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国际贸易摩擦:中国企业痛并“感激”着

国际贸易摩擦:中国企业痛并“感激”着

时间:2022-11-16 16:35:03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m4o?;xNti}tivMtӝ6M?9dV ]	=v~Oyo駭4]8Om4GTF8?iZ材料和发光芯片两大半导体照明产业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

光通信产业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产业。但中国光通信产业的核心———光纤预制棒技术始终被美日欧的国际大公司长期垄断。浙江富通集团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合成光纤预制棒技术不仅打破了国际巨头多年的技术垄断,更大规模进军国际市场,并参与了国际标准的制定。富通在光通信领域的成绩让世界刮目相看。

苏州东菱公司的技术创新始终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公司每年研发的新品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5%-20%,销售增加值中新品增加值提升了40%-50%。先后成功研制开发出了代表中国力学环境试验设备最高水平的18吨级电动振动试验系统、世界上最大级480千伏安开关型功率放大器、超大型高加速度冲击试验系统、100毫米大位移电动振动试验系统、电动式地震振源系统等30余项新产品,申报20余项专利,其中3项发明专利,推进了国内振动行业的技术进步。

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与品牌,中国制造的产品很多长期处于获利链的最低端。而现在,中星微、联合基因、三一、天士力等一批中国品牌的崛起令世界为之瞩目。

通过自主创新,中国工程机械领域的领军者三一集团用12年时间开发了25个系列、120多个品种的产品,申请专利479件,授权283件,在非洲、美洲、中东的50多个国家打响了品牌,全球排名在前三甲之内。

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5%以上,有的占10%以上;在市场调查、实验室、创意、产品研发、中介试验等方面有着比较完善的创新体系;有的还与大学科研机构共建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在这些品牌的背后,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企业无一例外都有着创新的理念和比较完善的创新体系。

凭借不断积累的核心技术、自主的知识产权、强大的人才队伍,推陈出新的产品系列,中国企业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中国民族品牌在世界上越来越闪亮。

摩擦,推动企业融入当地社会

七年前在西班牙发生的“焚烧中国鞋”事件,让不少中国企业损失惨重。贸易摩擦使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时面临巨大风险。要规避这些风险,企业除了要有能搏杀国际市场的一身‘硬功夫’外,还要学会争取当地民心的‘软功夫’。如在扩大出口的同时,必须考虑到不能对当地市场造成过度冲击,在当地树立一个良好形象;在取得利润的同时,更要考虑在实现自己商业目标与融入当地社会文化之间建立一种均衡。也就是说,中国企业想在国外有大发展,必须要融入当地社会。

欧美的跨国企业,半个世纪前就已认定,向海外扩张必须和当地民情及文化相融合。一些大企业还聘请学者和市场行销专家为顾问,以确保产品和企业的形象不至于冒犯当地的民俗和文化。不少企业还定期拨款,赞助当地的公益和文化事业。

但是中国的一些出口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大多是封闭式、家族式轻工企业,不容易吸引家族外人才加入,这限制了企业的国际视野。加入世贸之初,大家在国外发展,既是出口商、进口商,又是经销商、营业员,不少都是中国自己人在商店里直接站柜台销售。这种方式表面上看可以省却一些中间环节,可以不雇佣或少雇佣当地员工,但实质上是加剧了与当地同业甚至是与当地文化的对立,极易出现矛盾、摩擦、冲突,得不偿失。

欧洲许多国家规定周六、周日禁止营业,他们的国民已经过惯了优哉游哉的生活,每年两次度假,每个星期工作4天半,星期六和星期天所有商店都得关门,目的就是要让大家完全放松身心休息。而中国企业不仅平日营业时间长,周六、周日也照常营业,不仅违法,也“抢”了当地经销商的生意,引起对手不满。这样赚的钱是更多了,却没想到当你把该让别人赚的钱都赚尽了,人家就不干了。

西班牙烧鞋的一把火,烧醒了出口企业的头脑。现在一些走出去的企业,认真学习、借鉴跨国企业的有益经验,严格遵守所在国的法律法规,使企业逐步本土化。同时学习中国传统“仁”文化,多搞善举,给竞争对手留点儿生存空间,在经营方式上,企业主要负责市场调研、经营决策和管理,日常销售业务开始主要雇佣当地人来做。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解决当地就业问题,又缓解因冲击其本土制造业而出现的矛盾,从而达到站稳脚跟、逐步发展、互利共赢。

在这方面菲律宾华社就是典范。他们在经营赚钱的同时,还为当地居民开展中医义诊、提供免费消防服务、捐建农村校舍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有付出方有回报,这三种回馈社会的行为被当地菲人誉为菲律宾华社“三宝”,既赢得了当地居民的人心,得到当地人的广泛认同,也为企业创造了轻松、和谐、安全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摩擦,考验中国智慧

面对国外企业对中国企业的反倾销案起诉,中国企业通过掌握法律武器,学会不断通过技术谈判来解决各种经济纠纷的手段和技巧;尽可能消除其负面影响,为中国企业创造公平贸易环境,经受住了智慧的严峻考验。

中国企业正在国际贸易摩擦中变得更聪明。一段时间,全球剃须刀行业老大飞利浦先后两次向浙江省知识产权局诉称,温州4家企业侵犯了飞利浦的两项剃须刀外观设计专利权。被告的4家企业委托温州高翔专利事务所搜集资料,最后抓住了飞利浦的软肋,认为它的这两项外观专利并没有足够的新颖性,按照中国专利法的规定,是无效专利。结果,国家知识产权局复审的委员会认定飞利浦在1998年申请的剃须刀外观专利无效。

近年来,美国针对全球的“337调查”,近40%涉及中国企业。所谓“337调查”,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根据1930年通过的关税法第337条对外国产品是否存在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进行的调查。根据美国相关法规,在美国国内企业提请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相关进口产品发起“337调查”后,该委员会可以发出“普遍排除令”,即只有经该委员会调查确认没有存在专利侵权行为的外国产品才可以进入美国市场,而其他所有企业都将被挡在市场之外。

中国企业在‘337调查’中胜诉率极低,中国江苏盐城捷康三氯蔗糖制造有限公司是自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唯一一家主动要求加入“337调查”并最终胜诉的中国企业。

三氯蔗糖是一种甜度相当于蔗糖600倍的新型甜味剂,主要原料为蔗糖,由于其具有安全性高、耐酸碱、耐高温、货架期长等优点被应用在全球3000多种食品和药品中。近年来,中国三氯蔗糖产品出口发展迅速,引发了一些美欧生产企业的反弹。2007年4月6日,英国泰莱科技有限公司和美国泰莱三氯蔗糖公司(合称“泰莱公司”)为了保持其在全球三氯蔗糖市场的绝对垄断地位,以专利侵权为由,要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3家中国生产企业展开调查。

捷康公司一开始并不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这项“337调查”中的被告,但鉴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有可能发出“普遍排除令”,捷康公司主动申请加入调查,以证明自身的“清白”。

2009年4月3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就针对捷康公司的“337调查”做出最终裁决,认定捷康公司所使用的生产工艺不侵犯美国泰莱公司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请调查的专利。

捷康公司之所以能赢得这场跨国官司,最重要的是转变了观念,把律师费当成投资,主动参与诉讼。捷康公司在美国的整个应诉过程历时一年半,投入人民币2000多万元。

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摩擦中不断长进。如今已有更多走出中国企业,为了打破壁垒,重视海外知识产权维权,积极投入到反倾销案起诉中去,为其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扫清法律障碍,维护“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的份额。所以,我们应该由衷地对国际贸易摩擦,说一声:谢谢!

推荐访问: 中国企业 摩擦 感激 国际贸易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