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压管桩施工方案【通用文档】,供大家参考。
压管桩施工方案 ) 万 科 沁 园 ( 一 期 ) 1#、 、 2#、 、 3#、 、5#、 、 6#、 、 7#楼 楼 静 静 压 压 桩 桩 基 基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宜兴市太湖地基工程 有限 公司 二O一O 年 十二 月 八 日 〖 施工企业内部审核〗 〗 组织设计编写人:
组织设计审核人:
组织设计批准人: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二、地质情况 三、施工准备 1、场地交接,现场平面布置 2、设备进场,组装调试 3、图纸会审及施工组织设计审批 4、技术交底及安全教育 四、机械设备选型与组织 五、施工工艺流程 六、要紧技术措施 七、质量操纵 八、施工组织管理 九、质量管理 十、工期进度计划 十一、安全与文明施工管理 十二、竣工资料提供情况 编制说明 本工程施工方案根据下列各条为编制基础:
1、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 2、工勘报告 3、国家现行有关技术规程、规范: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混凝土结构工程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50202-2002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方桩》图集号“苏 G/T17-2008” 4、本公司操作规程、作业制度。
一、 工程概况 镇江润都置业置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万科沁园(一期)1#、2#、3#、5#、6#、7#楼桩基,该建筑物基础使用桩基础,使用预应力混凝土静压方桩。型号为:KFZ-A-400(240),设计桩长为 10——25 米。1#楼桩数 66 根,2#楼桩数 102 根,3#楼 92 根,5#楼 92 根,6#楼 104 根,7#楼 55 根。1#楼设计要求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 950KN, 2#楼设计要求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 950KN, 3#楼设计要求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1250KN, 5#楼设计要求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 1200KN, 6#楼设计要求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 1100KN, 7#楼设计要求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950KN。进入六号粉质黏土持力层。1#楼工程±0.00 为相当于绝对标高 13.8 米,桩顶标高相关于绝对标高 11.6 米。2#楼工程±0.00 为相当于绝对标高 13.8 米,桩顶标高相关于绝对标高 11.6 米。3#楼工程±0.00 为相当于绝对标高 13.8 米,桩顶标高相关于绝对标高 11.6 米。5#楼工程±0.00 为相当于绝对标高 13.8 米,桩顶标高相关于绝对标高 11.6 米。6#楼工程±0.00 为相当于绝对标高 14.3 米,桩顶标高相关于绝对标高 12.1 米。7#楼工程±0.00 为相当于绝对标高 14.3 米,桩顶标高相关于绝对标高 12.1 米。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详见工勘报告 二 、况 地质概况 本工程具体地质情况请参见《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
三、 施工准备 1、场地交接,现场平面布置 设备进场前由项目经理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踏勘,首先与建设方办理施工场地交接,做到三通一平,其次对场地建筑物轴线,±0.00M高程基准点,现场水电计量,与甲方办理书面交接手续。
再次进行现场平面布置,对场地进行全面规划,精心布置,重点确定压桩机施工行走路线,成品桩的堆放位置,确保施工质量及施工进度(详见现场平面布置图)。
施工场地要求提供地下管线分布图,地基土承载力达到 120Kpa。
2、设备进场,组装调试 根据现场情况,合理安排人员进场,按施工平面布置,安放组装设备,并对各机械设备进行调试保养,做好开工准备。
3、图纸会审及施工组织设计审批 在施工前,组织人员认真阅读有关资料、文件,并积极会同建设单位、设计、监理等单位进行图纸会审,由设计人员进行设计交底,领会设计精神、意图。将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提供给建设单位、监理批准,即成为本工程施工的定性指导文件,施工中要遵照执行,不得随意变更。
4、技术交底及安全教育 开工前组织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每一个人能明确本工程的技术要求,质量标准,明确自己的岗位、质量职责,要求交底不留死角。
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教育工作,预防重于救治,责任重于泰山。通过安全教育,使每一个施工人员能明确本工程安全、质量目标,安全、质量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重点是特殊工种人员。
四、 机械设备选型与组织 根据设计要求最终压桩力要求,与结合以往我公司的经验,拟选用 ZYJ—500T 型静力压桩机投入本工程的施工,该压机最大压桩力为 6000KN,完全能满足本工程的要求及施工安全要求。
投入机械设备详见机械设备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功率 KW 备注 1 静压机 ZYJ-500T 1 3*37+37 2 气体保护焊 NB500I 2 15-500 3 水准仪 NAL224 1 4 精纬仪 DT202C 1 5 配重 190T 6 7 五、 施工工艺流程 4.1 桩在货车运输途中,务必用木楔及绳索稳固于车上,还应避免车颠过大;卸货时,务必使用吊机在桩身适当位置把桩提起,避免产生过度碰撞;
4.2应该选择平坦及稳固的地面存放方桩,摆放时需要用木方垫好(支垫位置如下图);并尽可能把同一规格的桩放在一起接近施工位置,理想高度为一或者两层,两层桩之间务必用木方隔开,木方厚度须相同且在同一水平线上,并有木楔固定位置;
4.3桩起吊施打时,应避免桩过度碰撞桩机(重点部位挂旧轮胎防护);单节方桩吊运使用两头钩吊法,竖起时使用单点法(如下图):
4.4 施工机械:根据设计文件、工程勘察报告、施工现场周边环境选择合适的沉桩机械。可选择锤击桩机与静压桩机,静压桩机选用液压式机械,并可分为顶压式与抱压式。
4.5 施工工艺:
测量放线定桩位→桩机就位→吊桩至桩机前→安装桩尖→机起吊桩,对桩位→调整桩及桩架的垂直度→施压→复核垂直度继续施压→接桩→测量贯入度→桩机移位 六、 要紧技术措施 桩机运入现场安装就位后,应认真检查压桩设备各部分的质量与性能,并进行试运转;检查方桩外观质量及产品等级,检查方桩的标记是否清晰;根据施工图绘制整个工程的桩位编号图;由专职测量人员分批或者全部测定标出场地上的桩位,其偏差不得大于 20mm;在桩身上划出以米为单位的长度标记,并按从下至上的顺序标明桩的长度,以便观察桩的入土深度及记录该深度时的压力值。
5.1 压桩的施工顺序选择:
(1)根据桩的密集程度及桩基础与周围建(构)筑物的关系:若桩较密集且距周围建(构)筑物较远、施工场地较开阔时,宜从中间向四周进行;若桩较密集、场地狭长、两端距建(构)筑物较远时,宜从中间向两端进行;若桩较密集且一侧靠近建(构)筑物时,宜从毗邻建(构)筑物的一侧开始由近及远地进行。
(2)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若场地较大且部分区域的上覆土层中含砂(碎石、卵石)时,宜先在含砂(碎石、卵石)区域内施压;若持力层埋深或者桩的入土深度差别较大时,宜先施压长桩后施压短桩。
(3)根据桩的规格及分布情况:当场地内桩的规格不一致时,宜先施压大桩后施压小桩;当设计有较大承台时,宜先施压大承台桩后施压小承台桩。
5.2 压桩 (1) 桩尖对位焊接,第一节桩压入地层 0.5-0.6 米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 0.5%;并宜用长条水准尺或者其它测量仪器校正,必要时,宜拔出重插;桩身倾斜率超过 0.8%时,应找出原因并设法纠正;当桩尖进入硬土层后,严禁用移动桩架等强行回扳的方法纠偏。
(2) 每根桩一次性连续打到底,尽量减小中间休歇时间。
(3) 压桩过程中,出现贯入反常、桩身倾斜、移位、桩身或者桩顶破裂等特殊情况时,停止压桩,查明原因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后才能继续施工。
(4) 现场同步做出沉桩记录。
5.3 接桩 (1) 接桩应连续进行,单桩接头数量不超过 4 个。
(2) 接桩时,在桩头高出地面 0.5-1m 处进行;上下节桩段应保持对直,错位偏差不宜大于 2mm。
(3) 对接前上下端板用钢丝刷清理干净,坡口露出金属光泽。
(4) 焊接时 使用 手 工电弧焊,四个面对称点焊 8 点,再由两个焊工对称施焊;焊接层数不小于两层,内层焊渣务必清理干净后方能施焊外一层;焊缝饱满连续。
(5) 焊后自然冷却时间不小于 8 分钟;严禁用水冷却或者焊好即打桩。
5.4 截桩 截桩使用割桩机切割;截桩高度较小时用手锤人工凿除,钢筋用气割割齐;严禁用大锤横向敲击或者机械力强行推断。
5.5 方桩基础的基坑开挖 (1) 基坑开挖宜在打桩全部完成 15 天后进行,最早很多于 7 天。
(2) 土方开挖分层进行,桩周土体高差操纵在 1 米内。
(3) 结合实际情况,优先使用人工开挖。
六. . 质量操纵 6 6 .1 1 质量预控 6.1.1 进行图纸会审与设计技术交底,施工前查看有勘察资质的单位出具的正式地质勘察报告。
6.1.2 进行技术交底,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施工。施工方案务必具有针对性,措施具体,施工流程清晰,顺序合理。
6.1.3 建立工程质量检验制度:包含原材料设备进场检验制度;施工过程的检验;施工结束后的抽样检测。
6 6 .2 2 过程质量操纵 6.2.1 对方桩进行外观检查,尺寸偏差与抗裂性检验,有否明显的纵向及横向裂缝、端部平面是否倾斜、壁厚、桩身弯曲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混凝土强度是否达到要求,产品质保书、合格证、质量检测报告是否符合要求与齐全。
6.2.2压桩机传感设备是否完好,桩机配重与设计承载力是否相习惯。
6.2.3 现场方桩堆放整齐,布局合理;合理选择打桩顺序。
6.2.4 端部焊接:焊条质量保证合格;操作人员持上岗合格证并具备一定经验;焊接经现场验收合格后方可沉桩。
6.2.5 通常用两台经纬仪、夹角 900 方向进行监测;注意第一节桩桩尖导向务必垂直;地基表面有坚硬石块务必清除,使桩身达到垂直度要求。
6.2.6 压桩过程中碰到硬土层,不能用力过猛,抬架时也要轻抬轻放。
6 6 .3 3 检验(验收)操纵 桩基完成后对方桩进行试验检测,并做出质量评定。
6.3.1 低应变动力检测(反射波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桩身评定等级分四类)。
6.3.2 静力载荷试验:要紧检测极限承载力,沉降量回弹后残余变形情况。
七.施工组织管理 (一) 施工管理网络 本工程实行公司领导下的项目法施工,管理网络如下图:
公司 项目经理 项目副经理 项目技术负责 技术组 质检组 材料员 安全员 打桩机台 机电员 后勤员 (二)施工人员组织(详见施工人员组织一览表) 部门或者岗位 人数 岗 位 职 责 备 注 项目经理 1 全面负责工程的施工质量安全工作 项目副经理 协助项目经理工作 技术负责 1 负责技术、质量管理工作 质检员 1 质量检验、质量操纵 技术员 1 测量放样、技术管理 安全员 1 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管理 持证上岗 材料员 材料采购、保管 机电组 1 机电 持证上岗 后勤组 1 后勤服务、生活保障 压桩组 5 压桩 八.质量管理 (一)质量目标 本工程质量目标:优良 (二)质量管理网络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组织网络是确保本工程质量目标基础,质量管理网络如下:
建设单位(监理)————→公司←————市质监站 项目经理 技术负责 技术组 质检组 安全员 压桩机台 材料员 (三)质量管理程序 1、 产品质量保证程序 方案 经审批方案可实施———实施中优化———方案保证 人员 持证上岗、培训————执行岗位职责———人员素养保证 材料 质量保证书 ———— 检验、复试————制桩质量保证 操作 执行操作规程 ———— 熟悉图纸 ———— 操作过程保证 机械设备 标定、检测合格 ———— 日常保证 ———— 机具设备保证 2、过程质量执行程序 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施工组织设计 修改 审批 不合格 技术质量交底 工序施工 返工 三级检查 不合格 监理工程核检 不合格 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竣工验收 提交竣工报告 (四)质量管理制度 1、技术交底与质量教育制度 开工前务必进行技术交底及质量意识教育,交底教育不漏人,并有交底教育记录。
2、质量工序验收制度 每道工序需班组自检、质检员复检、监理核检三级质量验收,并有验收记录。上道工序不合格或者未经验收,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3、项目经理负责对本工程全面质量管理,是本工程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4、质量问题“一票否决制度” 对工序质量实行质检员一票否决制,不合格工序应予返工。
5、质量奖惩与责任追究制度 由项目经理部对各班组进行质量考核,对工序质量优良的,予以奖励,对出现质量问题的班组进行惩处,对因质量不合格造成缺失的,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五)质量保证措施 1、成立现场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技术负责任副组长,负责对本工程质量工作的领导管理。
2、实行由下而上逐级负责的岗位责任制,各岗位明确质量标准,验收程序。
3、做好过程产品的检验与记录。
4、建立完整的质量运行记录。
5、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信息化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处理。
6、各类技术资料收集及时齐全,真实可靠,整理规范。...
推荐访问: 标签 施工方案 管桩 压管桩施工方案 压管桩施工方案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