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痢疾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以黏液性或黏液出血性腹泻为特征,俗称“血痢”、“黑痢”。该病以7~12周龄的幼猪多发,一年四季均易发生。
一、临床症状:潜伏期7~8天,长者可达2~3个月。一般体温不高,少数可达41℃左右。
1.最急性。见于流行初期,个别不出现症状即突然死亡。多数废食,剧烈下痢,粪开始呈灰黄软状,随即水泻,含有黏液、带血块,随后粪中混有脱落黏膜或纤维素渗出物碎片,腥臭。精神沉郁,肛门松弛,粪便失禁,拱腰腹痛,寒颤,眼球下陷,常抽搐,死亡。病程12~24小时。
2.急性。多见于初、中期,病初排软稀粪,继则含有大量半透明黏液使粪呈胶胨样,多数含有血液和凝血块及咖啡色或黑红色脱落的黏膜组织碎片。食欲减退,口渴,腹痛,逐渐消瘦,病程7~10天,有的死亡,有的转为慢性。
3.亚急性和慢性。多见于流行的中后期,病程亚急性2~3周,慢性4周以上。下痢时粪中有黑红血液和黏液(如油脂状),里急后重,反复发生。食欲减退或正常,消瘦,贫血,生长迟缓,呈恶液质状态。少数康复后过一定时间又复发,甚至多次复发。
二、相似病鉴别:
1.猪副伤寒。相似处:多发于2~4月龄仔猪,有传染性,体温高(41~42℃),废食,下痢,粪中混有血液、假膜。不同处:耳根、胸前、腹下皮肤有紫红色斑点,亚急性眼内有脓性分泌物,粪淡黄或灰绿色、有恶臭,慢性型粪呈灰白色。
2.猪胃肠炎。相似处:排粪先稀软后水样,含有血液、黏膜组织、黏液,有恶臭,肛门松弛,排粪失禁,里急后重,口渴。不同处:初有呕吐,眼结膜先潮红后黄染。
3.猪传染性肠炎。相似处:有传染性,体温高(39.5~40.5℃),排水样带血腥臭稀粪,口渴等。不同处:每年12月至次年4月发病多,夏季发病最少。新疫区所有猪都发病,10日龄以内的仔猪几乎100%死亡,架子猪腹泻呈喷水状。
4.猪流行性腹泻。相似处:有传染、厌食,腹泻,粪先黄软后为水样等。不同处:多发于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断奶猪、育成猪症状轻,拉稀可持续4~7天;成年猪仅发生呕吐、厌食;哺乳仔猪发病和死亡率均高。
5.猪轮状病毒病。相似处:有传染性,食欲不振,腹泻,粪先软稀后水样等。不同处:多种动物的幼仔均易感,多发于晚冬和早春,吃奶猪排粪为黄色,吃饲料猪排粪为黑色。
6.猪阿米巴病。相似处:有传染性,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下痢有血脓、腥臭等。不同处,体温不高,粪便时干时稀,色如果酱。
三、防治措施:坚持自繁自养,非购入不可的猪应严格检疫,隔离观察1个月以上无病时方可入群。在无病的猪场,一旦发现病猪,最好全群淘汰,彻底清扫、消毒,并空圈2~3个月,粪便用1%氢氧化钠液消毒,堆肥处理,猪舍用1%来苏儿消毒。对病猪应给予恰当的治疗。
1.用0.5%痢菌净每公斤体重2~5毫克,一般仔猪肌注5毫升,克郎猪10毫升,育肥猪20毫升,12小时一次,连用3~5天。
2.用“血痢净”(主要含痢菌净)每公斤饲料加1克,连服30天。喂奶猪可灌服0.5%痢菌净,每公斤体重0.25毫克,每天1次,可有效消除猪体内的密螺旋体。
3.口服肠毒杀星,配合肌注白痢福与青霉素、链霉素100万~200万单位。
4.用止痢金刚片口服,一次量按每公斤体重5~10毫克,每日2次,重症加倍。
5.用毒痢肌注,头孢肠毒清饮水。
6.用痢安100%肌注,黄白血痢停拌料。(安徽 赵岩)
推荐访问: 痢疾 鉴别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