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来我院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患者240例,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给与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额外给与舒适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的心率、血压以及焦虑情绪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5.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引入舒适护理能够对患者进行身心的全方位护理,从而促进患者取得良好预后,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舒适护理;手术室护理;临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30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044-01
手术室治疗患者疾病的一种主要临床手段,手术治疗是为了解除患者的病痛,但是手术进行的过程中会给患者身体和心理带来一定的伤害,这种伤害会影响到患者手术治疗的预后效果。舒适护理死近年来被引入到临床中的一种在手术室中进行开展的全新护理模式,它以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手术给患者带来的身体和心理的不适,使患者感到舒适,使患者在身心舒适的状态下完成手术治疗,能够促进患者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1]。我院就对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我院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患者240例,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120例患者,男77例,女43例,患者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为(54+7.3)岁。观察组120例患者中,行产妇科手术的患者34例,行心胸外科手术的患者30例,行泌尿外科手术的患者23例,行骨科手术的患者22例,行颅脑外科手术的患者11例。对照组组120例患者,男75例,女45例,患者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为(53.6+8.2)岁。对照组120例患者中,行产妇科手术的患者35例,行心胸外科手术的患者28例,行骨科手术的患者23例,行泌尿外科手术的患者22例,行颅脑外科手术的患者12例。
1.2 临床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与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额外给与舒适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1.3 舒适护理
1.3.1 术前访视 在患者进行手术的3-5天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访视。术前访视要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建立信任关系;为患者介绍手术的进行流程,手术中的注意事项和配合方式;帮助患者消除术前恐惧和担忧心理[2]。
1.3.2 术中舒适护理 患者一旦面临手术就会产生焦虑、恐惧和紧张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在患者进入手术室时,就逐渐地缓减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根据患者的感受调节手术室内的温度,调整患者的体味使其处于较为舒适的状态。手术过程中要积极鼓励患者,注意保护患者隐私,降低患者的不良感受。
1.3.3 术后舒适护理 手术结束后帮患者清洗术中残留的血迹等,帮助患者穿好衣服,将患者送回病房休养。休息时根据患者的感受加减被子,移动患者时要注意动作轻柔,保护好患者的切口部位[3]。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和情绪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的心率、血压以及焦虑情绪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一般患者及其家属都会认为采取手术治疗的疾病是比较严重的疾病,因此,对于患者来说,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疾病时,不仅要承受手术创伤给身体造成的伤害,还要承受手术可能失败的风险等。因此,患者再进行手术治疗时,其身心都比较脆弱,这种情况下单纯的常规临床护理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了[4]。舒适护理概念的引入,使得手术室护理由单纯的生物模式开始向心理—生物模式进行转变,在关注患者身体创伤的同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也给予了积极的关注与护理。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引入舒适护理能够对患者进行身心的全方位护理,从而促进患者取得良好预后,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谢凤娣,张彩霞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33(11):2446-2447.
[2] 张雅莲.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99-100.
[3] 胡光曦,孔德明.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的应用及评价[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0):91-92.
[4] 洪小美,陈丽锋.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19-20.
推荐访问: 手术室 应用于 护理 舒适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