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不能明确诊断的肺部周围性病变患者进行CT 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评价其安全性及诊断价值。方法: 依病灶部位不同设置体位 CT 薄层描(HRCT)选择最佳穿刺平面作穿刺点。 结果: 72例患者中原腺癌25例,鳞癌18例,小细胞癌13例,肺结核12例,炎性假瘤(机化肺炎)3例,并发症,气胸 3 例,咯血1例,并发症 <30%。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对肺周围性病变的诊断中成功率高, 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CT引导; 经皮肺活检; 肺周围病变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148-01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及支气管镜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对于肺部中心性占位病变可通过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明确诊断,而周围性结节病变,目前采用针吸活检或经皮肺活检。我院呼吸内科 2009年8月 2011年9月对经 CT扫描发现肺周围性病变的72例患者采取了经皮肺活检术辅助诊断, 提高了上述病变的确诊率,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收集了来自我院呼吸内科、肿瘤科、胸外科住院与门诊病例共72例,其中男40例,女32例,年龄23~ 80岁,中位年龄52岁。
1.2 方法:依病灶部位不同,患者取平卧、俯卧或侧卧位行CT 薄层扫描选择最佳穿刺平面,在体表以金属针定位扫描,拟定穿刺点,常规消毒皮肤、铺洞巾,以 2% 利多卡因浸润麻醉。依据荧光屏上测量的进针角度及深度,用美国 COK 穿刺针经 CT 扫描证实穿刺活检针已达病灶中心,应用穿刺针取小长条切割组织,穿刺针内容物推至玻片上,用 95% 酒精固定,将玻片上的组织液推片,略干后用 95% 的酒精固定。拣出穿刺组织置入 10% 福尔马林中。同法行多部位穿刺活检 2~3次,所有标本固定后送病理科做组织学和细胞学检查。术后常规扫描穿刺区域,了解有无气胸、出血等并发症。
2 结果
72例患者中原腺癌25例,鳞癌18例,小细胞癌13例,肺结核12 例,炎性假瘤(机化肺炎)3例,并发症、气胸3例,咯血1例,并发症<30%。
3 讨论
对于肺周围性病变, 单纯依据影像学检查来给病变定性十分困难, 而支气管镜检查管腔内往往无明显异常或仅表现为外压性改变, 不易取材定性。痰脱落细胞学检查报道的阳性率不高。行手术探查创伤大, 费用高。经皮肺活检对此类病变具有诊断优势。该组患者确诊率 90.4%, 证明了该操作的有效性。而CT引导无疑降低了对于病灶定位的难度, 而增加了定位准确性。随着自动活检枪的临床应用, 该项操作更加简便, 缩短了操作时间, 减少了对机体的损伤。肺部病灶的大小、部位以及距胸壁的深浅是影响该操作取材成功的重要因素[1、2]。Tsukada等[2]研究表明 CT 引导下经皮肺活检的诊断准确性随病灶缩小而下降。对小病灶进行活检, 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 且采取有代表性的组织的难度加大。对位于肺尖及肩胛骨前方的肺部病灶, 穿刺难度大, 取材困难。
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已有20年的历史,对肺内肿物是一种相对安全和准确的诊断方法,简单易行,创伤小,尤其是纤维支气管镜和痰细胞学不能确诊的肺周围性病变。随着医学影像科学的发展,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引导方法也在不断的进步,目前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引导措施包括X线透视、CT和B超等。其中透视引导简便经济,但定位不够准确,也不能清楚显示病灶周围血管和器官的情况,目前逐步被CT引导所取代。B 超引导可实时监测,操作时间短,但它显示的病灶和穿刺位置没有CT那样直观清楚,且只能显示贴近胸壁的病灶。CT引导下肺穿刺临床应用范围最广,定位精确,对位置较深的病灶或纵隔肿物也能引导[3],可以清楚显示病灶与心脏、大血管的关系,以避免穿刺时损伤血管。
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不仅可以清楚地显示肺内病变的大小、形态、位置,还可以准确地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的空间关系,定位准确,同时还可以随时监测穿刺针的具体位置和进针方向。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与完善以及临床操作的熟练,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将对不明原因的肺周边部位病灶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甚至对纵隔肿物或纵隔淋巴结活检可以取代电视纵隔镜。
总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外周型肺部病变的诊断中成功率高,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只要术者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并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穿刺并发症很少,即便有并发症,一般也不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 CT 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安全可靠,操作简便,损伤小,为肺部周围性病变、特别是纤维支气管镜及痰细胞学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例,提供一个较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Westcott TL, Rao N, C olley D P. T ran stboracic need le b iopsy of small pu lm onary nodeles[J]. R ad io logy, 1997, 202:97-103
[2] TsukadaH, Satou J, Lw ash mi a A, et al. D iagnost ic accuracy of CT -gu id ed au tom ated need le b iop sy of lung nodu les[J]. A JR, 2000,175: 239-243
[3] 李麟荪,贺能树.介入放射学一非血管性[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
推荐访问: 活检 诊断 引导 价值 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