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场址与水源
该养殖场位于建昌县云山洞山泉水的上游,水质清澈透明、无污染、水量充沛、含氧充足。
2、养殖池条件
鱼池为水泥池,长方形或六边形,以不渗漏、水流畅通为前提。鱼池要有进、排水口,安装拦鱼网。池底一般要有1/100的坡度,前后池要有落差,水自行流入池中,并能自行排出,以便于清理污物。本次试验前期我们选取养殖池2个,每个养殖池面积为60平方米。
3、苗种放养
2010年4月25日利用保温箱和专用塑料袋充氧从山东引进苗种,试验苗种数量3000尾。入池前用3-5%食盐水浸泡15-20分钟。具体放养情况见表1。
4、饲养管理
(1)饵料与投喂
我们所用饵料为三文鱼专用颗粒饵料。蛋白质含量为43%、脂肪含量为20%,饵料粒径根据鱼的个体大小来调整。投喂情况见表2
(2)水质控制
斑点鳟鲑生存水温范围为0~24℃,适宜水温范围为8~21℃,最适生长水温范围为10~18℃;要求水质清新,溶氧量在6mg/L以上,达到在9mg/L时摄食量最高,pH值为6.5~8.5。因此,要定期检测水质,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季节要加大换水量。
(3)密度调整
斑点鳟鲑为凶猛鱼类,当鱼体大小相差一倍时就会出现大鱼吃小鱼现象,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及时进行密度调整,否则将影响鱼体生长。在密度调整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分池时不能放干池水或水位太低。
②水温应在20℃以下时方可进行操作且操作要仔细。
③分池前应停食一天,同一池鱼必须一次分完。
④选择统一规格的鱼用3-5%食盐水浸泡15-20分钟消毒后放入池中。
⑤分出的空池和新增的池子要用消毒剂彻底消毒并冲洗干净后方能将其他池鱼转入。
5、日常管理
(1)水质管理:一般5-7天对养殖池进行清洗。清洗时先将池水位降低20厘米,然后插上挡水板蓄水。及时疏通排水孔,清除栏网上的附着物,确保水流畅通。
(2)每天要坚持巡塘,观察水位、水质及鱼的活动情况等。每1个月随机抽取30尾鱼进行测量体长、体重,以便及时了解鱼的生长情况,并对饵料规格、种类及投喂量做出调整。
(3)养成期间,当天气变化或高温季节,应采取加大过水量、使用增氧机或搭盖遮阳棚。尽量避免浑水进池特别是雨季。
6、病害防治
斑点鳟鲑在鱼病防治过程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首先鱼种入池前养殖池要用消毒剂彻底消毒;其次,鱼种入池前用3-5%食盐水浸泡15-20分钟消毒后放入池中;第三,在密度调整分级养殖过程中要操作仔细,避免鱼体受伤,同时也要再次对所放池塘和鱼体进行消毒处理;第四,定期投喂添加大蒜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的药饵以预防疾病和增强体质。本次试验由于养殖水是山泉的流水再加上鱼病防治措施及时得力,整个养成过程中未有大的病害发生。
二、试验结果
经过两年17个月的养成,于2012年9月27日进行产量及生长情况测定。本次试验共投3000尾苗种,出池时为2850尾,成活率95%;通过测量,平均体长58厘米,平均体重3.2千克/尾,总产量9120千克;三次密度调整最后养殖面积为390平方米,取得平均每平方米水体产量23.4千克的产量。
三、分析与讨论
1、本次试验由于养殖水是山泉的流水,因此控制水的流量和流速非常关键,不能过大和过小。过大水流较快,饵料在水中行进较快影响鱼的摄食;过小水流较慢,水中的溶氧会减小,容易造成缺氧,过小的水流池中的排泄物排除也较慢会影响水质,特别是夏季过小水流池水的水温会增高影响鱼的生长。通过检测本次试验的池水以流速为3~5厘米/秒为宜。
2、通过试验,斑点鲑鳟山泉水养殖试验技术可行,是成功的。试验证明只要具备充足的水源且常年水温保持在20℃以下,就可进行斑点鲑鳟鱼的养殖;通过试验斑点鲑鳟鱼抗病力强,增长速度快,饵料系转化率高,日常管理方便,是一种值得养殖和推广的优质养殖新品种。
3、该场引进的斑点鳟鲑为我市首次引进,此次养殖试验成功,证明该品种适宜在我市有条件的地区养殖,对调整我市海淡水养殖品种结构、促进渔民增收、渔业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访问: 斑点 养殖 试验 山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