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于不满足抗震鉴定标准的建筑物应进行加固处理,以满足后续使用的安全要求。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所需加固改造的建筑物越来越多,特别是汶川地震以后,人们对建筑抗震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对建筑结构的安全越来越重视,所以相应的建筑结构加固行业也越来越热,与之对应的加固技术也越来越被需求。
关键词:建筑结构;加固技术;难点
中图分类号:TU74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8)23-0173-03
Abstract: The buildings that do not meet the seismic evaluation standard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meet the safety requirements of subsequent use. With the need of social development, more and more buildings need to be strengthened and reconstructed. Especially after the earthquake in Wenchuan,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and the safety of building structures. Therefore, the corresponding building structure reinforcement industr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hot,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is also more and more needed.
Keywords: building structure;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difficulty
目前,就我國来说过去适用的结构设计是无法满足我国建筑业继续发展的,也无法适用未来建筑加固市场的整体性大环境,在对老旧建筑加固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使用各种建筑加固技术以满足我们当前建筑发展的需要。对于一些年代较长的建筑物,由于使用功能变化和结构安全度降低,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安全检测,并根据检测数据运用结构加固技术对其进行改造。因此,建筑加固技术已经成为了建筑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性技术之一。我们应该加大对建筑加固技术的发展关注,充分发挥建筑加固技术的发展潜力。
1 建筑加固技术的相关难点分析
1.1 粘贴钢板的加固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混凝土在建筑物的外边进行粘贴,它的最大的一个优势是可以防止钢板的弯曲。在一般情况下,这种方法对于在静力的作用下,特别容易变化的建筑物来说,十分适用。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坚固耐用,完全能保证加固工程的质量。
(2)粘合材料早期强度提高快,养护24小时后即可达到最终强度的百分之九十,4天达到最大的强度。
(3)钢板粘合部位的混凝土体受到约束,能控制已经有的裂纹的扩展,防止新的裂纹产生。
(4)在进行粘结时的粘板质量和技术容易出现问题,易造成建筑物内空气出现敏感问题,后面的补救也有一定的难度,会浪费一定的材料和资金。
1.2 加大横截面的加固方法
根据柱轴压比不足的问题建议采用粘钢或加大截面方式处理,首先选择粘钢处理,若使用粘钢方法后仍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话,采用加大截面方式处理。
(1)加大截面为传统的一种加固方法,占用空间多,应用局限性大,适用于解决柱的轴压比不足问题。
(2)它不能净化建筑物的空气,对建筑物的微环境具有一定的不利因素。
1.3 框架梁承载力不足采用钢支撑加腋、碳纤维或粘钢处理
梁钢支撑加腋占用空间多,应用局限性大,但效果好,造价低廉;碳纤维及粘钢加固优点同墙柱加固。图1-图3是梁加腋,粘钢及粘碳纤维的图片。
1.4 根据柱抗震承载力不足问题采用粘钢或者粘碳纤维加固法处理
(1)粘钢方法优点同上。
(2)碳纤维加固法与传统的加大混凝土截面或粘钢混凝土补强相比,具有节省空间,施工简便,不需要现场固定设施,施工质量易保证,基本不增加结构尺寸及自重,耐腐蚀、耐久性能好等特点。另外,采用该种加固方法,可大大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降低加固成本。因此,碳纤维作为划时代的补强材料,而备受青睐和关注。其优点如下:
a.拉强度高,是同等截面钢材的7-10倍。
b.重量轻,密度只有普通钢材的1/4。
c.耐久性好,可阻抗化学腐蚀和恶劣环境、气候变化。
d.施工方便快捷、省力节时、施工质量易于保证。
e.适用范围广,混凝土构件、钢结构、木结构均可进行加固。可大幅度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图4、图5是柱粘钢加固和粘碳纤维加固的图片。
1.5 尽量采用轻质板材
由于荷载越重地震时其建筑物影响就越大,因此在加固设计时,墙体尽量采用轻质板材,其他部位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尽可能减少负荷,以减少工程的加固量。
2 我国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的难点分析
2.1 托换技术的难点分析
这是一种较为综合性的处理加固的方法,是建筑物在加固的过程中一系列动作的总和,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结构的加固处理、建筑物上部结构的恢复与填充,以及对废弃的建筑物上空进行拆卸。它的优点有很多,比如,使用此种建筑结构的加固方法可以较快的进行操作处理,不会对后面的建筑时间进行过多的占用。
2.2 后锚固技术的难点分析
后锚固技术使用的范围是建筑物加固技术中的为钢板植筋和为建筑物的螺丝进行加固。钢板的植筋能够为当前的建筑结构进行有效的连接使用性和加固使用性。首先,它的第一步是,在建筑物的加固构件上进行打孔的技术性操作,第二步是将建筑物中特有的粘连结构的添加剂填入其中,然后将钢制成的钢制品管形状物品插入刚才添加剂添加过的地方。然后等待着上述步骤的最后一步,就是建筑结构固体化。对于螺丝加固技术,按照上述的原理進行实际操作。对于具体流程的有些不同,表现在,首先是对建筑结构物进行穿孔,然后对穿的孔进行清理,下一步是往孔中注入添加剂,然后是插入钢制的制品,最后按照平常的护理程序进行建筑结构的调整与后期的维护和对其进行检测。
2.3 裂缝处理技术的难点分析
裂缝处理在我国建筑物加固技术中已经具有一定的经验值,对于建筑物的加固具有一个十分成熟的体系,适合于目前我国的建筑物发展趋势。它的具体划分方法如下:首先,按照建筑物裂缝形成的原因,其次,是按照建筑物形成的大小。第三是按照建筑物裂缝形成的形状等方面。对于以上建筑物加固技术中出现的技术难点,我们要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处理,对建筑物的裂缝进行修复和填补处理,使建筑物的裂缝不至于影响建筑物的整体美观和影响建筑物的功能使用,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建筑物的裂缝不能对建筑物的安全进行影响,那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对于影响安全的裂缝进行选择合适的方案和合适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绝对不能忽视由于裂缝而带来的危险因素。
3 抗震加固领域的难点分析
由于我国的大部分城市处于地震多发带,我国的地震发生频率越来越高。然而我国现有的抗震并不足以抗击地震给我们带来的一系列损害。大量的老旧建筑结构还不能满足大地震带来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加固技术虽然有了显著地进展,其进展还不足以应对未来我国出现的变动和不确定性因素。但是,这也说明我们在建筑结构的加固技术中可塑造性比较大,发展的潜力也比较大。同时,我们也积累了在建筑物加固技术中的大量实战型经验,为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方法。然而,抗震加固技术领域是一个新的发展领域,我国的技术还不成熟,体系还不够完善,与国外抗震技术的加固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也是未来我们发展抗震加固技术领域的一个难点和未来抗震加固技术的发展方向。
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从当前的建筑结构加固技术中分离出抗震加固领域这个单独的体系,对其进行专项的研究。需要大量培养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大资金投入,研究出能抗击大地震的建筑材料和适用大地震的建筑加固技术,这两者密不可分,并且缺一不可。是决定我国在抗震加固领域可以走多远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适应未来可能频发的地震的一个有力举措。
4 结束语
加固技术的改造是我国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的好坏对未来建筑的质量也起到了一个决定性的作用,也是发展的一个关注热点。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有它的潜力和市场前景。其中它的加固方法和加固难点也是未来探讨的重点。粘贴钢板的加固方法、加大横截面的加固方法和外面包钢的加固方法以及支撑力度的方法和碳纤的加固方法都是我们未来仍需要继续深化使用的方法。我们要正视我们在建筑结构加固中遇到的难点,并对难点进行分析总结,寻找适合的建筑加固技术的应用。同时未来,抗震加固技术的应用应该是一个发展的难点和发展的热点,为此我们应该加大对抗震加固技术的重视和了解,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抗击大型地震给我们建筑物造成的冲击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123-2000.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魏嵬.试析建筑加固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淮北煤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3]李惠强.建筑结构诊断鉴定与加固修复[M].武汉:华中大学科技出版社,2002.
[4]林国其.结构加固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8):248.
[5]孟宪福.论当代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的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5):164.
推荐访问: 加固 建筑结构 难点 分析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