发族。至嘉庆十年乙丑(1905年)科又出进士盛唐(1767~1825年),为原一房24世,字鸣和,号芦汀。盛唐内侄、嘉庆戊辰(1808年)恩科举人丁海林撰《给事中盛芦汀公家传》:

……嘉庆庚申(1800年)恩科举于乡,乙丑成进士,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京察一等,补山西道监察御史,累官礼、兵、刑等科掌印给事中,嘉庆庚辰会试分房所得两广制台徐广缙、顺天府府尹胡式敏、宁波府知府舒恭受等皆公门下士也。……统计公之一生,道裕行藏,义严取与,其文流传于蕺(jí)山书院课艺,其诗仅见嘉庆十四年恭纪五旬万寿十二章,二十四年恭进六旬万寿七律十六首。其书法犹有珍护之家,其杂作不知散归何处。此或天之忌才而故今之湮没不彰……
我所藏盛唐楷书七言联(图2):鹤栖常绕三株树,人瑞先徵五色云。乃书赠其同族二叔瑞高者,为原二房23世,族谱名应发,字瑞高,生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长盛唐16岁。上联“三株树”,隐喻瑞高有三兄弟,下联则含其名“瑞”字。

萧山旧志载《前朝盛典》一章,谓“重宴鹿鸣”“重游泮水”。中举60年后犹在世者与新科举人同赴鹿鸣筵宴,是谓“重宴鹿鸣”;中秀才60年犹在世者与新入学秀才同至文庙谒孔,因文庙内有半月形池,即泮池,是谓“重游泮水”。萧山重宴鹿鸣唯汤金钊一人而已,重游泮水旧志载有11人,韩钦其一也。韩钦(1817~1898年),字螺山,本义桥湘南韩氏分支临浦蒲山韩者,其父韩凤修嘉庆庚辰翰林,官至潮州知府,钦从宦粤东,与粤中名宿陈沣、谭莹相友善,入布政使李勤恪公瀚章幕,日必归省以为常。同治甲子(1864年)母卒,乙丑(1865年)乱平归里,故居尽毁于长毛乱中,迁县城。韩钦以道光十六年(1836年)丙申科试入学,咸丰乙卯(1855年)举人,丙辰(1856年)连捷进士,钦点知县,改捐内阁中书,光绪丙申(1896年)重游泮水。韩螺山墨迹民间殊少,仅存书赠子新八言楷书联(图3):良玉润珠精神流照,吉金乐石左右交辉。他又喜诗古文辞,著有《闲味轩诗钞》八卷、《词钞》二卷行世。
科举时代,文人以中秀才为进入仕途之起点,萧山县学秀才旧额仅25人,后增至35人,故中秀才亦不易。秀才是俗称,书面或称生员、诸生、邑庠生、郡庠生等。中秀才以后方可参加乡试,故入庠中秀才亦是人生一大喜庆,亲朋贺之,举觞宴客,往往张挂贺联。我藏一联,乃是邑人中秀才而贺者,是为仅见,故详加考证,存一段道光时期萧山民俗史料。
此联作楷书七言(图4):文鸳矫翼栖芹水,海燕摩空绕桂丛。上款署:恭贺笠舫太翁哲嗣竹书大兄芹喜。本款:“涵斋成毓璜。”按泮水又称芹水,中秀才又称采芹,故贺者称芹喜。如红封辄书“芹敬”请帖辄书,“谨择某月某日为小儿入泮芹酌候光”。此联按字面理解即已中秀才了,折桂可待了。
科举乡试在子、午、卯、酉年八月举行,中举人称蟾宫折桂,故有此喻。后竹书果不负众望,于次年得中浙江乙酉科乡试第一名,即解元。上款之竹书,《萧山塘湾井亭徐氏宗谱》记载:“徐光简,十四世,行常四十三,又行三,字竹书,号畏斋,道光甲申科试入学……”故此联年代为是年,即1824年。次年中举,截取特用知县,借补福建浔美场盐大使,钦加同知升衔,调补莲河场盐大使,咸丰戊午(1858年)已未(1859年)福建乡试受卷官,报效军需,奖叙以同知升用加一级,诰授朝议大夫,篡修宗谱一次。其父徐国模(1777~1834年),字立方,号笠舫,附贡生,以子贵,诰赠如例。宗谱又载咸丰九年(1859年)八月十一日,徐光简父母并本身诰命各一道。此联书贺者为成毓璜,无考,据湘湖一带有成姓人家,或即是族。
大学士,谥“文勤”。其学问当时与纪晓岚齐名,尝充《高宗实录》总裁,参与编纂《石渠宝笈续编》《秘殿珠林续编》。
上文所记各联之外,民间尚存大量上梁、庆寿、结婚、满月时所送的贺联,春节时张贴之春联,释道礼佛拜忏超度时所张贴之对联,人终老之时亲友吊唁所送之挽联,等等,都是在特定时候张挂,非平时所用。长河来茂生(茂森)新居落成和孙子满月,同族来杰均有贺联。其中,同族来杰贺满月联(图11):掌选石麟诞弥厥月,状如威凤长发其祥。来杰(1859~1933年以后),族谱名兆恒,字菊如,号久栽,光绪丁酉(1897年)拔贡,戊戌(1898年)朝考一等第一名,称“朝元”,乡人不明,均误称“来状元”。我幼而好古,尝询诸义桥好古之徐阿牛老人,因其少时学生意于长河一瓷器店,故颇知长河掌故,曾与我言:“以后你收到来状元的墨迹,那你就甮(béng)话了。”阿牛老人早已物故,其语犹言在耳。
新婚所送之贺联民间常见,我于2013年新得一联(图12),乃是(何)镜蓉贺(王)泽山续弦,上款署:“泽山兄台大人鸾续之喜。”联语:“雏哺双怀如亲骨肉,鸾盟再续仍好姻缘。”款署:“严命弟镜蓉顿首拜贺。”本来贺再婚喜联就不多见,况涉及两位乡贤,喜不自胜,故详加考证。书联者镜蓉(1866~?年),姓何,族谱名朴,庠名璨,字紫荃,号瘦梅,西兴人。邑庠生。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发起创办西兴公立初等小学校,第二任校长。上款之泽山(1855~1936年),姓王,族谱名金标,官名履咸,号子谦,晚号浦外散人、六我老人,临浦人。邑庠生,光绪乙酉(1885年)举人,庚寅(1890年)进士,殿试列一等第17名,钦点主事,签分工部虞衡司行走。丙申(1896年)考取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章京记名。光绪丁酉(1897年)母卒丁忧回籍,辛丑(1901年)服阕,调外务部主事,丁未(1907年)升补外务部榷算司员外郎,兼长旅京浙江全省印结局。宣统庚戌(1910年)南旋,援例奏咨吏部,截取直隶州知州,即用知府,诰授中宪大夫,晋封通议大夫,花翎三品衔。光宣之际,京城西河沿建有萧山会馆,旅京乡人公举泽山为会馆馆长。著有《六十自述联句并说》刊诸家乘。元配俞太淑人(1852~1879年),同邑咸丰丙辰进士韩钦外孙女,生一女幼殇;继娶汪太淑人(1858~?年),为乾隆乙未(1775年)进士、一代名幕汪辉祖曾孙女,光绪十一年(1885年)生长女;簉(zhào)室(妾)童氏,于民国8年(1919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八生子邦涛,公历已是1920年2月17日,根据对联纸张和原装旧裱等相关信息分析,此联当书于民国8年,时何镜蓉54岁,王泽山则65岁,其卒年82岁,俱与史实相符。
萧山坊间旧传汤金钊逝后归葬萧山时,有其孙婿新科状元常熟翁同龢书于丈二白绫挽联一,“文革”以前犹存。挽联一般于坟前焚化,故留存极少。我访得一副行书七言挽联(图13):早登乐土升仙界,音容懿范存人间。署款在联语之下,亦与众不同,年款癸酉(1933年),题款:“醉僧”,绍兴某寺住持僧,号若梦。
以上所记各联俱是国人所书,更有一联,书者乃朝鲜人林大埙,1996年得之戴村李云仙家。该联为七言行楷书(图14),笔力遒劲,寓意深远,联语曰:“无求每觉人情厚,有命方知我念差(图14)”。朝鲜、日本受我中华汉字影响颇深,于此联亦可见一斑。限于篇幅,今略记数联,仿账房先生之记流水簿,登而录之,以做观瞻。
责编 李挺
推荐访问: 纪事 文华 阁百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