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师范学院 化工与材料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摘 要:文章分析了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所存在的教学问题而做的改革。文章还探讨了今后实验教学进一步改革的可能方向,以便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1-0078-02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in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and teaching reforms aiming at the problems. It also discusses the possible future direc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Everything can better serve the local economy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Keywords: in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teaching
目前部分地方院校受办学条件和培养方案总学时调整压缩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偏重理论授课,实验教学沦为理论课程的附属,处于“可上可不上”的境遇,没有表现出实验教学特有的、不可代替的教育优势。但是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泉州师范学院的学校定位进一步明确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教学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关注和重视。学校对于化学化工类实验教学的改革今后必然会逐步地展开[1]。
泉州师范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的无机化学实验是面向全校本科生(几乎都是大一新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其授课对象覆盖4个学院的相关专业,除了本学院的所有专业外,还包括海洋与食品学院的海洋技术、生物技术等专业,以及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的环境科学专业等。作为大一学生接触的第一门化学实验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的教学质量将对后续的化学理论课程及实验课程产生影响[2]。
一、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大纲的编改滞后
随着学校办学定位的调整,各专业组织多次会议讨论,对本科生的培养方案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培养方案定稿后,课程教学大纲也必须重新修订。但部分实验课程的教学大纲仍然因循守旧,按照原来的执行。即便有些实验课程修改了教学大纲,也是“换汤不换药”,按照固有的观念去执行,没有办法与培养方案契合[1]。
(二)教师的自我提升滞后
1. 教师重理论轻实验,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没有深入地研究实验授课的各个环节,课前临时抱佛脚,上课随意,不遵守实验授课的要求。
2. 由于现代化学仪器的投入使用,实验课程的教学大纲修改后,在开设的实验项目中,传统实验有所删减,增加了新的实验。而授课教师没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的实验内容,并掌握熟悉新的实验仪器,仓促投入实验授课中,以致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不佳。
3. 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科研工作经历,几乎没有企事业单位实践经验,即便有,也只是走马观花,对企事业单位缺乏了解,无法与企事业单位接轨,更无从了解现在急需的人才类型,导致实验教学脱离实际,和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脱节。
(三)实验课的课时安排僵化
学校制定一系列制度来有效监督实验授课,例如要求教师严格按照预定的授课计划进行,不得随意调课,教学督导组随机临时听课等。但与其它学科实验相比,化學实验的时间普遍比较长,并且要避免和学生的其它课程冲突,所以实验课大都安排在傍晚、晚上甚至周末,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不足,影响实验授课。
(四)实验课程的评价制度有待提高
尽管有一系列制度来监督实验授课,但对于实验课程还是缺乏可行的评价制度。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老三篇”——考勤、课前提问和预习实验报告,很难看出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因此成绩评定中增加操作成绩这一项,但很难评定。
首先,由于大一新生的实验动手能力相对较差,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来回走动,兼顾所有学生,解答并指正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很少长时间关注某个学生并评定他的操作成绩;
其次,如果实验结束后,教师再评定该实验所有学生的操作成绩更不可行;
最后,每次实验前后教师需要批改预习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以及填写各类实验表格,这使得教师疲惫不堪。
二、针对存在问题所做的改革
(一)成立课程组
每门实验课都有归属的课程组,课程组人数不等,但都建立一定的年龄梯队和职称梯队,并且配备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每学期末课程组召开教学会议,讨论下学期即将开设的实验课程并集体备课,以课程组为单位编写修订教学大纲,针对各个不同专业需求制定授课计划。课程组还不定期举行组内听课,提高新教师的教学水平。每门实验课结束后,建立相应的教学档案并对教学工作进行总结。期末工作结束后,课程组召开学生座谈会,针对课程提出建议和意见,使我们的教学得到不断的改善和良性的发展。
(二)优化教材
选择配套的实验教材能够保障实验教学的质量。为了更好地适应教学改革,实验课程的教材也不断地优化。既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例如:《大学化学实验》(第二版)林深、王世铭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也有高等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规划教材,同时结合学科专业特点,也有部分专业选用老师自编的实验讲义。
(三)传统与现代教学模式相结合
由于实验课教师的缺乏和实验室规模的限制,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一讲一听一做”,即教师讲授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学生围着老师听讲然后做实验。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判断学生是否理解讲授内容,也不利于培养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吸取传统教学模式的精华,并且引入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及模式。
第一,教师在实验课之前要求学生撰写预习实验报告,并且布置一些综合性的实验问题。学生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解答问题并呈现在预习报告中。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授课教师进行实时互动、答疑解惑。学生上交预习实验报告后,教师批改并选出优秀的报告展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在授课中部分翻转,某些简单的实验环节由学生来讲解,老师听课并且点评[4]。
第三,我们也准备与实验相关的一些视频,供学生观看,提高对实验基本操作的认识。
(四)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
除了根据教学计划开设的实验授课时间,基于安全考虑及管理规定,学生很难进入实验室,这抑制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热情。所以,在合理安排并保证实验授课的基础上,学校也设立了面向学生的各类创新创业项目,来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当今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日新月异,教师首先要不断提升自己,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包括了解相关领域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和发展趋势,掌握使用新的实验仪器和新的实验项目等,让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才有能力啟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新精神。其次必须深入研究实验教学的艺术,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熟悉教材的内容,深入钻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等,授课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最后还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努力使教学行之有效。
三、未来的发展
(一)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的改革
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从而使学生重视实验教学,真正发挥实验课作为理论课延伸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能力。
1. 与理论课相结合,进一步翻转课堂,并结合慕课视频,让学生在课前掌握基本的操作知识,了解实验操作的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 可以遴选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参加全国性化学实验竞赛和其它化学实验竞赛,强化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学生实验过程中的自主研究能力培养,这将有效提高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水平,特别是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实验技能以及创新能力[7]。也可以在学院举行无机化学实验的微知识竞赛,全面考核学生的掌握情况;
3. 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考核标准,与实验技能大赛,检验工、合成工等资格考试有机结合,提高考核要求,结合专业即将展开工程认证的契机,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二)加强与企业的全方位合作
泉州已形成纺织服装、鞋业、石化、装备制造、建筑建材五大千亿产业集群。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列入国家战略,“晋江经验”、“泉州模式”内涵进一步丰富提升。作为一所应用型综合性地方大学,服务面向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提供高水平科学研究成果的重任。
学校必须加强与企业的全方位合作,聘请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专家,参与专业指导委员会工作,共同制订本科生的培养方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评价体系,保证学生通过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以企业为依托,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功能与企业生产、实训功能有机融合,培养学生核心的职业能力。一方面,选派教师定期参与企业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直接接触生产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并将其融入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教学,形成校企互动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1]。
总之,深化教学改革,与企业紧密合作,以专业共建形式切实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产学研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较为明显的专业特色,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较好地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永梅,陈琦.以职业为导向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6,36(6):81-83.
[2]刘迎春,段丽颖.药学专业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大学化学,2016,31(12):17-20.
[3]段正秀.高职医学院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38(S2):116-118.
[4]钟益宁,贾智若,李春玲.基于角色互换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应用[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9(3):95-98.
[5]高明丽,黄微,刘卫,等.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启发式教学探析[J].大学化学,2016,31(10):10-12.
[6]翟怀远,张秀媛,刘志萍.MOOCs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的运用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8:107-109.
[7]李勋,罗国添,潘虹,等.化学实验竞赛促进实验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6:135-137.
推荐访问: 无机化学 实验教学 探索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