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时间:2022-03-04 08:32:51 来源:网友投稿

一、历史沿革

宾夕法尼亚大学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一所男女同校的私立大学,由美国著名科学家和政治家、独立宣言起草之一本杰明·富兰克林于1740年创办,也是美国常春藤联合会成员之一。

1755年,学校改名为费城学院。1765年学校第一届毕业生约翰·莫根创建了北美洲第一所医学院,使学校成为事实上的大学。但一直到1779年,宾夕法尼亚政府才通过立法对学校进行改组,将其正式命名为宾夕法尼亚州大学。1791年,校名又被缩为宾夕法尼亚大学。

宾夕法尼亚大学不同于依照英国模式开设老式课程的殖民地学院,它标志着新的高等学府模式在北美洲的诞生。学校的第一任院长,富兰克林的朋友威廉·史密斯先生是一位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支持者和追随者,他为美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许多贡献,并将科学学科引入学院传统的希腊语和拉丁语教学大纲之中。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创了现代美国教育,她不仅首先设立了科学课程,同时还是第一个开设历史、数学、农学、英语和现代语言等课程的美国大学。

宾夕法尼亚大学现已成为拥有12所学院,几百个系、研究所和研究中心的世界一流研究性大学。在2006年度《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对全美大学进行的评估中,该校综合排名位列第4。

二、宗旨特色

宾夕法尼亚大学自创立之日起便以勇于创新、善于开拓而著称于美国高等院校,从而创下了使学生十分骄傲的众多的“第一”——它是美国大学中第一个录取女生的大学(1877年),也是第一个录取黑人学生的大学(1879年)。1994年,它又创了一个“第一”,成了第一个聘用女性校长朱迪·罗丹女士,即耶鲁的前院长的常春藤大学。也许,这种创新精神和友善精神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创立者——一位注重实际又极富人道主义精神的美国先哲——富兰克林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富兰克林创立宾夕法尼亚大学时,他就把创新精神作为办校宗旨,学校门上镂刻的那句话——“We will find a way or we will make one”( 我们定会找到办法,否则就创造出办法)——就是勇于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

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创办之初,就认为新的知识来自对现有资源最广泛的认识和最有创新的运用,坚信高等教育“应该是一个为公民而设立的教育,其目的就是通往商业或是政治的成功”。他想在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对他人的创造反应敏捷、不脱离现实生活的人才。这一教育思想始终贯穿于学校2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

宾夕法尼亚大学与许多世界一流大学一样都在精心打造自身的“卓越点”。他们遵循富兰克林的教育思想,集中力量,在多个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1946年,他们参与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全电子数学计算机,拉开了信息社会的帷幕。该校发明的肺炎疫苗,为人类带来了福音。沃顿商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团队精神,重视基础教育,努力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商业实践,在主要经济研究领域享有极高的社会声誉。这表明,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办好一所大学要善于和敢于“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有所多为有所少为”。

三、课程教学

宾夕法尼亚大学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是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社会化和个性发展的需要,着力发展跨学科教育,注重发展学生的研究、思辨和创造能力。其基本原则一是因势利导,适应国际化;二是因院而异,适应社会化;三是因师制宜,适应个性化。

课程设置的基本程序是:1.在调研的基础上,由教师提出新课程设置方案及报告;2.学院教授委员会进行论证;3.通过论证后,试开课;4.经过2年的实践后,由教授委员会确定是否正式设置。

宾夕法尼亚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有非常鲜明的特点:本科教育的中心地位被进一步强化;本科教育的基础是通识教育;本科教育的学费“随行就市”;持之以恒地推进跨学科教育,重视设立跨学科复合课程,鼓励学生跨学科选修课程,开设学术研究课程;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全体教辅人员参与、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相长机制;不存在一个适用于全校、全院甚至2个以上专业的统一教学计划;各门课程都有详细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录入学校教学资源库,在学校网页上公布;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素材,每门课程都要列出至少2~3本专业书籍作为教材,之外还要列出数目不等的教学参考书和数十篇或更多的报刊学术论文。

就“通才”教育而言,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文理学院承担着最主要的责任。这所学院聚集了美国文理学科方面的众多知名学者,向学生们教授范围广泛的各种课程,如艺术、 语言、文学、物理学、社会科学、经济学、历史和政治学等。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读书的本科生中,三分之二以上的人选择该学校的文科专业,其余的人,尽管选择其他专业,但都必须在该学院选修相当数量的课程。对那些文科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必须修完36个学分才能取得 这方面的学位,其中一半的学分通过选修方式完成,以构筑起自己宽阔的知识面;另一半学分则在选定的专业范围内完成,以建立起较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除了文科课程外,所有本科生还必须选修一门外语课、 一门写作课和一门统计学(或数学)课。通过这种交叉、深浅结合的方式,力求培养出既掌握普通知识,又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新时代人才。

四、教师管理

2003年,宾夕法尼亚大学有各类教职人员23284人。其中专职教授(含副教授、助理教授)2415人,行政、专业管理人员5594人,助理教学人员1910人,各类教辅人员(技术、职员、后勤等)9158人,临时工作人员5339人。

宾夕法尼亚大学教师的分类十分复杂,职位名称多种多样。大致有以下几类:1.常任教师:由获得终身职位的教授、副教授以及在终身职位考察期的助理教授组成。2.助理教师:这是成为常任教师之前的一类教师,由研究教师(以研究工作为主,职称有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访问教师(临时到学校进行工作访问的其他学校教学人员,职称有访问教授、访问副教授、访问助理教授)、附属教师(校外教师在本校兼任部分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人员,职称有附属教授、附属副教授、附属助理教授)、实习教授等组成。3.常任临床教师:这些教师任期较长,但都不能获得终身职位,其主要职责是临床医治病人和教学,研究工作处于次要位置,职称也分为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4.教学和研究辅助人员:他们是教学、研究和临床服务的参与者,但不具有被任命为常任教师的资格。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常任教师是教师队伍的核心部分,也是教学和研究的骨干力量,大体保持在2000余人。助理教师在教学、研究和专业项目中也起着重要作用。除常任教师中获得终身职位的教授、副教授外,其他所有教师均为有固定期限的聘用人员,聘期有长有短,且流动性大。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教师管理反映出“专家治校,教授治教”的鲜明特点:1.教师依法自主管理。专家治校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管理的一大特色。教师尤其是高水平的教师是学术方面的专家,他们最了解教师这个职业的性质、特点、职责、权利、需要以及必须具备哪些素质才是优秀的教师等等。宾夕法尼亚大学对教师规定的职责有四:其一是教学,包括发展和教授课程、参与课程设置和项目发展以及对学生的课程选择、学位要求、讨论研究等提出建议。其二是研究,即不断积极地进行研究和出版成果、寻找研究基金以及为博士生提供研究的机会。其三是示范,即为学生树立示范性的学术生活的榜样。其四是服务,即为系、学院、学校和社会服务。2.教师民主决策学术事务。宾夕法尼亚大学校、院、系的重大学术事务,都是由不同的教授群体表决的。教师是学术方面的专家和权威,在学术方面最有发言权。但是,学术权威既不属于校长、处长、院长等领导,也不属于某一个教授、专家、学者,而是属于高水平教师群体。3.从严选聘教师。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是确保学校质量和水平的根本,而教师队伍是由一个一个教师组成的,因此,教师的个体素质、能力和水平至关重要。该校选聘常任教师和助理教师的基本程序是:公开招聘——申请人报送材料——系的招聘委员会讨论——面试——全系终身教授表决——学院讨论决定——学校认可、校董事会批准——签订聘用合同。在美国高校,选聘教师常常是到别的学校“挖人”,特别是挖成绩突出的年轻教师。4.教师聘用制和终身制并用。5.实行校外同行专家匿名评审制。这是确保评价公正性和公平性的有效做法。

五、科学研究

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重头戏主要放在研究方面。宾夕法尼亚大学强调学校以教师为本,教师以科研为本,科研以出成果、出效益、出人才为本。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教师的水平决定着学校的水平。宾夕法尼亚大学上下均形成一个共识:科研是启动学科发展的重要杠杆。在教师选聘过程中,对其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要求很高。“没有一流科研就没有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也就没有一流的教育。”研究使教师能够不断地把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教给学生,而充满好奇心的学生对教师的不断质疑又推动了研究的发展。并规定高水平的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同时提供机会让本科学生参与科研和学术活动,使教学科研良性循环。

在理工科方面,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生物工程学、考古学、基因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和医学研究在全美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妇女学和城市研究等学科都在学术界相当有名,吸引了众多有志于这方面研究的学子前来就学。由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注重研究,它十分注意培养学生们的分析能力。通常情况下,一般大学是在研究生层次才开设“研讨班”,但宾夕法尼亚大学在本科生的一年级层次,就选择那些有潜力的学生参加“研讨班”,由该校有名望的教授为他们授课。一些特别优秀的本科生,还被邀请参加教授们的研究项目,为他们提供了解前沿科学发展趋势的机会。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设施是世界一流的,具有丰富的图书和先进的实验室设备。它的 图书馆现有藏书450万册,每年订阅各种期刊3.3万种,另外它还藏有不少善本和手稿。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远近闻名,收藏有大量古埃及的艺术珍品和泰国文物,是全世界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十分倾慕的博物馆之一。此外,宾夕法尼亚大学供科研之用的植物园——莫里斯植物园久负盛名,每年有络绎不绝的科学家前去考察和研究。它的当代艺术研究所、天文台和其他专业的研究中心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为师生们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其他许多领域,宾夕法尼亚大学也作出了很多开创性贡献。如:18世纪时曾任大学副校长的天文学家大卫·里顿豪斯创建了几座著名的机械天文台,其中的一座保留至今,成为校园的景点之一。这种被称为“太阳系仪”的机械装置实际上就是一种机械模拟计算机。1946年,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子工程学院又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全电子数学计算机“ENIAC”,开创了计算机的新时代。宾夕法尼亚大学先后有14名教授获得诺贝尔奖,目前仍有5名获奖者在校工作

参考文献:

[1]胡金波.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办学实践及其启示[J].中国农业教育,2004,(3).

[2]罗中枢.宾夕法尼亚大学教师队伍的管理、建设及其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4,(5).

[责任编辑 沈 勇]

推荐访问: 宾夕法尼亚大学 美国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