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会计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创新的能力结构,即获取知识和应用的能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会计环境。高职会计实训教学改革,在于着力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工作岗位协作和职业判断能力。会计实训教学的创新要求不仅表现在使学生具备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上,还必须解决如何在实训教学中运用岗位分工合作和职业判断,为企业价值最大化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与设计。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能力结构 职业素养 诚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建设;鼓励自主创业。在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渗透,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发展需求,是职业教育更加适应扩大内需、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等战略任务的新要求。
一、构建高职会计教育核心竞争力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新精神作为基本目标。良好的专业教育为日后的创新创业奠定基础,创新创业教育又起到强化、促进专业教育的作用。创新创业教育完全可以融入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体系中,以满足培养具有获得自谋职业、创业致富的能力和手段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竞争优势。
(一)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创新创业的基础和保障,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是支撑他们现在甚至将来的竞争优势,是他们将来应对复杂会计工作环境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通过创新会计实践教育,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了解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需求,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其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引导学生构筑自己的核心能力与知识,形成核心竞争力。
(二)高职会计专业教师的核心竞争力。
高职会计专业的特点是应用性和实践性,与需求市场紧密相连,这就要求高职会计实训教师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教师的价值观应面向市场,走出校园,服务于社会与市场,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意识,构建自身核心竞争力。学校应激励会计实训教师优势的形成与发挥,引导其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二、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会计实训模式
高职会计实训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不仅是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向纵深发展与横向拓展的基础,也是高职教育成效的价值体现。贯穿创新创业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增加教学的鲜活性,培养学生对创新创业问题的分析与判断能力,构建获得自谋职业、创业致富的能力和手段的实践教学模式、专业实习模式和毕业论文模式,全面提高高职学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能力素质。
(一)高职会计实训内容整合
目前企业所处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越来越高,会计处理对象日益复杂和多样化。高职会计教学面临着如何重新部署实训教学内容,强化训练会计工作岗位协作和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对会计业务进行恰当处理和公允揭示的问题。对从事会计实训教学的教师而言,提高学生会计岗位合作和职业判断水平更是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对会计实训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则要树立融会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于一体的教育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二则通过教学模块、教学环节整合,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其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内,将专业教育内容与创业教育内容融合在一起,激发、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三则制定灵活恰当的考核评价方案,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欲。四则优化师资结构,明确经费投入,重视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形成多元化模式的社会资源平台培养体系,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二)高职会计实训手段创新
现行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实务的规范越来越简略,这种日趋简约的会计标准,导致会计职业判断空间不断增大。现行的会计实训教学体系,在经过了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后缺陷越来越明显,会计实训教学设计大都是课程形式,实训学时占总学时的近40%,专业实训学分近20分,在数量上满足了会计实训教学的需要,但是在实训质量上不能适应会计工作的需要,甚至违背了会计工作的基础规范和要求,误导了学生对本专业的实践认识,影响会计专业实训效果。
会计工作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它是一种技术方法和理念并重的职业。《企业会计制度》、修订后的《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新修订发布的若干《会计准则》,在会计核算的改革上力度大,尤其强调职业判断能力对会计工作的影响,给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提供了较大的空间。由于学生在现有的会计实训课程体系中,接触的是大量的经济业务的财务会计处理程序、方法、技巧,没有设计出让学生分工合作、业务交流的实训模式,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机会进行会计工作的职业判断,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教材、老师的要求进行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岗位分工不明确,岗位责任模糊。学生实训内容、方式、手段同会计实际工作相距甚远。
三、提倡会计按工作岗位实训的教学改革
会计工作系统是“由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分析、预测(计划)、评估等一系列元素(环节)有机构成的集合”。可见,会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分工合作显著、岗位职责严格的工作,企业会计政策的设计和会计事项的处理只能依赖于会计人员的岗位职业经验、知识水平、分工合作和实际驾驭能力。
(一)高职实训指导教师转变教学思路
在课堂上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岗位职业判断能力,对会计实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不能指望教员们用过时的知识和技能去帮助学生适应多变的世界。”高职会计实训教育改革创新的基础是教师素质的提高。会计实训教师要在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和税收知识、票证管理等方面加强积累,强化实践能力,经常到会计工作实践中锻炼,丰富会计岗位职业经验。建立会计社会工作实践和校内模拟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环节。一方面,按会计课程教学顺序分章节、按会计工作程序综合进行课程实训;另一方面,按会计岗位工作职责分工要求,还可以在学生中分组,分别循环扮演会计岗位中的不同角色,以满足学生对不同岗位职责的认识和掌握,实现身临其境的效果。
(二)改进人才能力结构评价体系
创新会计实训教学体系后,重点在于构建会计专业学生的评价体系。会计实训教学效果测评体系应包括:会计岗位职业胜任知识和能力的效果测评,会计岗位职业经验的评判效果测评两个部分,从根本上强调会计岗位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性,强化会计岗位职业技能、职业技巧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会计岗位职业素养。
(三)关注会计诚信教育
诚信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是人之为人最重要的品德。会计岗位职业判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会计岗位诚信的理解和认识。注重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的灌输,强调会计职业诚信是最基本的会计原理,树立会计职业的尊严感,赋予学生适应时代要求的会计人格精神。通过模拟会计各岗位角色,使学生明白在复杂的经济关系中,对会计职业操守的要求更高,使学生形成“会计人”社会活动的人格,促进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霆鸣.新加坡创业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8,(7).
[2]文征.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及借鉴意义[J].就业与创业,2008,(6).
[3]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M].中国财经出版社,2004.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推荐访问: 教学研究 高职 实训 创新 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