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问题—调研—分享—研讨式教学法在土力学教学中的实践

问题—调研—分享—研讨式教学法在土力学教学中的实践

时间:2022-11-15 14:40:31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土力学课程内容零散,知识点庞杂且晦涩难懂,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较大,学习兴趣淡薄。本文提出一种问题—调研—分享—研讨式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对每章知识提炼出一系列关键问题,让学生在课后针对性地自主多渠道调研,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材料以用于课堂知识分享与研讨。教学实践表明,该方法可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较大程度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土力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2-0122-02

一、引言

《土力学》的知识体系可以用2+3+3来概括,即两个基础理论(物理性质和应力计算)、三个核心理论(渗透理论、强度理论、变形理论)及三个工程应用(土压力、土坡稳定及地基承载力)。该课程内容零散、知识点庞杂且晦涩难懂,然而,课程学时往往有限,以往教师常采用灌输式教学以确保完成教学计划,这使得学生一味地接受老师的灌输,缺少自己主动阅读与独立思考活动,学生常常跟不上、听不懂,最后发展为不想听,不想来,这对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展了土力学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了强化实践教学、问题式教学、趣味性教学的新思路,对该课程教学效果有一定改善,但是均没有强调学生基于关键问题的课后自主调研与课堂知识分享研讨,因而对于丰富学生知识面及加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效果有限。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来土力学课程教学的实践,提出问题—调研—分享—研讨式教学法,以期对该课程的教学有所助益。

二、问题—调研—分享—研讨式教学法的内涵及益处

问题—调研—分享—研讨式教学法需要教师对每章知识提炼出一系列关键问题,并在第一堂课上告诉学生,让学生选择性地针对这些问题在课后自主多渠道调研,调研方式可以采用图书馆资料查阅、网络文库及图片资源等,要求学生制作以图片为主的调研报告,并在每次上课时利用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在讲台上有条理地分享调研成果,然后所有同学开展讨论,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针对性地讲解与点评。

问题—调研—分享—研讨式教学法有较多的益处:(1)保证知识传授的完备性。将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以关键问题的形式传达给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全书主要知识点,这保证了知识传授的完备性。(2)有效调动课余时间。学生在获取相应问题后,需要在课后花费一定时间进行自主多渠道调研才能获得对问题的解答,这将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索,大大减小了学生课后沉迷于游戏等情况的发生,有的优秀学生直接基于所设置的关键问题申报SRIP项目进行创新性研究,更能调动学生的热情,并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3)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该方法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学生基于问题驱动的主动思考与学习,并通过多媒体材料制作与课堂分享过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多媒体手段运用能力、公开场合讲演能力,这让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可较大程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4)扩充学生专业知识面。每个学生针对若干个问题进行课后调研,将搜集的图文资料在课堂上有条理地分享,学生制作的多媒体材料中必定含有丰富的图文信息,其他学生在获得对该问题的解答过程中,也将吸收更多的专业元素,这将大大扩充学生的专业知识面。(5)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每个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同,因而调研及资料整合的思路也不同,在讲台上分享成果及相互讨论的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地增进不同学生、教师和学生间的思想碰撞,并可能迸发出新的问题或问题解决方案,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6)发现学生的特点,实行因材施教。在学生汇报调研成果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发现学生的特点,对于调研思路清晰,资料丰富,问题回答准确的学生,可以对其进行更高层次的要求与引导,可以鼓励其读研究生,对于不认真准备的学生,可以对其进行教导,培养其学习热情,并为其制定一套专门的培养措施。

三、问题—调研—分享—研讨式教学法的教学实践

问题—调研—分享—研讨式教学法实施起来有几个关键环节,分别是:设置关键问题、学生自主调研、课堂知识分享、师生共同研讨。

1.设置关键问题。这是所提教学法的核心及关键环节。设置关键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应在开始这门课之前就基于每章知识提炼出一系列问题,并在第一堂课就将问题布置下去,以给学生们足够的自主调研时间;其次,应从教学大纲出发,围绕教学重点设置问题,这些问题若能得到解决,则相应章节的主要知识点也就掌握了;再次,所设置的问题应当具有工程背景,最好是隐藏在某个工程现象中的土力学原理,这样能够让学生在自主调研时将理论与实际自然而然地联系起来,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度。例如,对于土坡稳定分析这一章,可以精选“12·20深圳重大滑坡事故”的案例,设置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出现滑坡?滑坡的内在机理是什么?如何判断滑坡是否發生?如何防止滑坡?通过这几个问题,即可把土坡稳定分析这一章的重要内容给涵盖住,同时,由于问题是基于实际工程重大事故,因而也能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

2.学生自主调研。这是所提教学法的亮点环节。教师对学生自主调研应提出以下要求,首先,应给出每个学生完成调研工作及课堂汇报的时间安排,这样才能保证整门课下来所有学生都能有序地参与进来,并确保关键问题的解决能与教师授课进度吻合;其次,应强调学生进行自主多渠道调研,可以借阅图书馆资料、网络搜索相关文库和图片资源,甚至可以基于校园内的地形环境或基建工程进行实地考察(在本人的教学实践中,就有学生对校园内假山的小边坡进行了踏勘考察,发现边坡坡顶在一次强降雨后出现了较大裂缝);再次,学生应基于调研结果制作多媒体材料,并要求以图片为主,每张图片之间应有关联性,对问题的回答应基于对图片的介绍与解释来体现。例如,有的同学在回答为什么会出现滑坡时,用了他自己拍摄的一组照片,内容是他不断向地面撒砂,发现随着撒砂的进行砂堆的坡角不断增大,当撒到一定程度时,砂堆坡角不变,而新撒的砂却不断沿着砂坡滑动,遂而认为砂的自重引起砂堆内剪应力增大,达到颗粒间摩擦强度,即发生滑坡。通过学生自主调研的方式来解决课程问题,使得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

3.课堂知识分享(或汇报)。这是所提教学法的重要环节。教师对课堂知识汇报应提出以下要求,一方面,教师应根据授课学生的总人数,合理确定每次课进行汇报的学生人数,并应强调每位同学汇报的时间(通常,每次课拟定学生汇报的总时间应控制在15分钟以内);另一方面,在拟定学生汇报时,应强调其余同学认真听,必要时记笔记以备后续研讨。该环节能锻炼学生公开场合的演讲能力,同时,多媒体材料丰富的图文信息能让其余同学在获得对关键问题解答的过程中吸收更多的专业元素,这将大大扩充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另外,教师通过该环节也能发现学生的特点,从而实行因材施教。

4.师生共同研讨。这是所提教学法科学性的保证。学生在汇报完后,教师应组织其余学生提问与相互探讨,让其余学生发表他们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学生间的横向交流,促进共同提高。同时,教师还应对汇报材料的科学性进行评判,并对关键问题回答的准确性进行点评,并结合相关工程实例对其进行拓展和延伸,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这种以关键问题为驱动力,以学生自主调研与课堂知识分享研讨为主线的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还促进了土力学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有效融合,培养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土力学课程特点的分析,基于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该课程的问题—调研—分享—研讨式教学法。它强调对每章知识提炼出一系列关键问题,让学生针对性地在课后自主多渠道调研,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材料用于课堂知识分享与研讨。通过教学实践表明,该方法可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较大程度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少东,薛凯喜,郑鑫,刘文洋.强化实践教学模式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学中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3):78-82.

[2]孙凌云,陈宜虎.《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堂教学实践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6,(35):138-139.

推荐访问: 研讨 调研 实践 式教学 土力学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