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年龄段,“70后”和“70后”老总正在安徽印刷业大显身手。他们和“80后”并驾齐驱,共同肩负着行业承前启后的历史使命。
“70后”老总在业内的现状
安徽现有注册印刷企业近四千家,老总们的年龄,从“40后”到“80后”都有;以五六十年代的人居多,“40后”最少,“70后”和“80后”较少;国有、合资、民营三大类企业皆如此。其原因是,老的没有退光;较老的还没到非换不可之时,仍在留任;较年轻和年轻的虽已接手,但上位数量不多。无论是数量,还是分布,“70后”老总均未占很大比例,尚未成为行业主流领导者群体。
“70后”老总相对集中在合肥地区。
“70后”老总问世,系自主创业和子承父业两种原因所致。前者是自己闯天下,凭本事掌权,不存在平稳过渡问题;后者是接班掌权,能否平稳过渡有待时间考验。从安徽地区看,子承父业的一些厂家,多数实现了平稳过渡,没出大乱子。最出色的要数皖南海峰印刷包装有限公司和合肥义兴印务有限责任公司。皖南海峰董事长兼总经理高建国去年因病突然逝世,其子高攀仓促接手,临危受命,凭自己的才能与努力,战胜了困难,赢得了客户和员工的信任。合肥义兴董事长刘咸清,很早就注意对其子刘春光的培养锻炼,刘春光从工人干起,以厂为家,吃苦耐劳,磨练了10余年,接任总经理后,熟悉情况,得心应手,让企业进一步实现了良性循环。这可以说是一种子承父业的成功模式。但亦有个别厂家,虽然让儿子接班掌权,却因能力不及,酿生事故,引发非议。
“季节不饶农,年龄不饶人”。印刷厂掌门人的新老交替,势在必行。安徽印刷企业老总的年龄结构偏大,替换之需更为迫切。新老交替如长跑接力,眼下印刷业最适合接手的就是“70后”。这个年龄段优势多,如精力旺、经验丰、人脉广等,特别是还有十几年的稳定期。“70后”后老总若真能逐渐成为主流领导者群体,将十分有利于行业的整体发展,应当积极促成此事。
问题是,这种可能性有多大?
依我之见,“70后”老总今后成为行业主流领导者群体的可能性很小,原因有三。
第一,未来留给“7 0后”接班的机会匮乏。现在多数企业老总的位子由五六十年代的人坐着,等他们退出岗位让新人接班之时,“7 0后”也到了相当一把年纪,良机错过。再过十几年,不止“8 0后”,连“90后”都会被选定接班。
第二,民企老板的“70后”子女不多。二代接班在民营企业虽有把握,且简便易行,但现状却是“80”乃至“90后”子女占多数。也有部分“70后”因情况复杂,能接班而未接班,造成遗憾。
第三,“70后”选择自主创业者少。自主创业担当老总,固然是一条路,但能走这条路的人不多。不排除今后有继续跟进者,然而随着年龄增长,“70后”中至今尚未起步者,日后一般不会再有多少激情和勇气创业。
“70后”老总经营企业成效显著
笔者将所熟悉的“70后”老总的情况,像放电影一样从脑中闪过,仿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中国印刷人今天所遇到的难题,如利润低、用工荒、资金紧、业务缺、负担重等,无一例外降临其头上。可他们硬是靠肩膀扛过来了,把企业带入了一片艳阳天,上对得起国家和父母,下不负员工兄妹,四项业绩尤为突出。
1. 转型升级占市场。“70后”老总善于调查研究、把握商机、沉着应对,通过及时转型升级,牢牢站稳印刷市场。合肥华冠印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汪永祥、合肥众城印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吴文东,就是根据市场变化,果断将产品定位由商务印刷转向酒类和药品包装印刷,保证了业务需求,增加了销售收入。其中,合肥华冠成立仅五年多,就已发展成全省药品包装企业巨头。
2. 从严管理争一流。严格、细致、一丝不苟,是“70后”老总在管理上的独特的风格。他们照此行事,一抓到底,使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均处于一流化的可控状态。华东地区每年的高考试卷都在皖南海峰印刷包装有限公司印刷,近年又增加了许多省部级试卷的印制任务,要求高、难度大。由于高攀总经理严抓、细管,不仅全面保证了考试需要,还杜绝了任何泄密事故。合肥联众印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徐健精心组织生产,严防漏洞,产品质量逐年提升,夺得政府质量奖。
3. 规范操作基础牢。合肥华丰印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景波,率领全厂从建章立制入手,按“ISO9002”和“6S”等国际先进标准程序规范操作,夯实了企业生产经营基础。公司被上市企业“时代出版传媒”控股后,能很快适应控股方的快速反应机制和细微的管控部署,运转加快、成本降低、信心倍增。
4. 开发副业实力强。合肥义兴总经理刘春光执掌企业后,推行“努力办好印刷主业,积极开发多种副业”的发展思路,在厂区四周广盖房屋出租。由于地段优越、租价合理,租户盈门爆满。所得效益既增加了员工收入,又补贴了印刷生产。
“70后”应携手“80后”共赢未来
未来,有条件和能力与“70后”老总逐鹿市场的,是“80后”。目前,以桐城京天印务集团总经理周唯、临泉亚太包装公司总经理柳高、合肥远东印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坤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80后”,已经接手和将要接手印刷企业,成为业界中最具活力的领导者群体。
“80后”普遍学历高、有根基、志向大,再长10岁也还是正当年,前程不可限量。等将来五六十年代的人陆续退出后,多数有望接班者也会是这批人。就安徽地区而言,不论现在还是将来,由“70后”老总独掌印刷业的局面难以出现,印刷业的未来绝不只是由“70后”一代人营造。“大哥”与“小弟”并肩携手,你来我往,同赴前程,实现共赢,才是正道沧桑。业内不应出现“楚汉相争”,而应上演“将相和”。
加强磨练,以适应未来,是每个年龄段老总都要做的功课,处于中间段的“70后”尤需做好。笔者有三点建言。
坚持学习实践。人到不惑之年,自感见多识广,加上繁忙,会放松学习。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周恩来同志提出:活到老,学到老。据此要求,“70后”仍需努力。通过学习,获取新知、丰富内涵、转变观念、提高自己。当老总免不了“指手画脚”,但有些时候有的事情还是要亲历亲为,以增加感性认识,掌握新鲜经验。
勇于改革创新。上了岁数或有了成就,容易墨守成规,安于现状,畏首畏尾。“70后”老总要谨防思想衰老,保持当年敢想、敢冲的拼搏精神。行业留给“70后”需要探索的领域和需要占领的高地太多,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突破传统意识和行为的束缚,迈上新台阶。
开展交流合作。国内外大环境都是交流合作,印刷企业不应窝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闭门造车。“70后”老总要“走出去、请进来”,广结人缘、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促进合作。如能领军在同类企业甚至跨类别、跨行业间,实现资源整合、资产重组、做大做强,实为人生之功、行业之幸。
(作者为安徽省印刷协会秘书长)
推荐访问: 接班 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