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心得体会 > 营养膳食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与体会

营养膳食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与体会

时间:2022-04-09 10:16:58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营养膳食设计是一门结合营养学、人体生理学和营养应用技能的学科。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从教学现状、授课内容、授课方法及实验课程资源配备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适合营养膳食设计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营养膳食设计;教学方法

Abstract:The design of nutritional diet is a discipline which combines nutrition, human physiology and nutrition application skill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is course,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teaching situation,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nd curriculum resources with experimental course. Offer some suitable proposals for the teaching of the design of nutritional diet.

Key words:Food nutrition and examination education; Design of nutritional diet; Teaching methods

中图分类号:TS201.4-4;G712.0

营养膳食设计是青岛工学院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的必修专业技能课程,在第6学期开设。该课程是本科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两部分,共64学时。先修课程为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和公共营养学等。营养膳食设计是营养学知识与应用技能相结合的一门课程。该课程内容结合了营养学、人体生理学等知识,使学习者能对不同人群或个人进行营养膳食设计和制作[1]。

1 营养膳食设计教学现状

1.1 缺少合适的教材

该课程相关教材较多,但多是针对高职层次的教学,且知识陈旧。青岛工学院使用过的教材有孙耀军、邹建主编的《营养与配餐》,范志红主编的《食物营养与配餐》,郝志阔、李超主编的《营养配餐设计与评价》,每本教材都有自己的局限性,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综合遴选。

1.2 授课内容重复,授课方式传统

营养膳食设计授课内容与食品营养学、公共营养学等学科内容交叉,重点不突出,降低了授课效率。授课方式多为传统的满堂灌,多媒体应用效率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1.3 实验资源匮乏,与专业实践脱轨

营养膳食设计实验课部分学生食谱设计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动计算法,缺乏配餐软件的应用实践,不能与专业实际需要接轨。

2 理论课授课内容的重组及授课方法的创新

针对理论课授课内容与多学科交叉的问题,营养膳食设计理论课程授课内容应该进行重组,突出课程重点和特色。教材的选择不能只拘泥于一本教材,应综合多本教材,重组授课内容。如各类食材的营养、人体所需的营养素等相关营养学基础知识在《食品营养学》中已经教授,可以剔除;营养咨询与健康教育等知识与《公共营养学》交叉,也可以剔除。营养膳食设计课程应突出各类人群的营养需要及配餐原则,并通过多媒体资源、科研论文等途径不断更新学科内容,丰富课程资源,给学生灌输最前沿的营养膳食理论[2]。

针对营养膳食设计理论课程授课方式较传统、学生兴趣不高的现状,在授课中应采用多种授课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如启发式、提问式、小组讨论、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达到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应用、分析和综合。另外,在课余时间可以增设营养调查实践课程,与理论教学同步,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的学习

3 优化实验课设置,增强科研意识

营养膳食设计实验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和深化。青岛工学院的营养膳食设计实验课程共32学时,包括8个实验,主要针对三类人群(健康人群、特殊人群和慢性疾病患者),其中前7个实验是教师给出案例,而最后一个实验是学生自主设计案例进行实验。实验课程包括营养膳食设计和制作两部分,要求学生对各类人群进行现场食谱设计,并对所设计的食谱进行制作,得到色、香、味、形、意、养为一体的营养餐[3]。

3.1 优化实验课设置

青岛工学院的营养膳食设计实验课程开设在理论课程结束之后,由于学生此时已学完各类人群的膳食设计方法,不免存在知识混淆的状况。针对该状况,建议实验课程的开设应该与理论课同步,即每一类人群的理论知识授课结束便开设相应实验课程,这样能更好的巩固该人群的理论知识,使实验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

3.2 丰富实验课程资源

为了更好地开设该实验课程,课程资源配备应与专业实践需求接轨,使学生走出校园即能熟练应用各种营养软件。因此,实验室应该配备相应自动化设备,如电脑、营养膳食分析与营养配餐的相关软件、皮褶厚度计、身高体脂分析仪、血糖仪等。否则,学生的实验能力仅仅停留在手动计算相关食谱上,会造成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出现脱轨现象[5]。

3.3 增强学生科研意识

青岛工学院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是本科层次,因此实验课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科研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申报相关课题,可以研究针对特定人群的营养膳食设计,也可以研究营养膳食制作过程中的营养素变化等,使学生不仅能实践应用,更为培养更高层次的科研人才打下基础。

4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不断提高,民众对于营养餐的要求日益提升。尤其学校营养午餐业的发展,营养配餐已经进入信息化和自动化阶段。因此,在营养膳食設计的教学中应该不断更新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作为教职人员,不仅要提高教学效果,更要推动营养配餐行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丽萍,仇宏伟,唐 娟.食品营养与功能性食品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5):3032-3033.

[2]张赟彬.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农产品加工,2012(2):146-148.

[3]陈妮娜.“营养配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2015(9):48-50.

[4]刘永峰,李建科,朱彩平.PBL教学模式在食品营养学教学中的初步应用与探索[J].农产品加工,2012(8):160-161.

[5]张彩芳,罗双群,崔胜文.信息化手段在高职“营养配餐与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农产品加工,2016(2):77-78.

推荐访问: 膳食 教学实践 体会 营养 课程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