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教学大比武)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白杨礼赞》导学案及教学设计【通用文档】,供大家参考。
《白杨礼赞》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并掌握坦荡如砥、婆娑、鄙视、恹恹欲睡、旁逸斜出等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本文的感情基调。
2、根据“不平凡”这一抒情线索,理清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借助白杨树来抒发对解放区人民的赞美之情。学习象征手法。
3、学习白杨树象征的正直、质朴、团结、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学习重点:
1、感受白杨树象征的正直、质朴、团结、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学习难点:
1、学习并运用象征手法; 2、体会作者借助白杨树来抒发对解放区人民的赞美之情。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朗读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虹 》、《子夜》;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
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
二、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 1941 年 3 月。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当时,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多次粉碎了敌伪的疯狂“扫荡”,作者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借白杨树这一形象热烈的歌颂他们。他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把解放区的新鲜空气带给了国统区的广大人民,用笔表示了他对共产党、对根据地军民的衷心赞美,写下了《白杨礼赞》这样热情洋溢的赞歌。
三、预习检测
1.生字注音 无边无垠.(yín)
坦荡如砥.(dǐ)
恹.恹欲睡(yān)
虬.枝(qiú) 婆娑.(suō)
秀颀.(qí)
倔强.(jué jiànɡ)
大毯.子(tǎn) 主宰.(zǎi)
倦怠.(dài)
楠.木(nán)
旁逸.斜出(yì) 2.生词注解
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砥(dǐ),磨刀石。
旁逸斜出:(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逸,逃,逃跑。
无边无垠(yín):没有地域的界限,广阔无边的意思。
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不折不挠:折磨不了,压迫不倒,形容意志坚强。
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滋,生长。
四、理解课文
1、“礼赞”是什么意思?
2、初读课文,在横线上填一个词语。
这是的白杨树 3、跳读课文第 2、5 段,在横线上填一个短语 这是的白杨树 4、精读第 7 段,把句子补充完整 这是的白杨树
五、写作手法 —— 象征
象征: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或某物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这些事物(梅花、竹子、荷花、蜡烛)有何象征意义,请展开想象与联想,运用象征手法写一段话。
莲 —— 出淤
泥而不染 ——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 屈原
梅 —— 凌寒盛开 —— 傲然挺立 ——
北极科考队
竹 ——
蜡烛 ——
六、课下交流:你由白杨树的什么特点联想到了什么时代精神,哪位当代人物?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并掌握坦荡如砥、婆娑、鄙视、恹恹欲睡、旁逸斜出等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本文的感情基调。
2、根据“不平凡”这一抒情线索,理清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学习象征手法。
3、学习白杨树象征的正直、质朴、团结、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学习重点:
1、感受白杨树象征的正直、质朴、团结、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学习难点:
1、学习并运用象征手法; 2、体会作者借助白杨树来抒发对解放区人民的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点拨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放 PPT)这就是白杨树,请你观察,白杨树有何特点,(长得笔直、整齐、高大、挺拔)在茅盾眼中,白杨树究竟有怎么的魅力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
二、解题
请同学们思考“礼赞”是什么意思?
敬礼、致敬、赞美,白杨礼赞也就是对赞美白杨树,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呢?
三、初读课文,认识白杨树
在横线上填一个词语 :这是
不平凡
的白杨树(问:你从哪里发现这个特点的,请读出相关句子)
从同学们所填的词语,我们总结出作者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不平凡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 四、再读课文(跳读第 2 、5 段),爱上白杨树(用你 喜欢的方式读)
在横线上填一个短语 :这是
的白杨树
同学们好像很少找第二段中的词语,第二段介绍白杨树哪方面的内容呢?
作者先描述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用力争上游概括了白杨树的形象特征,用倔强挺立,不折不挠等词语突出了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
通过第五段细致的描绘,结合同学们提炼的词语,白杨树笔直、挺拔的“外形美”就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了。然而,文章的主要目的还在于表现白杨树的“内在美”。
第 五、精读课文(第 7 段),学习白杨树(在小组内,大声朗读)
将横线补充完整 :这是
的白杨树
同学们所填的内容,差不多都是表现白杨树品质特征的。
总结:根据同学们所填的内容,我们概括白杨树的不平凡体现在:
生长环境 外部形态 精神品质
六、品悟象征 象征: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或某物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
思想或感情。好处:委婉的表达感情,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形象生动
我们来看看课文中是如何运用象征手法的(放 PPT 上的内容)作者由白杨树笔直、生长环境恶劣中联想到了坚强不屈,象征了 北方的农民,他们在抗战相持阶段,积极向上,不畏艰难、决心抗战的精神品质;由 白杨树的挺拔、傲立风雪中,想到了傲然挺立,象征了守卫家乡的 哨兵;由白杨树的 枝叶向上、紧靠,想到了团结、力求上进,象征了 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作者运用了象征手法,将白杨树与抗日军民联系起来,由表及里,层次深入。作者的真是意图不是赞美白杨树,而是赞美像白杨树一样的抗战军民,赞美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象征手法
冰心的荷叶母亲,作者看到暴风雨中荷叶弯腰为红莲遮风挡雨,就想到了母亲是自己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也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写荷叶。
明代于谦《石灰吟》 这些事物(梅花、竹子、荷花、蜡烛)有何象征意义:(特点或自然景象)
梅花——凌寒盛开——无所畏惧、傲然挺立——北极科考探险队(探险家斯科特一行人)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不仅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竹子——在岩石中发芽生长,迎风不到——坚韧、勇于攀登——史铁生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世界——无私奉献——老师(清洁工)
结合这些事物(梅花、竹子、荷花、蜡烛)展开想象与联想,运用象征手法,写一段话,(可以仿照课文中的“难道……”)。
当你在万籁俱寂,银装素裹的雪地中走过,看见冰雪漫天中凌寒盛开一枝或几株梅花,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梅花?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无所畏惧,至少也象征了北极探险家斯科特一行人?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坚韧挺拔,至少也象征了明知山有虎,偏西虎山行的学者?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艰苦奋斗,勇于攀登,至少也象征了特别能吃苦的航天人。
六、白杨树的时代意义
茅盾在抗战的艰苦环境中,由白杨树的笔直、挺拔、枝叶的团结、参天耸立等自然景象联想到了为了民族解放而流血牺牲的抗日军民,以及他们身上体现出的艰苦抗战,团结奋斗,不折不挠,傲然挺立,坚强不屈等精神。
如今我们经济发展了,科学进步了,生活富裕了,条件变好了,尤其是我们学生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不缺吃,不缺穿,不挨饿受冻。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杨树有何意义呢?
你由白杨树的什么特点联想到了什么时代精神,哪位当代人物?(小组交流、讨论 3 分钟)
恶劣的生长环境联想到我国的航天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艰苦奋斗的航天精神。
由白杨树枝叶向上、 紧紧靠拢、无旁枝、无斜生,联想到科学家们做科学研究时目标坚定、勇攀高峰、团结协作。如屠呦呦在研究青蒿素时,20 年如一日,目标确定、信念坚定,她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感谢团队的默默耕耘、团结协作的中国精神。
由白杨树面对北方的西北风时,依然努力向上,不折不挠联想到 2022 中国女篮,在澳大利亚的赛场上,击败东道主进入决赛,当赛场上想起中国国歌,全场华人华侨齐唱高唱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白杨树迎风傲立的样子。
由白杨树恶劣的生长环境、抵抗北方风雪联想到在“一带一路”政策下,被派往贫困国家的科研人员、医疗队伍、铁路建设者,维和部队,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坚守岗位维护全球的和平与稳定。
由白杨树的挺拔联想到兢兢业业、坚守岗位、许多年如一日的守卫边疆的士兵。
在经济高
度发展的今天,我们依然需要传承革命精神。这些伟人具有白杨树一样的精神品质,那我们身边的同学有没有白杨树一样的精神品质呢? 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永不言弃、积极向上的同学,他们不折不挠的攻克难题 在运动会中,全班同学团结、齐心协力获得好成绩 。
推荐访问: 标签 礼赞 教学设计 (教学大比武)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白杨礼赞》导学案及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白杨礼赞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