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关于小学阶段家庭德育的研究

关于小学阶段家庭德育的研究

时间:2022-11-13 15:40:09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儿童期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形成的行为习惯、思想品质、是非观念对个体以后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儿童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将影响儿童的一生。而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家庭德育,更是对儿童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家庭德育的概念、特点、功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家庭德育 功能 问题 解决对策

引言

在新的时代,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成为各国的战略部署,人才竞争是各国竞争的重要方面。德育不仅促进个体品德的发展,对个体智能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不仅有发展个性的功能,而且也有深刻的社会化功能。小学阶段的学生处在身心发展可塑性很强的关键时期,只有抓住关键时期,奠定坚实的德育基础,才能培养出高尚的人才。

一、家庭德育的概念

家庭德育是指在家庭环境中,由家长对子女及其他年幼者施加影响,把一定的道德规范、思想意识、政治观念转化为受教育者品德的一种教育活动。家庭德育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及世界观、人生观等诸多方面,其核心是道德教育。

二、家庭德育的功能

1.从小学阶段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及教育规律来看,家庭德育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家庭是孩子要适应的最早、最直接、最具体的环境。瑞士教育教学裴斯泰洛奇说:“道德教育最主要的场所是家庭。”小学阶段的儿童明辨是非的能力有限,父母通过德育指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能满足受教育者品德的需要,给以儿童心理机能的培养和锻炼,逐步培养和树立一种符合社会需要的思想品德。

2.家庭德育是对学校德育的补充和延伸。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德育影响的广泛性特点,决定了它对家庭德育的依赖性。儿童离开学校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和父母度过的,父母与子女的骨肉亲情决定了其对儿童的影响是无可取代的。父母可根据具体情境对其进行具体教育,对儿童的影响更为深刻。在家庭中儿童是处在处理人际关系的具体境地,具有生动、现实性强的特点。

三、小学阶段家庭德育存在的问题

1.对家庭德育概念认识模糊

许多家长认为,德育是学校里的思想品德课,是学校的责任,和家长无关。其实,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儿童有重要影响,家庭的作用并不比学校小。在许多家庭中,家长把成绩的好坏作为评判儿童的标准,认为小学阶段是儿童学习的基础阶段,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把提高儿童的学习成绩作为首要任务,忽略了儿童的德育。

2.家长言行不一

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子女要求特别严格,期望很高,可是自己却做不到,这就使儿童处于“两难”的境地,因为家长在儿童的眼中是高大的,家长的行为时他们的效仿的,可是家长言行的不一致又让儿童困惑。父母这样难以使儿童信服,很难在儿童心中树立威信,不利于家庭德育的实施。

3.家庭德育方法不当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家长都很溺爱孩子,以致在教育孩子时方法欠佳。

3.1粗暴型。“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古训被很多家长所崇尚。很多家长觉得不打不成器,然而这种粗暴的教育方法,不但达不到教育儿童的目的,反而容易造成孩子心理和人格发展上的不健全,或者是心理极度自卑,这也是青少年崇尚暴力或轻生的根源。

3.2诱惑型。很多家长为了鼓励儿童多做好事、善事,用金钱或物质作为诱饵,诱惑儿童。这种方法不但不会让儿童发自内心地、真诚地去实施德育行为,严重者会让他们养成拜金主义、追求物质享受等不良思想意识,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四、增强小学阶段家庭德育时效性的对策

1.更新父母的教育观念

没有无教育的教学,也没有无教学的教育。智育是德育的基础,德育能促进智育的发展,二者相互影响,不能重智育轻德育。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完学学做真人!”因此,家长要重视儿童全面素质的培养,更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引导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2.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与儿童接触时间最长,关系最密切,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儿童。父母在教育儿童时,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用自己良好的思想情操、道德规范去感染、影响和教育孩子,成为他们学习的好榜样。家长必须随时随地地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以身力行,以德治家,这样对儿童更有说服力,儿童也会在父母的影响下自觉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实施正确的道德行为。

3.创设良好的家庭德育环境

家长要尽量为儿童提供适当的经济基础,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 价值观,为他们创造心理上的安全感,帮他们树立自信心。家长还要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掌握多方面的知识,运用科学的方教育法,注重文化环境的熏陶和优秀传统道德的熏染作用。

4.善于运用科学的德育方法

当儿童犯错误时,父母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儿童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父母要适当运用奖惩方法,严慈相济,通过批评和表扬进行强化,慎用物质和金钱,可采取环境熏陶法、体验法、讨论法、说服教育法、示范法等科学方法。父母要选择适合儿童年龄和个性心理特点的方法,因材施教,把直接的和间接的方法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家庭德育不仅是家庭教育的起点,也是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的基础。同时,家庭德育是一项细致、长期的复杂工作,必须持之以恒。使家庭德育助校德、促社德,每个家庭成员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廖晶晶,陈军.试论家庭德育的特点[J].中华女子 学院学报,1998,(1).

[2]段金龙.中学生家庭道德教育的思考[J].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1998,(4)

[3]朱庆澜.家庭教育,第1-2页

[4]赵忠心.《家庭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年版

作者简介:张宗俊,女,山东德州人,汉族,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推荐访问: 德育 阶段 小学 家庭 研究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