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浅谈高中物理中的建模教学

浅谈高中物理中的建模教学

时间:2022-03-05 08:32:48 来源:网友投稿

所谓建立模型是对实际问题的一种科学的、抽象的处理方法。它是指人们为了解决某种实际问题,建立的一种反映原物本质特征的理想物质或过程,以此去描述实际的事物或过程。建模既是一种思维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思维的方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建立物理模型是一种最常见、最重要的解题方法。下面,笔者根据多年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经验,谈谈高中物理中的建模问题,仅供参考: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建模的意义

1.建立物理模型,有助于探求物理规律

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理论性极强,集抽象、枯燥于一体。那么怎样帮助学生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物理模型的建立是一种严密的思维方法的运用,建立好物理模型,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探求物理规律。但是在建立物理模型之前,我们必须对物理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因此,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分析物理问题、建立物理模型、探求物理规律,从而达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建立物理模型,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建立物理模型进行解题,可以大大降低解题的难度,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从而也能很好地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增强其求知的欲望。

3.建立物理模型,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模型建立的过程,其本身就是一种知识创新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自主建模的机会,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

二、高中物理解题中常见的模型

在高中物理的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建立物理模型,通过模型的建立,使得复杂的物理问题变得简单。

例如,在运动学和力学方面,我们建立了追及、相遇模型,先加速后减速模型,斜面模型,挂件模型,弹簧模型(动力学)。

在圆周运动的问题中,我们建立水平方向的圆盘模型,行星模型。

在功和能的问题中,我们建立了水平方向的弹性碰撞模型,水平方向的非弹性碰撞模型,人船模型,爆炸反冲模型。

在综合力学问题方面,我们建立了滑轮模型,渡河模型。

在电磁场问题方面,我们建立了电磁场中的单杆模型,电磁流量计模型,回旋加速模型,磁偏转模型。也许我的论述不够全面,仅供参考。

下面,我对其中的一些模型进行举例探究:

(一)先加速后减速模型

我们知道,物体先加速后减速的问题是运动学中典型的综合问题,同学们在求解这类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前一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过程的初速度,如果建立了物理模型就会更明确这个过程了。

例1 一小圆盘静止在桌面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边重合,如图1所示。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a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边。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a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g表示重力加速度)

建立模型 我们以小圆盘为研究对象,在桌布从圆盘下抽出的过程中,盘是加速运动的,桌布抽出后,盘在桌面上做匀减速运动。以此,我们建立先加速后减速模型。

解略

(二)斜面模型

例2 相距为20cm的平行金属导轨倾斜放置,如图2,导轨所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37°,现在导轨上放一质量为330g的金属棒ab,它与导轨间动摩擦系数为μ=0.50,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B=2T的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导轨所接电源电动势为15V,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可按要求进行调节,其他部分电阻不计,取,为保持金属棒ab处于静止状态,求:

(1)ab中通入的最大电流强度为多少?

(2)ab中通入的最小电流强度为多少?

建立模型 这道题目,我们以导体棒ab以及倾斜放置的金属导轨看做一个系统,建立斜面模型。

解略

总之,在高中物理中,有很多的问题都和一定模型相联系。建立适当的物理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建模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瓶窑中学)

推荐访问: 建模 浅谈 高中物理 教学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