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自我鉴定 > 同一性风格: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研究的新视角

同一性风格: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研究的新视角

时间:2022-03-16 10:02:27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近年来,自我同一性问题的研究由关注同一性状态转向关注同一性风格。同一性风格是指个体在建立与维持同一性时表现出的社会认知策略方面的偏好,包括信息风格、规范风格和扩散/逃避风格,研究者围绕同一性风格与社会认知加工策略、人格、家庭环境、心理健康、学业表现等方面关系展开了丰富的研究。未来的研究方法和被试样本应该更加多样化,跨文化比较研究及干预性研究也有待进一步开展。

关键词 自我同一性;同一性风格;信息风格;规范风格;扩散/逃避风格

分类号 B848

Erikson指出形成稳定连贯的自我同一性是青少年期的一个中心发展任务。自我同一性(egoidentity)是Erikson关于人格发展的同一性渐成理论的核心概念,他认为同一性是个体关于“我是谁”以及如何定义自己的思想或观念,是个体在过去、现在、和未来时空中对自己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主观感觉和体验,是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王树青,张文新,张玲玲,2007)。在Erikson提出自我同一性概念之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学者们对同一性问题的研究主要依据的是Marcia提出的同一性状态范式(identitystatus paradigm)。在该范式中,Marcia根据Erikson同一性理论中的两个基本维度——探索(exploration,即个体对价值观、信仰以及目标等的探寻程度,探索过程意味着尝试不同的社会角色、计划以及思想观念等)与承诺(commitment,对一套信念、目标以及价值观的信奉与坚持)定义了四种同一性状态:同一性获得(identityachievement,具有高探索性与高承诺性的特征)、同一性延缓(identity moratorium,具有高探索性与低承诺性的特征)、同一性早闭(identityforeclosure,具有低探索性与高承诺性的特征)和同一性扩散fidentity diffusion,具有低探索性与低承诺性的特征)(soenens,Duriez,&Goossens,2005)。

Marcia的模型引发了大量有关同一性发展的实证研究。同一性状态范式主要关注的是同一性形成过程所产生的结果,也就是主要从持久的结果与稳定的倾向性特征方面描述同一性。而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开始从社会认知角度展开了对同一性问题的深入研究,进而提出了同一性风格的概念。其中,Berzonsky提出的有关同一性的社会认知加工过程模型在该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

1 同一性风格的概念、类型和理论

1.1 同一性风格的概念

在同一性问题的研究上,Berzonsky等人所关注的重点不再是同一性发展的结果和处于不同同一性状态的个体所具有的特征,而是社会认知策略与信息加工风格在个体构建与修正其同一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Berzonsky(1990)将同一性概念化为一种自我理论,一种关于自己的自我建构理论。根据他的观点,同一性的概念不仅包含一种结构,还包含一个过程。作为一种认知结构,同一性具有个人参考框架的功能,用来解释经验、与自我相关的信息并回答有关生活意义和目的等问题。作为一个过程,同一性用来指导个体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当适应性的努力受挫时,负面反馈会创造一种修正同一性结构的需要。因此,由同一性结构支配的同化过程和由个体的生活环境支配的顺应过程不断持续、辩证地交替发生,这导致了同一性的发展。

Berzonsky(1989,1990)认为青少年在如何对待与同一性相关的任务和问题方面存在确定的风格差异,他们表现出不同的社会认知加工取向这种不同的社会认知加工取向被称为“同一性风格”。具体而言,同一性风格是指个体在建立与维持同一性时表现出的社会认知策略方面的偏好。也就是个体在加工与同一性相关的信息、做出个人决定以及处理与同一性相关的问题时所采用的方式。这些风格被认为是个体同一性的重要决定因素。不同的同一性加工风格反映了个体在做出决定、处理个人问题、解决冲突与压力、维持连贯的自我感、建立社会关系以及管理和调节自己生活时所使用策略的不同。而这些差异反过来又会影响个体处理各种同一性问题的有效性。

1.2 同一性风格的类型

Berzonsky(1990)通过研究确定了三种同一性风格:信息风格(informational style)、规范风格(normative style)和扩散/逃避风格(diffuse/avoidant style)。

信息风格指个体在做出决定之前不断探索,搜寻并评价与其同一性相关的信息。持有信息风格的青少年个体对他们的自我概念持批评态度,对新信息持开放态度,并且在遇到与自己不一致的信息时乐于修正其同一性。这种对自我建构付出认知努力的方法可以帮助个体形成一种包含良好分化和整合结构及假设的自我理论(Berzonsky,1990,2004a)。概括来说,该同一性风格具备以下两方面特征:其一,高水平的自我反省以及积极的信息加工;其二,开放性地对待新信息。

规范风格指个体在遇到与同一性相关的信息或问题时依赖于重要他人(例如父母或权威人物)所持有的规范和期望。持有规范风格的青少年个体对于威胁其核心价值观与信仰的信息持封闭态度,并且坚守其已有的经过严格组织的同一感。这种相对自动与直觉的自我建构方法可以导致个体形成一种严格组织化与定型化的自我理论(Berzonsky,1990,2004a)。概括来说,持该风格的青少年被认为具有坚定的信仰与价值体系并信奉传统、保守的观念。

扩散,逃避风格指个体不愿意直接面对与处理同一性问题,尽量拖延决定直到情境要求迫使他们做出行为反应。持有扩散/逃避风格的青少年个体会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调整其同一性,而这种调整只是暂时性的行为或口头上的遵从,而非长期的决定或同一性结构的稳定改变(Berzonsky,2004a)。扩散/逃避风格的青少年不仅缺乏组织良好的、稳定一致的信念系统,他们还设法避免与自我相关的负面反馈。他们常常以一种冲动的或不在乎的方式进行反应,对于负面结果会很快找到借口并否认自己的责任(Berzonsky&Ferrari,2009)。Berzonsky指出该同一性风格会导致一种分裂的、无组织的、不能很好整合的同一性结构和不一贯的、反复变化的或空泛的需要不断被享乐经历、消费品、他人认可等来填充的自我理论(Berzonsky,1990,2004a)。扩散/逃避风格所具有的最大特征就是低水平的积极信息加工与问题解决。

研究显示到了青少年晚期,大多数正常个体都具有与三种风格相联系的社会认知加工能力(Berzonslry&Ferrari,1996;Berzonsky&Kuk,

推荐访问: 青少年 风格 自我 新视角 研究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