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银发新军”创国优

“银发新军”创国优

时间:2022-11-14 11:25:08 来源:网友投稿

从中国老科协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传来一串喜讯:在全国168名老科协理事里面,沈贵名列其中,并被评为“全国优秀老科技工作者”;白城市老科协以服务“三农”科技致富的丰硕成果兑现了“一年打基础,二年上水平,三年创‘国优’”的规划目标。并荣获“全国农村优秀科普报告团”的光荣称号。市领导对老科协更是认知认可,关爱有加,称他们是致富的外脑、创新的尖兵、决策的智囊。沈贵不无感慨地说,白城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是做好老科协工作的根本保证。

几年前,沈贵从白城市人大主任岗位上退下来后,市委决定由他组建市老科协。接手组建该市老科协可谓白手起家:办公无场地,活动无经费,人员无编制。然而他们竟在很短时间里将一个个退下来的闲散科技人员,变成了“有位”、“有为”的具有潜在优势的科技资源,组成了一支序列严整、敬业奉献,拥有万人参加的“银发新军”。

养兵为用兵,搭台显才智。获奖的科普兴农便是他们上演的一出拿手好戏:那就是常规科普、创新科普、扎根科普环环相扣,步步升级。

发挥自身优势 普及常规科技

从组建老科协那天起,他们就针对当地农村常规科技仍欠普及的实际,发挥对老科技普及轻车熟路的自身优势,从基础起步,从易行做起,按需进行了一项项分行划业的常规科普对接。做到各就各位上岗,各尽所能活动,各取所需帮扶,缺啥补啥。他们不畏年高,平均67.5岁,不计报酬,不辞辛苦,寒暑无间,奔波在科普第一线。有一次召开全市老科协技术推广现场会,当待赶赴最后一个偏远农村参观点时,突然下起大雨,人们担心雨大、路滑、道远,就别去了。沈会长坚定的说“再难也不能半途而废,必须善始善终”。正是由于他有一股攻坚克难的狠劲,百折不挠的韧劲,带出了一支能成事、干实事的科普队伍。他们常年坚持入农户、钻大棚、进畜舍,或实地指导、或专题讲授、或动手操作、或编送资料。既唱好科普“四季歌”,又奏响重点“帮扶曲”。围绕“三农”转,求实不落空。

2008年以来,白城市老科协通过科技下乡、办班培训、媒体传播等多种形式,先后举办了科普报告、实用讲座、咨询辅导等350多场次,发送资料、自编书刊5万多份(册),为相关决策部门建言献策88项,科普受众22万人次,帮扶种、养、加科普重点户1782户,解决技术难题1000多个。有500多户当年脱贫,近千户科技致富。值得一提的是,为使农村残疾人掌握一门科技求生本领,他们近两年选派16名知名专家对全市800多名首批培训者进行了“传带工程”集中培训,实现助残增收1200多万元。

近年来该市老科协还十分注重发挥自身优势,主动为当地党政部门当好科学决策的高参。如白城地区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全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和白城增产30亿斤工程的实施对策”;以及当地葵花、花生等特色农产品的避灾增产措施,并做到既有专项高效,又有开发远见。仅据今年上半年统计,先后被各级党政采纳转发的建言献策已近百项。无论在微观指导或宏观调控上都产生了巨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老科技派上了新用场,采取的是常规服务,却产出了超常的经济效益。科普农户同样种田,田增产;同样养畜,畜兴旺;同样投入,产出多。洮北区青山镇红星村村民高占余,从前养猪笨法喂,留种本交配,咋养咋赔。后经区老科协理事、畜牧研究员周吉祥帮两年,他走上了科学养猪致富路,盖了新房,买了汽车,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猪“状元”。

与时俱进创新 提升科普档次

老科协不等于老脑筋。近年来,沈贵与他的伙伴们已不满足于现成科技成果的應用推广,开始把科普的眼光瞄在国内外先进科技创新上,倡导老科协新创意,支持鼓励会员们在科普实践中,善于发现新项目、捕捉新课题、创造新技术,推广新成果,力求对过去一些低效的老科技进行借鉴、嫁接、更新。如洮北区老科协农机专业负责人李继民通过对以往播种机的创新改造,研发出窝袋转盘式多功能播种机,解决了多年来解决不了的精量机播省籽、不间苗问题;洮南市老科协理事侯殿生发挥以往从事农艺专业研究的优势,既为黑水西瓜保名牌的提质增量,解决了嫁接防重茬、引良种巧栽培的问题,又为“老黄金一号谷子”创名牌,精心选育良种,解决了当地谷子低产不愿种的问题;通榆县老科协副会长李仁山推广与研发的“杂交食葵”创下了产量、效益数倍增长的奇迹。

以闻名全国的黑水西瓜为例。今年经该瓜产地的洮南市老科协理事侯殿生父子创新种植印度懒汉西瓜,创下了一棵秧结57个西瓜达420公斤的中外奇闻。省、市老科协会长带队专门来这里参观、祝贺,并用优惠政策鼓励,今后更多的创新成果在全市各行各业不断涌现。随着“三农”深层次难题的一个个解决,越来越多与时俱进的创新成果脱颖而出。据2009年统计,全市呈报预可研科技创新项目达37项。其中有21项被市科技局评选为“科技创新成果”一、二、三等奖。有的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与时俱进的创新科技成果,无疑为这里的科技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在提高基础上普及提供了有力支撑。以荣获一等奖的洮南老金黄一号谷子为例。据测新谷种产量是老谷种的3至4倍,公顷产达1.5万斤,公顷纯收入1.3万多元。新谷子不仅产量高,收入多,而且适口性好,卖点高,因而成为当今谷子家族中的新宠。去年该市种植500多公顷。为把谷子产业做大做强,白城市老科协十分关注,经当地老科协多次协调建起与之配套的金粒加工米业,对农民实行订单收购,鼓励农民放心扩种,今年市内外推广种植面积增至千余公顷,谷子收入将达1500多万元。如果算上加工、销售增值可达6000多万元。其他推而广之的创新科技,也都随着科技含量的提高而身价百倍。如今全市各级创新项目所产生的利益拉动,已成为这里提升科普档次的强力助推。

培养扎根人才 巩固科普阵地

为改变以往外来科技人员走、科普阵地丢的状况,白城市各级老科协相继采取了注重乡土人才培养的对应措施,使其学得好、留得住、用得上。

评聘职称、政策留人便是大安市老科协在全省率先出台的一项突破性举措。去年共为该市90名符合规定评审条件的农民科协会员,评聘了专业技术等级职称。其中,中级35人,初级55人。由于他们有了名份、身份、实惠、奔头,扎根农村科普事业的决心更大。评上农艺师的张春光,人称土专家。从事大棚蔬菜生产27年,为当初不景气的农艺示范场解决了甜瓜抗重茬、蔬菜病害减产等许多棘手科技难题。使这里大棚瓜菜种植由原来几十栋,发展为现在的1000多栋,全年人均收入增至2万多元,多则十几万元。

以“小动物、大经济”著称的镇赉县,采取实业留人的办法,亦收到异曲同工之妙。他们以搞强实业为载体,先后为全县留住了一大批科学养兔能人、骨干与带头人。该县老科协理事、畜牧研究员、全国知名养兔专家徐文发所作贡献功不可没。多年来他通过培育能人创建专业村、示范场、会员户,带动乡邻,滚动发展,协同相关部门加快发展,把该县养兔业打造成能留住人才的支柱产业。截止到去年末,该县养兔年出栏210万只,存栏90万只,年销售收入在6300万元以上。

为做到强化服务留人,他们还对助人育才的老科技人员实施了“梅开二度”的晋升职称的安抚鼓励政策。那就是对那些在岗时种种原因使原职称偏低的老科技人员,报请相关部门,进行离退休后职称评聘。去年全市有84名热情服务科普老科技人员被评为副高、正高职称。充分调动了他们才有所得,才有所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加热衷于结对帮扶科普专业人才培养,跟踪服务的决心。他们有的以项目为业,签定了长期包保合同。有的以育人为本,不遗余力传授技艺。甚至有的以业为家吃住在专业服务场地,以便集中精力尽快培育出“离了拐棍也不倒”的乡土人才。

今年全市又有一批离退休老科技人员在职称评聘中升级进档。这对扎根科普来说又是一个不小的推动和震动。因为科普扎根,致富才能扎根。根扎的越深,致富的基础越牢。如今许多受惠其中的百姓都认这个理,老科协上下更是坚信不疑,坚定不移。

写到这,也许有人说这支创国优的“银发新军”,3年惠农增收3.2亿元,科技帮扶、脱贫致富近万户,他们是否也因功享有“军饷”。事实告诉人们,没有这事。要说有,那就是一句话四个字——默默奉献。(吉林省白城市老科协推荐)

推荐访问: 新军 银发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