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提高教学质量,对儿科护理学的教学总结进行探讨。在有限的课时内达到学科知识的优化组合,总结教学经验,把课本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为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儿科学知识打好基础。
关键词:总结;儿科护理学;方法
儿科护理学是医学护理院校主要的课程之一。其教学内容及培养方法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对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至关重要。近几年,我们临床护理教研室也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探讨,并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教学内容
(一)精炼更新教学内容。儿科护理学总学时66学时,其中理论40学时,实验26学时,内容主要包括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 、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是儿科护理学的基础,概括了小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及影响因素,论述了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的特点及相关评价,而儿童保健及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学习可以加深对小儿生长发育规律的理解。如果牢固掌握了小儿生长发育这一章的内容,小儿各个系统的疾病的相关特点更容易掌握。
对于儿童保健,教学内容以不同年龄期的儿童保健和儿童计划免疫为重点。对于各个年龄期的儿童保健,以围生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及青春期保健作为重点讲解,讲解时结合该期小儿发育的特点,进行保健知识的讲解。
小儿疾病预防及护理介绍小儿各个系统疾病的特点、护理与预防,小儿的疾病病种多,病情进展很快,该章在儿科护理学中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我们在讲解时采用由浅入深、新旧联系的教学方法。在每一章节教学之初,先复习以往所学过的基本知识,然后讲解本章内容。例如,学习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时,在复习小儿循环系统出生前后解剖的变化特点,重点讲解血液在心脏的流变特点,然后讲解不同类别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容易理解,对以后从事的临床护理工作也更得心应手。
(二)利用先进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我校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室配有相应的多媒体设备,多媒体教学可以做到图、文、声、并茂,特别是相关病例时的学习中可利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学生学习时可以一目了然,增强学生学习的直观性。例如讲到小儿佝偻病时,可以通过典型图片,让学生了解小儿不同时期的骨骼的畸形情况。对于这些效果,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所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三)实验课教学。(1)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习积极性。改变传统的老师一味讲述的实验教学方法,转为由老师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的方法,所以学生要想顺利完成实验内容,就必须在上课前做充分和系统的预习:了解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复习理论课上与实验相关的内容;在实验过程要强调动手能力和小组协作精神。实验后要对结果作出分析和总结。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传统实验教学,示教内容多,操作少;教师说的多,学生动手少。一些基本操作技能因为课时少,只能作为示教内容,由老师进行讲解。由于学生没动手亲自操作,理解起来较难也容易忘记。而且示教内容较多,经常讲一个多小时,学生不到半个小时就操作结束.这样的教学安排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素质培养。教学改革后,示教内容减少了,大量的增加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突出了实验课的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改革考试方式
考试是教育评价的一种重要的手段,既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检验,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我们经过多年的探索,一改过去考试采用闭卷形式,重知识轻能力,忽略与临床的联系及实用性的缺点。将考试形式变为多样化,把考试成绩分为理论成绩和实验成绩两部分。不仅考查学生记忆能力,而且也考察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兼顾学生自学、动手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理论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程度、知识灵活运用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成绩占总成绩70﹪。实验课主要检查实验教学效果,成绩有实验报告成绩、实验考核成绩等组成,占总成绩30﹪。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选择题目形式,提高了考试的信度和效果。这种改革可以不断督促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应变能力。
三、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不断拓宽知识面
在校学生由于入校成绩相对差,知识相对薄弱,自学能力相对来说较差,面临知识更新的今天是适应不了时代的要求和发展的,那么就需要我们对他们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进行新课学习前要求先预习,这样,不仅培养了自学能力也在进行新课学习时可以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率。引导他们关注新闻媒体及相关的报道,注意本学科新的发展动向和相关学科的关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基本素质。总之,我们的培养目标是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用高的素质和技能去应对明天,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并能在激烈竞争中不断的发展自我,为社会和人类做出最大贡献。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会有许多新的问题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我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结构的安排,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手段,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只有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融素质教育与专业培养为一体,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才能不断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徐志杰.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1999,1(1).
[2] 丁兰.改革高等学校考试形式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1999,1(1).
[3] 孙怀宝,杨黎青.人体寄生虫学[M].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高秋珍(1978- ),女,河南襄县人,在读硕士研究生,许昌学院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儿科临床和儿科教学。
推荐访问: 儿科 护理学 探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