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洞庭湖区上岸渔民生活水平提升途经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洞庭湖区上岸渔民生活水平提升途经研究

时间:2022-11-18 17:3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新型城镇化是立足于我国现阶段国情而提出的关于发展城镇化的新思路和新方向,它的核心要求是以人为本。本文以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为依托,结合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思路,深入湖南省汉寿县进行实地调研,对湖南省自2009年起开始实施的渔民上岸解困政策取得的成果以及现存问题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分析湖南省汉寿县当地上岸渔民增产增收及渔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就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合理化建议,以进一步提高上岸渔民的生活质量,推动新型城镇化在汉寿县当地的进程。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上岸渔民 政策成果 存在问题 建议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研究背景

我国城镇化是在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较脆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推进的,这决定了我国的城镇化建设进程必须从现实国情出发,同时遵循城镇化的发展规律,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即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在我国,存在一批数量可观的,长期“以湖为生,以船为家”的“连家渔民”,他们大都处于居无定所、转业无门、病无所医、老无所养、学无所教的困苦境地。如何借助党和国家对新型城镇化高度重视的历史机遇,通过审视和完善2009年湖南省开始实施的渔民上岸政策,帮助上岸渔民更快地走上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本篇文章探讨的重点。

1.2 研究意义

对上岸渔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途径的研究,有利于政府、公众增进对渔民生活具体情况的了解,凝聚多方力量切实改善渔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有利于确切地了解相关政策及实施过程的现状与不足,为政府完善后续政策、改善相关措施提供参考;有利于推动剩余渔民上岸安居,加速推进重大民生项目,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时,对黑龙江、江西、湖北、重庆、四川等同样需要解决此类问题的省份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2、文献综述

2.1 关于新型城镇化的研究

王铭等在《充分尊重农民对新型城镇化的认知与期望——基于对济南市平阴县的调研》一文中得出结论:多数农民深刻感受到城镇化对其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他们最担心的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主要是“房价”、“城镇化后的政策落实”、“公共服务”、“就业”等;制约城镇化进程的因素主要在于是否有产业的支撑、科学的规划和完善的就业保障体系、城乡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等。

2.2 关于上岸渔民现状及存在问题解决的研究

翁勇平的《关于“天吊渔民”上岸问题研究——以岳阳市君山区许市镇为例》着重探讨目前情况下上岸渔民和未上岸渔民就业难、生活无保证等主要问题,提出完善就业培训系统和创业支持政策,以公司+项目+渔民的形式,切实提高渔民的收入;引导渔民上岸定居,在房屋建设上给予财政支持;在渔民上岸定居点,加大生活社区建设,推进养老、医疗保障制度的落实。

刘超在《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渔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中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提出应将渔民从农民中分离出来,进行独立的社会保障体系设计。这对于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以人为本,维护渔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和公正,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上述文献多从住房、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研究,本文将从渔民上岸解困工作取得的成果与现存问题两方面展开讨论,分析探索提升上岸渔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

3、渔民上岸政策取得的成果

湖南省从2008年底开始全面启动洞庭湖区专业捕捞渔民上岸定居和解困工作,2010年7月,省委、省政府决定把这项工作扩大到湘、资、沅、澧四水流域。总结湖南省自2008年底至2010年2月以来的工作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3.1 渔民上岸定居和危房改造方面

截止2009年底,湖南全省完成了2332户、2550人的上岸定居工作。对居住危房的3096户困难渔民,财政按每户1万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危房改造在2010年春节前全面完成。

3.2 完善渔民社会保障制度方面

截止2010年2月,10473名渔民享受到低保,39519名渔民纳入医保范畴,288名渔民纳入大病救助范围,21519名渔民接受免费药物治疗,272名晚期血吸虫病人得到救治,禁渔期间对3万名有劳动能力的渔民实行了临时生活救助。

3.3 解决渔民子女就学问题方面

湖区有渔民安置任务的17个县(市、区)的2621名适龄渔民子女已全部就学,符合条件的渔民子女全部享受了“两免一补”政策,基本实现了捕捞渔民子女义务教育普及率100%和适龄学生入学率100%。

3.4 促进渔民减负增收方面

2009年初,湖南省政府决定取消渔业资源保护费、渔业船舶检验费、捕捞许可证费等6项涉渔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减轻渔民负担。湖区各地政府还举办水产畜禽养殖、务工经商、车船驾驶等技术培训班,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00期次,培训捕捞渔民3857人次,推荐2023名渔民上岸就业。通过开展就业援助活动,为上岸定居渔民提供部分公益性岗位,已安排援助就业岗位2248个,帮助4328名渔民进行了转产就业。

4、渔民上岸政策现存问题

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湖南省汉寿县境内渔民上岸工作总体来说处于一个从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完善的过程。一方面,政府通过实施专业捕捞渔民中无房户的 “安居工程”、困难专业捕捞渔民“危房改造工程”和基础设施补助支持建设等工作,基本解决了湖区渔民的居所问题。另一方面,当地政府通过落实湖区专业捕捞渔民低保、社保、医保、医疗救助和禁渔期渔民临时生活救助等一系列政策,健全了渔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但是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汉寿县当地的渔民上岸政策在渔业发展管理、渔民自身和相关乡镇企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当地渔民增产增收,也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具体归结为以下几点。

4.1 汉寿县渔业发展和渔民生活改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1 渔业发展管理水平低,产销数量年际变化大

首先,由于洞庭湖区水位以及渔业生物存量的影响,渔民只能在特定区域的水域进行捕捞或养殖工作,各水域间的交通不便等因素加大了渔业生产管理的难度;其次,为了保证鱼类产品的质量,无论捕捞或养殖均有相对严格的生产周期(鱼类生长周期),对生产规划有着极高的要求,在等待鱼类生长成熟时(生产淡季)容易导致渔民渔业收入以及产出锐减。

4.1.2 渔业发展科技支持力度小,科技进步贡献率低

总体而言,汉寿县当地的渔业生产科技水平已大幅落后于沿海地区各发达省市的同期均值水平。渔业捕捞时使用的技术仍停留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时的水平,多为人工撒网或渔船拖网,生产效率低下,且经常出现因船网缆绳断裂或渔网破损而空手而归的情况,长此以往无形间增加了渔业捕捞的成本进而影响到渔民自身效益的增长。

4.1.3 渔民持续增收机制没有建立,致使当地渔民生活水平并没有根本上的改善

虽然汉寿县当地居民对鱼类产品的需求量较大,但因为单位产品的附加值过低致使渔民收入并未随着消费数量的上升而出现质的增长。此外,在产品销售流通方面,由渔民提供的数据看,渔民自身在鱼类产品销售收入分配中只占了少部分的利润,而大部分的利润都由中间商或是终端零售商获得。

4.1.4 渔民的各项生产生活补贴水平偏低,存在补贴发放不到位现象

汉寿县当地政府目前针对渔民的补贴共分四大类,低保、住房补贴、油料补贴、休渔期禁渔临时生活补助。在汉寿县低保水平为每人每月200元左右,休渔期临时补助为每人每月100元,较低的补偿水平并不能补偿渔民不能下水打鱼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不能有效改善生活状况,解决实际问题。在住房翻修补贴方面,政策规定对无房安置户每户补助2万元,危房改造户每户1万元,但在我们的实际调查中,渔民反映只收到7000元危房改造费,并且这部分补助是政府在房屋建好并验收合格后才进行发放。渔民只能先行借债建房,很多渔民即使在拿到补贴后还是负债累累。此外也有渔民反映因为家庭人口多,而补助标准以户为单位计算,致使房屋面积相对较小。

据以上情况可知,汉寿县渔民虽部分享有政府所提供的基本生产生活保障,但主要问题在于保障力度较小,保障范围狭窄,保障措施落实不到位因此并未对渔民的生活水平有根本性的改善。

4.2 渔民自身存在的问题

4.2.1 上岸渔民大多受教育程度较低,生产观念落后保守

在渔民本人受教育程度方面,由于老一辈渔民大多以船为家,以水为家,很少靠岸补给或上岸定居生活,根本不存在进入当地学校学习的可能性,只能在船上由有文化的父辈教授或是购买书籍等到回船后自学成才,导致渔民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低下,加大了当地渔业发展时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助推渔业生产力的难度与挑战。

在生产观念方面,每年渔民从事渔业生产的时间、手段、方式、路程等细节高度雷同,在数年乃至十数年内很难有大的改变与创新,阻碍了新兴科技创新的应用,从长期来看不利于渔业生产的发展与勃兴;此外,由于自身文化素养以及经济条件所限,致使大多数渔民长期使用传统设备与工具进行生产,未采用最新渔业生产设备与工具,生产效率低,生产周期长,生产成本高,不利于渔业生产的有序进行与绩效提高。

4.2.2 渔民大多漠视对后代子女的教育,导致当地整体受教育水平的停滞不前

受自身素质以及认知水平影响,年长渔民普遍缺少对于其子女教育事业的关注以及投入。此外受自身生活条件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所限,渔民子女入学接受教育的情况虽较优于其父辈水平,但却仍普遍不容乐观,大多停留在高中以下学历,未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

4.3 当地乡镇企业在渔民上岸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当地乡镇企业生产规模小,利润低,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汉寿县当地的乡镇企业主要有纺织厂、棉麻厂、造纸厂等从事轻工制造业的乡镇私营企业,这些企业在开办之初吸收了一部分劳动力,但后来因为经营不善,企业一一破产,导致大量年轻人下岗待业失去生活来源。

其次,当地乡镇企业科技水平低,生产方式落后,管理粗放,无法引领当地经济腾飞。经过上世纪九十年代破产倒闭潮,汉寿县当地现存的都是一些从事轻工制造业或是低端加工业的乡镇私营企业。这些企业大多生产规模极小,企业资本薄弱,生产方式落后,无论是其自身的发展潜力或是对当地经济的带动引领作用均相当有限,无法对汉寿县当地的经济产生带动作用。

5、对策及建议

5.1 针对进一步深化渔民上岸政策的对策建议

5.1.1 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湖区管理

禁止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入胡,严格审核其废水处理工艺;完善捕鱼证制度,合理分配名额,既保证渔民的正常生产,又不影响渔业资源的循环再生;加强湖区管理,清除非法圈划占用区,强化对迷网、电鱼等不可循环的捕鱼方式的惩处力度。

5.1.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当地土质改善乡村道路,以便利渔业产品的输出;推广自来水的使用,以改善渔民用水状况降低血吸虫病的感染率;完善电网线路的铺设,以改善渔民的基本用电状况,也为当地招商引资建立渔业产品深加工企业提供电力支持。

5.1.3 推进转业就业

对未承包土地进行分配以鼓励剩余劳动力参与生产;建立转业激励机制,对参与就业培训并通过考核的渔民提供补助资金,并向相关用人单位介绍推荐。

5.1.4 提高渔民文化素质

降低当地中高等教育收费,并提供补助或奖金;创建"渔民子女助学基金";完善基础教育与职业高中的对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5.2 针对水产捕捞与养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5.2.1 实行高度集约化的生产经营

以渔业产业整合为例,当地现存数个规模较大的渔业企业或渔民大户,但由于传统生产观念以及地理距离阻隔,渔业生产仍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为主,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渔业的做大做强。针对此情况,当地政府以及从事渔业生产的企业应加快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

5.2.2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受当地经济条件与生产方式的影响,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极低,仅占到GDP的15%左右。针对此情况,应加大对高新技术创新的投入与扶持力度,促进技术创新。

5.2.3 加强渔民生产技能培训,引进高端人才

老一辈渔民的文化程度多为初中以下,其子女文化水平也普遍偏低,同时渔业生产技能弱。故应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完善学校等设施建设;此外还可通过人才引进招聘技术研究人员,帮助提升渔民的生产技能。

5.2.4 加强产业宣传,利用和提升品牌优势

汉寿县物产丰富,但缺少著名品牌的支撑故竞争力不足。故应学习全国其他地区的经验,形成诸如江苏“阳澄湖”大闸蟹或湖南“东江湖”清水鱼等全国著名品牌,作为产业发展的支撑,推动渔业经济转型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铭,滕玉成.充分尊重农民对新型城镇化的认知与期望——基于对济南市平阴县的调研[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4(04).

[2]翁勇平.关于“天吊渔民”上岸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刘超.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渔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1.

[4]刘艳菊.辽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民生改善的人本路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4(07).

[5]张中于.专业捕捞渔民转产转业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3.

推荐访问: 湖区 渔民 途经 上岸 生活水平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