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宣传口号,在不少高校校园里叫得很响。
和满怀激情的大学生相比,运筹帷幄的企业家们老早就把目光瞄准了广大的中西部地区。那里广阔的市场和庞大的消费群体,是企业还未激烈争夺的浩瀚蓝海。面对眼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不少企业更是对中西部市场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可以预见,中西部市场将逐渐成为企业营销的新重点。
出口下降,外贸企业“向内转”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失望的冬天,也是希望的春天。”狄更斯在《双城记》开头的这句话,可以看做是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最好注脚。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造成外部需求急剧萎缩,让国内不少以外贸出口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举步维艰。海关总署7月10日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9461.2亿美元,同比下降23.5%。其中出口5215.3亿美元,下降21.8%,这一跌幅为多年来少见。
“外需萎缩的局面没有根本好转,再加上贸易保护主义、人民币被动升值等不利因素,使得出口在上半年步履艰难。”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所所长张燕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部长张小济认为,下半年我国出口形势能否好转取决于全球经济复苏的速度。从目前来看,全球性的恐慌阶段已经过去了, “但全球经济是否就此开始复苏,还需要观察。”
出口形势严峻,外贸企业开始“向内转”。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此前从未有过的广东外商投资企业产品(内销)博览会今年6月首次在广东东莞开幕。共有千余家外贸企业参展,涉及9大类上万种产品。为了拓展中西部市场,主办方还在展会开幕前在成都和武汉举办了博览会推介会,希望吸引更多的中西部经销商赴展会进行商务洽谈。
产业转移,政府扶持力度大
虽然金融海啸对我国众多行业造成冲击,但从积极的方面看,这场危机的到来也使得我国地区间产业转移的速度和规模正在快速提升。产业转移主要集中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服装、鞋类、皮革、箱包和玩具制造业等等。由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资源优势和人力成本优势明显,因此众多企业几乎都把中西部地区作为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例如太子龙、九牧王、利郎等服装企业已经在安徽合肥、铜陵等地建立的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内安家落户。
除了中西部地区在资源、人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之外,各级政府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也刺激了不少企业去中西部地区淘金。
早在今年3月的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就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作为宏观调控最重要的目标,并提出政府要抓紧研究制定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政策。今年6月12日至14日,温总理在湖南部分地区考察调研时又指出,要深刻认识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重要作用,在实施一揽子计划中注重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有消息称,商务部今年下半年将出台一系列包括土地和资金支持政策来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具体内容包括支持中部地区设立产业转移示范园区、促进加工贸易向中部地区梯度转移和支持中部地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等七项措施。而一些拥有工业园区的中西部地方政府为了吸引东部企业落户,则早已经陆续出台了一揽子优惠政策,在税收、土地使用、金融服务和行政事业收费等各方面给予企业实实在在的好处。预期乐观,消费者信心充足
不景气的经济环境对全球消费者的信心都或多或少造成了负面影响。根据尼尔森公司发布的2009上半年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的信心虽有所下降,指数从96降到了89,但在全球依然排名第十,这说明中国消费者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依然保持相对乐观的态度。
中国消费者协会今年3月公布的“2009消费信心消费意愿调查”结果也显示,有近六成的消费者对我国今年的经济形势持相对乐观态度,超过2/3的消费者对家庭收入的预期相对乐观,这表明我国消费者的消费信心较为充足。
中消协的这份调查报告还特别区分了不同地区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差异。调查显示(图1),有半数以上的消费者对汽车、彩电、住房、电脑和冰箱等有着相对旺盛的消费需求,并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例如西部消费者对彩电、汽车、冰箱和洗衣机的需求较东、中部消费者旺盛,而对于手机、相机等电子产品的需求,西部消费者弱于东、中部消费者。
研究结果还显示(图2),当遇到经济不景气时,消费者将主要通过“节衣缩食”方式减少消费支出。不过由于目前消费者较为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所以—般不会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减少“教育/培训”方面的支出。此外,由于通讯、医疗保健、公共交通等都属于较为刚性的需求,可控幅度小,因此消费者控制这方面支出的可能性较小。具体而言,西部消费者选择控制日常饮食和服装鞋帽类方面的比例高于中部消费者;而中部消费者选择控制日常饮食和服装鞋帽类方面的比例高于东部消费者。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肖明超在接受《广告主》杂志采访时认为,中西部地区家庭收入与东部沿海家庭还有一定差距,但消费的活力已经凸显。
根据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在1997年创立的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CMMS)数据显示(图3),从消费支出来看,中西部家庭与东部沿海家庭在食品支出上基本持平;在日用品、文化教育和休闲娱乐等支出项目上,目前中西部地区则略显消费力不足。 “我想伴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崛起,这些方面的消费需求很快会得到满足。”肖明超说。
从数据反映的三个地区在高端耐用消费品上的预购倾向来看(图4),目前东部沿海地区预购倾向平平,中部地区家庭的预购意愿最为突出,西部地区也体现出了一定的预购意愿。可以想见,时下中部地区的营销时机已然来临,而西部地区的营销时点也将伴随西部家庭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而会接踵而至。
从长期来看,中西部崛起将催生中国新的经济带的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刺激下,这一区域潜藏着较大的市场机会。
推荐访问: 大有作为 营销 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