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中职語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亟待常态实施、有效实施。本文主要从教师的准备、实施与评价方面,论述促进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进一步实施、推动课程健康发展的粗浅看法。
关键词:中职语文;综合实践;准备;指导;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66-01
现行中职语文教材,增设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版块,彰显了中职语文课程特色,成为课程改革的亮点。对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富有挑战性的全新课题,中职语文教师该如何审视与实施呢? 以下是笔者之拙见。
1.正视新增内容 积极"热身"准备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活动为形式整合知识与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的崭新课型。这种在"做中学"的学习模式,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以学生的自我发现和探索代替传统的被动接受,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更符合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做好充分准备。
1.1认清培养目标 反思教学理念。面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新内容,许多教师束手无策。有教师初步尝试过,深感费时费力,效果不佳,耗尽了热情;有教师简单实施过,认为可有可无,不见得真正有效;更有教师视其为"空白",将其"省略"。如此一来,尽管各级综合实践活动说课比赛开展得轰轰烈烈,可在一线教学中并未能将其作为常态开展,中职语文课堂依然"年年岁岁花相似"。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还在于教师,没能把教育的终极目标放在中职生发展的基本点上。所以当务之急是要求我们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式,真正站在课改的高度来认识综合实践活动,切实意识到它的地位和价值,充分发挥它的实效性。
1.2修炼变身"杂家" 先行"下水"亲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依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来确定活动内容,生活色彩时代气息强,还往往触及最新最实用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广泛涉猎跨专业、跨行业的新知识,扩大知识视野,努力使自己变身"杂家",以顺应中职语文教育的新变化。
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前,教师不妨先行"下水"实践,以掌握一定方法,明确指导重点,对学生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预测,这样就能在实施过程中围绕教学宗旨进行多姿多彩的再创造,更好地实现预设效果。
例如开展"文化传承"主题实践活动时,笔者结合我地文化资源特色,将专题活动设定为"畲乡风俗民情采风"。开展活动前,笔者先行查阅了相关资料,实地走访了部分畲族家庭,观看当地古戏台大腔戏、青水山歌、打黑狮等表演,亲身体验畲乡民间文化,获取了不少专题活动的第一手资料。有了丰富的资源储备,就掌握了指导学生实践活动的主动权,因而这次"文化传承"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就开展得生动活泼,扎实有效。
1.3突破备课定势 构建崭新模式。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教学任务,我们必须突破备课的思维定势,切不可将其设计为科学知识课或是文本阅读课。其备课环节,应当围绕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安排哪些学习活动这个思维核心,将设计重点确定为如何把讲授的内容改变为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活动项目、要求、目的、步骤及控制的呈现形式,采取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实施学习活动的策略,在"活动"中达成学习目标。突破传统教案的规范,以活动设计为核心,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2.找准角色定位,发挥指导实效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供参考的现成资料就显得少之又少。于是乎有些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往往只关注两点,一是在活动初始阶段,简单地提出任务要求;二是在活动终期,组织汇报展示。至于活动具体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则不甚明了或是完全忽视,对学生活动的指导行为表现得比较随意,活动效果不尽如人意。只有找准角色定位,方能组织引导给力,使活动获得实效。
2.1遵循基本规范 明确指导方向。综合实践活动通常需要经历准备、实施和成果展示三阶段。教师应建立并遵循基本指导规范,才能有效落实具体的指导行为。
例如在准备阶段,教师应提出问题,指导形成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准备活动资料工具等。在活动实施阶段,应指导进入活动情境、实践方法、搜集处理资料等。在成果展示阶段,要对活动过程、活动体验、活动结果等进行总结指导等。
2.2锁定学生内需 确保全员参与。调查发现,中职生在学习上重视的是实效,综合实践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亲自实践的主阵地,能让他们在活动中尝试体验、感悟收获,而教师在其间所起的作用实际上就是引导、协助、激扬、突破。因而,我们要面向全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主体意识,发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磁力场"效应,不断召唤激励这些"探究者",杜绝出现"被歧视者"、"被遗忘者"以及"无动于衷者",确保全员参与,达成学习目标。
2.3"平等首席"身份 参与活动"聚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像是以项目为话题的"聚会",活动的开展过程,也是教师自身不断充实提高,与学生共同进步的历程。所以我们应当摆正位置,以"参与者"身份,回到学生中间,发挥"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应兼具开放性和控制性,有问题时与学生一同商量;有困难时甘当学生的助手;放下"自我",激扬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多查、多试、多议、多想。这样,学生就能轻快"活动"起来,在动中学习、动中进步、动中创造。
3.立体多维评价 激发参与热情
活动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十分重要的一环,立体多维的评价策略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进而确保活动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应把评价目的定位于强化中职生自信心、积极性及引发创造欲望,使他们对综合实践活动乐此不疲,从而为职业生涯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基。对学生活动评价应围绕四方面展开:
3.1评价过程同步化。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应与活动开展同步进行,注重全过程的考查,强调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把评价的内容集中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情绪、参与程度、投入程度等方面。使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形成整体。
3.2评价手段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可以是教师在活动过程中随时捕捉信息对学生的语言评价,可以是教师借助微笑、鼓掌、点头等体态对学生的暗示评价,可以是对学生典型事例行为的记录评价,可以是对学生活动行为的定性或定量的表格评价,可以是学生的自评互评、家长的意见反馈等等。总之,小到点评、评语,大到管理部门或专家的专题性评价,多形式结合,使评价贯穿活动始终,方能更客观地反映学生活动中的表现,充分发挥评价的连动作用,使他们获得强大动力,促进发展。
3.3评价标准差异化。中职生的生理心理素质、个性、能力特点等存在客观差异,这些差异在活动中会表现得更明显。因此我们切忌拘泥于某一所谓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评价指标体系,而应依据学生在通往各自的"最近发展区"进程中的表现,采取差异性原则,做出相宜的"自我参照"式的个性化评价。特别是要给予弱势学生更多的激励,让他们感受到期望和信心。相信每个中职生都能努力地"跳一跳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肯定,小成功孕育大成功,他们就能在反复的小成功中走向大成功!
参考文献:
[1]黄伟,陈尚达.《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与教学设计》ISBN9787543539402,广西教育出版社
[2]陈旭远.《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指导》,SBN:9787560232485,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02-01
[3]姜平.《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与特色案例评析》,ISBN: 9787810644624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4版 (2012年1月1日)
推荐访问: 探析 中职 活动课 语文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