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国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特点及大修决策分析

国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特点及大修决策分析

时间:2022-11-16 18:3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和公路里程的增多,公路沥青路面出现的各类病害对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影响也日益凸显。如何有效解决沥青路面的病害问题也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针对沥青路面早期的破坏问题,通过对高速公路路面的破损状况与病害特征进行调查,并基于马歇尔试验、层间剪切试验、抽提试验以及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对原有路面结构性能进行测试与评价,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为确定合理的道路养护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沥青路面;干线公路;检测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量日益增加,中国道路结构形式也从适应低、中交通量的级配碎石路面、泥结碎石路面和沥青灌入式路面,向适应重交通量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转变。其中沥青路面由于具有施工期短、表面平整、养护维修方便、行车舒适、噪声小等优点,在中国干线公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沥青路面是在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上铺筑一定厚度的沥青混合料作面层的路面结构。它因为造价经济、施工工艺简单、行车噪音低被广泛的应用于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和县乡公路路面。但由于自然因素和行车荷载作用,沥青路面也易出现各种类型的病害。沥青路面的破坏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构性破坏,是路面结构的整体或其某一个或几个组成部分的破坏,另一类是功能性破坏,使路面平整度变差,服务功能下降。对于功能性破坏,可以通过养护手段来对病害进行处治,恢复路面服务功能;对于结构性损坏,则需用工程手段进行整治,以恢复路面对车辆荷载的承受能力。

1、病害类型及成因分析

1.1 裂缝

沥青路面裂缝形式有纵缝、横缝、不规则裂缝、网裂和龟裂等几种。纵缝产生的原因一是因为路基填土未达到标准压实度要求,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所引起;二是因为施工中摊铺机铺筑时后铺的一幅与先铺的一幅热接缝未处理好,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形成裂缝。①横缝产生的原因一是因为冬季气温下降,土基或基层收缩,引起面层裂缝。二是因为半刚性基层混合料中水泥或石灰含量过大或未拌和均匀而产生裂缝,并在面层形成反射裂缝。②不规则裂缝和网裂出现的原因一是因为沥青路面龄期过长或热拌沥青混合料在拌和时温度过高引起沥青老化,在行车反复作用下出现闭合的不规则裂缝或网裂。二是因为基层或土基软弱变形,在病害发展初期引起路面面层出现不规则裂缝或网裂。③龟裂产生的原因一是因为路基软弱,在行车反复作用下承载力不足,在病害初期路面上出现龟裂;二是因为沥青路面老化形成网裂,当网裂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龟裂,甚至于形成坑槽。

1.2 坑槽

网裂或龟裂未得到及时处治,在车轮和地面水的作用下,路面表层沥青混合料剥落、松散而形成坑槽。当基层强度不足时,甚至引起路面基层的损坏。车辙形成的原因一是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中细集料过多,在横向力作用下发生推挤而形成横向波形车辙;二是基层强度不足,交通流量大,在重型车辆的反复作用下,行车道车轮行驶位置逐渐下沉,形成车辙。三是面层与基层间有不稳定的夹层,行车荷载作用下,在路面表层形成车辙。

1.3 松散和麻面

一是由于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用量偏少或低温施工时,在车轮反复作用下路面表层粗集料散失,形成松散和麻面。二是因拌和时油温过高,沥青老化粘结性降低,在车轮反复作用下,会在面层形成松散。三是因为沥青混合料中石料为酸性石料,沥青和石料间粘附性差,易造成面层料松散。四是因为冬季路面基层中的水结冰引起冻胀,在春融季节化冻而导致路面变形、翻浆。五是在低温或雨季施工的石灰稳定类基层,在板体强度未形成时就铺筑面层,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发生翻浆。四是路基土局部软弱,在路面自重和车辆荷载作用下,土体发生结构破坏而引起路面翻浆。

2、处治方法及施工要点

对于路面病害处治,应针对各种破损产生的原因、路面结构类型、龄期、气候条件等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方式进行修理。

2.1 裂缝

处治沥青路面裂缝时,应在春、秋季节气温相对较低时进行。对于在高温季节可自行愈合的轻微裂缝,可不加处理。对于在高温季节不易愈合的裂缝,可在夏季高温季节采用刷油弥缝的方法进行处理,处治时先将裂缝路面清扫干净,再喷洒或涂刷少量沥青,然后均匀撒布干燥的石屑或粗砂,最后用轻型压路机压实。①对于因路面基层温宿、干缩引起的纵、横向反射裂缝,缝宽在5mm以内的,应人工或用压缩空气清除缝中的杂物及尘土,然后顺缝隙走向涂刷少量稠度较低的沥青,再均匀撒布干燥的石屑或粗砂。缝宽在5mm以上的裂缝,应用工具剔除缝隙内杂物和松动物,或用开槽机开槽,用压缩空气吹净后,用细粒式热拌沥青混合料填充、捣实,或用灌缝机将灌缝胶注入裂缝,随即撒布干燥的石屑或粗砂。②对于因沥青老化而形成的龟裂,可人工挖除病害部位,然后按照挖补坑槽八道工序要求,用沥青混合料填平并压实。③对于因土基、基层病害而引起的裂缝类破损,应先处治好土基或基层病害,再铺筑路面面层。④对于因龄期长沥青老化而形成的大面积轻微裂缝,当强度能够满足要求时,可采用稀浆封层、微表处或罩面的中修手段进行处理。当强度不足时,先对沉陷、翻浆等病害进行处理,再重铺20-30cm的半刚性基层进行补强,最后铺筑沥青混合料面层。

2.2 坑槽

当路面基层完好,仅面层出现坑槽时,可按照“圆洞方补、斜洞正补”的原则,严格按照“划线、开挖、清扫、刷油、填料、整平、碾压、养护”的八道工序要求进行修补。对于因基层或路基土软弱而引起的坑槽,应先处治基层或土基病害后,再按照工序要求修复面层。当气温较低(如冬季)不适宜进行坑槽修补时,应采用沥青冷补料临时填补坑槽,确保行人行车安全。待气温回升后再按规范要求修补。对于因混合料中细集料过多,在横向力作用下发生推挤而形成的车辙,应采用铣刨机将原路面铣掉10-20mm,然后洒布粘层沥青重新铺筑沥青混合料面层。①对因基层强度不足,行车道车轮位置下沉而形成的车辙,应先自治基层,再重新铺筑沥青混合料面层。②对于面层和基层间存在软弱夹层而形成的车辙,应人工或机械挖除全部面层,清除软弱夹层后,再喷洒粘层沥青,用于原路面结构相同的沥青混合料铺筑面层。

3、结束语

公路路面病害类型很多,因地域不同,环境不同,出现的情况各异。只要我们根据公路实际情况,认真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行之有效的处治措施,然后精心施工,科学养护,必将有效恢复公路的使用功能,为社会提供安全、舒适的公路通行环境。

参考文献:

[1]邓国际.面层模量对重载交通沥青路面受力特性的影响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2,41(5)

[2]罗宏伟,韦海涛,傅琴.沥青路面基于裂缝率的路面损坏状况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9)

[3]从志敏,邹晓翎,龚红仁.重载对沥青路面车辙及疲劳寿命的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3,35(4)

[3]赵淑铭,刘亚娟.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7)

推荐访问: 病害 大修 干线 决策 公路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