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化疗是利用化学的药物来治疗某种疾病的简称,在针对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化疗就是对患者使用到化学药物来最大程度地阻止癌细胞的增加、浸润、转移,最后能直接杀灭的一种最直接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化疗是一种对患者进行全身性治疗的手段,其在应用中常常与手术和放疗一起连用,被医学研究人员并称为恶性肿瘤的三大治疗手段。由于在内科中恶性肿瘤的类型多种多样,无法一一对其化疗的方式进行赘述,因此选择妇科恶性肿瘤作为代表,研究恶性肿瘤化疗的进展和机制。
关键词:恶性肿瘤;化疗进展;机制
化疗是在治疗恶性肿瘤过程中所提供的重要辅助手段,其作用机制是通过研究细胞动力学的规律以及细胞生物化学的特征,选择适当的药物和剂量,并采取科学合理的途径,为恶性肿瘤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这也使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有了新的进步。化学药物的不断研发,化疗方法的不断改善,都促使了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不断提升。在本文中将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对恶性肿瘤的化疗进展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1 化疗的机制:细胞增殖周期
1.1增殖细胞群 人体当中的生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增殖能力,可自行通过分裂的方法使细胞的数量增多,使肿瘤的形状也发生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恶性肿瘤细胞对抗癌的药物敏感。这个过程总共分为四个时间段:首先是G1期,也就是DNA在合成之前的时间段,这个时期占了整个增殖周期的50%;其次是S期,属于DNA的合成阶段,DNA通过不断地复制增加数量;第三个阶段是G2期,这个阶段是DNA合成的后期;最后一个阶段是M期,属于有丝分裂的阶段,细胞将会产生增殖以及有丝分裂。
1.2非增殖细胞群 谈到增殖细胞群,就必然会有非增殖细胞群。在G0的阶段中,细胞处于平稳停息的状态,并不发生分裂或增殖,但这个阶段中细胞极具活力,也成为了恶性肿瘤复发的源头,对抗癌药物并不敏感。还有另外一部分细胞并不具有存活的能力,最后将死亡。
2 化学药物的研制以及合理用药
2.1化学药物的研制与应用 化学药物一直是恶性肿瘤化疗的有力工具,并且在化学药物的领域也不断发生新的进展。上世纪60年代,临床中常用的化学药物有氮芥类、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其中环磷酰胺一直是那个时期化疗的重要药物,为恶性肿瘤的治疗发挥出巨大的作用。随后的80年代又相继出现了顺铂、紫杉醇、六甲嘧胺等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药物,并在治疗卵巢癌的领域中体现出一定的主导作用。顺铂属于一种金属络合物,能够和人体的DNA相结合,引起交叉联结反应,以此来破坏DNA的功能,并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一时间成为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首选化学药物。在新世纪,临床中又出现了拓扑替康等药物,该药物的作用机制是在肿瘤DNA复制的过程当中能与拓扑异构酶相结合,最终致使DNA的双链断开,肿瘤细胞死亡。
2.2合理用药 在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的过程中,也要在药物的种类和选择上进行合理用药。通常情况下,恶性肿瘤细胞对所有的抗癌药物都会具有敏感性,因此在临床中要充分了解到每一种药物的特性以及各种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给药。目前在临床中所使用到的抗癌药物,都对人体的正常细胞有所伤害,因此在对患者给药的过程中也要尽量去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同时,还应根据肿瘤细胞的增殖周期,选择不同的化学药物。在用药的原则方面,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和医学手段的进步,也由上世纪治疗恶性肿瘤的单一用药发展为联合用药,加强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力度。
3 化疗方法的改善
化疗是目前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所采取的主要治疗形式。根据现有临床研究证实,化疗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具体如下。
3.1全身化疗 晚期或播散性肿瘤临床最佳治疗方法就是全身化疗,因为一方面此类肿瘤患者临临床治疗中缺乏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导致其选择性不强。另一方面就在于患者体内恶性肿瘤已经发展到了较为严重的阶段,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将会严重损害患者身体器官功能,缩短患者寿命。因此,全身化疗的近期目的就在于缓解或者迟滞病症进一步发展。通常情况下人们将全身化疗称之为诱导化疗(Induction Chemotherapy)。一旦化疗方案并没有收获临床治疗效果或者失败,改用其他化疗方案时,又被称之为解救治疗(Salvage Treatment)。
3.2新辅助化疗 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主要是针对目前恶性肿瘤患者明显局限性肿瘤部位实施的化疗方式。由于临床中局限性肿瘤部位采用手术切除或者放射治疗后将会对患者身体技能造成严重损伤,从而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及麻烦,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因此,新辅助化疗常被用作于局限性肿瘤化疗工作中。其化疗的目的较为明确,就是为了缩小肿瘤体积,从而为后续治疗工作提供便利。同时局部性化疗也可以抑制或消灭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提高患者生存率。
3.3特殊途径化疗 特殊途径化疗在现有临床研究资料中仅有腔内治疗、椎管内化疗以及动脉插管化疗三种方式,主要原因就在于恶性肿瘤患者病症正常治疗已经无法控制肿瘤细胞扩散或者遏制病情进一步发展,为了延长患者生命所采取的特殊治疗方式。由于此种治疗会严重损害患者身体机能,因此,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建议恶性肿瘤患者采用。
在治疗恶性肿瘤的过程中,其化疗效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药物的种类、给药的方式、用药的时间以及患者自身的体质都是影响化疗效果的主要因素。但随着医学的逐渐昌明,在化疗的方法方面已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妇科恶性肿瘤的腹腔化疗目前已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具有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提升、毒副作用小、加强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渗透等优点。与此同时,大多数抗癌药物的疗效都和其应用的剂量成正比,但是剂量一旦提升,副作用也会相应加大。为了能够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针对恶性肿瘤的患者可以采取骨髓自体移植的方式,这样既能在临床治疗中通过加大药物的剂量来提升疗效,同时也不会使骨髓受到抑制的影响。
4 生物化疗的应用
生物化疗就是指生物治疗和化疗联合应用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根据患者恶性肿瘤的病理特征,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以及分子生物学的特征,利用生物和化学方法联合治疗恶性肿瘤,最大程度地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是一种全新的治疗模式。
4.1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就是指临床中将某种特定的克隆基因片段介入到患者的恶性肿瘤细胞当中,并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使恶性肿瘤细胞能自发改变其行为,最终恶性肿瘤细胞死亡。就目前的基因治疗发展来看,基因治疗主要包括了自杀性基因治疗和P53基因治疗两种方法。其中自杀性基因治疗是指将特定的酶基因导入到癌细胞当中,所产生出的物质具有很强的毒性,能杀死癌细胞;而P53基因治疗则是指抑癌基因的突变致使恶性肿瘤细胞生长处于失控的状态,最终使癌细胞死亡。
4.2免疫疗法 生物化疗中的免疫疗法作用机制是提高患者机体当中的肿瘤抗原的免疫原性,来最大程度解除患者的免疫耐药状态。在分类上,免疫疗法可以分为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种方式。其中主动免疫是指接种肿瘤的疫苗;被动免疫是指通过向机体输送细胞因子的行为来提升患者免疫能力。
主动免疫(active immunity)也被称之为自动免疫,主要是将疫苗或者类毒素接种于人体内,促使人体内部具有获得性免疫能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病菌或者病毒侵袭的措施。恶性肿瘤患者注射疫苗或类毒素后可以明显阻断肿瘤细胞发展路径,破坏其内部分子结构,从而实现杀灭恶性肿瘤细胞。控制病症进一步发展的目的。由于其所提供的免疫能力能够长久或者终生保持,具有较好的预防功效而被临床所广泛采用,取得了比较瞩目的成果。
被动免疫(passive immunity)主要是患者机体接受抗体、致敏淋巴细胞或者其产生物之后所获得的特异性免疫能力。相较于主动免疫,被动免疫具有疗效快、不需要经过潜伏去,患者在输入细胞因子后短时间内就可以获得较高的免疫能力,能够有效满足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治疗需求。因此,被动免疫法的临床应用程度不断提高,有力地推动了临床工作进一步发展。然而,由于被动免疫能力是一种特异性免疫能力,细胞因子在恶性肿瘤患者体内维持时间较短,成为此种免疫疗法存在的最大不足之处,也是今后临床研究中重点研究方向之一。
5 结论
针对恶性肿瘤的化疗方法,经过几十年的临床研究,已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步,并在实际的治疗当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与此同时,生物化疗方法的提出和应用,为治疗恶性肿瘤指明了新的研究方向,经过一代医学研究者的不懈努力,一定能在不就的将来取得新的进展。
参考文献:
[1]李家福.妇科恶性肿瘤化疗进展[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4,3(01):2-4.
[2]邓颖慧,陆海波.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新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2(24):4791-4796.
[3]蒙如闯.恶性肿瘤化疗并发糖尿病的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5(31):79-80.
编辑/成森
推荐访问: 恶性肿瘤 化疗 进展 机制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