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西藏大学医学院在校生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及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

西藏大学医学院在校生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及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

时间:2022-03-09 08:30:38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目的 了解西藏大学医学院在校生面部蠕形螨感染状况及防治知晓率,并作出分析,为西藏地区大学生防治蠕形螨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西藏大学医学院在校生进行实验室检测和问卷调查。结果 西藏大学医学院在校生面部蠕形螨总感染率47.00%(188/40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藏大学医学院在校生面部蠕形螨防治知识知晓率为32.75%(131/40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结论 加强对大学生的健康教育,普及相关卫生知识,降低大学生蠕形螨的感染率。

关键词:蠕形螨感染;大学生;对比调查;防治知识

University of Tibet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Facial Demodex Infection and Prevention Awareness Survey

Ge-sang,Yixi-quzhen,Zhaxi-cuomu,Qu da,Baima-zhuoga

(2012 Family Medicine and Undergraduate class, Tibet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Lhasa 850000,Tibet,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tudents of University of Tibet Medical College demodex infection status and prevention awareness, and make analysis, provide the basi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ibet Demodex infection. Methods A random sampling method was adopted to carry out laboratory examination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the students in Medical College of University of Tibet. Results The total infection of Demodex in students of University of Tibet Medical College (188/400) rate of 47%,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University of Tibet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Demodex prevention knowledge awareness rate is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level (131/400). Conclusion To strengthen the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popularization of health knowledge, students reduce the infection rate of demodex.

Key words:Demodex infection; College students; Comparative study; Prevention knowledge

蠕形螨是一类小型永久性寄生螨,寄生于多种哺乳动物的毛囊、皮脂腺,也可寄生在腔道和组织内。寄生人体的常见蠕形螨有两种,即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常可以引起蠕形螨病如皮炎、毛囊炎、痤疮等[1]。

人体蠕形螨分布呈世界性,国外报告人群感染率为27%~100%,国内人群感染率一般在20%以上,最高达97.86%。由于蠕形螨检出率与受检查方法、时间、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各地报告的感染率差别较大[2]。

1 蠕形螨的特点及致病性

1.1形态及习性

1.1.1形态 蠕形螨虫体细长呈蠕虫状,乳白色,半透明,成虫体长约0.15~0.40 mm,雌螨略大于雄虫。颚体:宽短呈梯形;躯体:分足体(前部)和末体(后部)成虫及若虫有4对足(幼虫及前若虫3对足),粗短呈芽突状;末体细长如指状,体表有环形皮纹。雄螨的生殖孔位于足体背面的第二对足之间雌螨的生殖孔在其腹面第四对足之间。

1.1.2生活史及习性 ①基本发育过程分为卵、幼虫、前若虫、若虫、成虫五期。雌雄成虫在毛囊口处交配后,雌螨钻入毛囊或皮脂腺内产卵,雄虫死亡。雌虫寿命>4个月。在20℃室温下最长可存活40~48 h。②感染方式: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方式引起感染。③寄生部位:蠕形螨寄生于面部、头皮、颈、肩背、胸、乳头、外阴和肛门等处, 面部感染率依次为颊、颏、额、鼻、鼻沟、耳旁等处。以刺吸毛囊上皮细胞和腺细胞内容物为食,也可吸取皮脂腺分泌物、角质蛋白和细胞代谢物。④习性:负趋光性,往往夜间爬出活动。在外界喜潮湿。

1.2致病性 绝大多数蠕形螨感染者可无自觉症状,或只有轻微痒感或烧灼感。其症状轻重程度取决于虫种、感染度、人体的免疫力和并发细菌感染等因素。由于虫体机械性损伤,排泄物和分泌物的刺激可导致皮肤组织的毒性作用引起皮肤组织的炎症反应。蠕形螨可破坏腺细胞和上皮细胞,导致毛囊扩张,上皮变性。寄生虫数多时可引起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棘细胞增生,真皮层毛细血管增生并扩张。角化过度可使毛囊填塞妨碍皮脂外溢,当并发细菌感染时可引起毛囊周围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寄生皮脂腺的可影响其皮脂腺的正常分泌。局部皮肤表现为弥漫性潮红、充血、散在性红色丘疹、小结节、脓疱、结痂、脱屑、皮脂异常渗出、毛囊口显著扩大,凹凸不平。是毛囊炎、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脱发、痤疮、酒渣鼻、眼睑缘炎和外耳道瘙痒症等多种疾病的病因或病因之一。

2 调查对象与方法

2.1调查对象 以班为单位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西藏大学医学院在校生面部蠕形螨感染状况以及防治知识知晓率进行调查。共400例,其中男生186例、女生214例,藏族247例、汉族153例。

2.2调查方法

2.2.1实验室检测 采用透明胶纸法:由于蠕形螨具有趋光性,常与夜间爬出支配产卵,因此检查前头一天受检学生集中进行详细取样操作培训:嘱学生晚间睡前用温水洗脸后将脸部油脂洗净擦干,将透明胶纸剪裁成1.5 cm×3 cm大小,粘贴于额头、鼻尖和鼻翼两侧,用手按压,使胶纸紧贴皮肤,过夜。次日晨起后取下,平贴至载玻片上,标注姓名及取样部位。集中收回实验室,置显微镜下镜检。本次检查为提高阳性率采用了三次粘贴。

2.2.2问卷调查 由专门调查员对调查内容进行详细询问填写,并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西藏大学医学院在校生面部蠕形螨感染率,见表1、表2。

3.1.1一般情况 本次参加调查总人数为400人,其中男生186(46.77%)、女生214(47.17%),藏族247(48.17%)、汉族153(45.09%)。

3.1.2西藏大学医学院在校生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分析 此次面部蠕形螨感染率调查以西藏大学医学院在校生作为对象,被检者400例学生中,阳性结果者为188例,其感染率为47%。其中藏族学生感染率为48.17%,汉族学生感染率为45.09%。男生感染率为46.77%、女生感染率为47.17%。感染率在藏、汉民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0,P>0.O5),男、女生之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007,P>0.05)。

3.2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的400例学生中,对螨虫防治知识知晓率为131例( 32.75%),对螨虫的防治知识知晓率在不同性别及不同民族学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702,P=0.017;χ2=1.102,P=0.294)

4 结论

蠕形螨在人群中的感染率较普遍,但各地报道的感染率差别较大,国外报道成人蠕形螨感染率为27%~100%,我国报道的感染率为4.43%~86.6%[3]。综上所述西藏大学医学院400例在校生螨形螨感染率为47%高于国内人群的平均感染率31.54%[5],对螨形螨的防治知识知晓率为32.75低于国家最低标准。本次调查发现蠕形螨的感染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蠕形螨的感染与家长受教育程度、个人卫生习惯和家庭卫生条件密切相关,因本次参加调查的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农村地区对蠕形螨的相关知识认识欠缺,健康教育相对缺乏,加上自我保护意识薄弱;②被调查学生年龄在19~23岁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皮脂腺和汗腺分泌旺盛,有利于蠕形螨的寄生与繁殖;③蠕形螨的感染方式是经接触感染,集体生活人群由于相互间的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机会均多于非集体生活人群;④问卷调查显示对蠕形螨防治知识知晓率低。⑤由于未能普及对蠕形螨好发年龄进行普查工作,患者和带虫者不能及时发现并治疗,从而导致传染源长期存在。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使蠕形螨的感染率降低。对蠕形螨的感染应采取以下措施:①控制传染源:在蠕形螨感染过程中,传染源是主要环节。在大学生中应开展普查工作及时发现、治疗患者和带虫者是控制传染源的重要措施。②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提倡洗漱用品个人专用,不用公共的洗漱器具。毛巾、枕巾、被褥等物品要勤洗勤晒。尽量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③保护易者:蠕形螨的感染较普遍,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是保护易感者很重要的手段。④治疗:口服伊维菌素、甲硝唑、复合维生素B。外用甲硝唑霜、苯甲酸苄酯乳剂、硫磺软膏等治疗均有效。⑤对于阳性结果的学生进行治疗,定期随访,并判断疗效。

参考文献:

[1]李雍龙.人体寄生虫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

[2]汪作琳,姚余有,郭光明,等.阜阳市某高职大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4).

[3]粱裕芬,李辉.影响蠕形螨检出率因素探讨[J].广西预防医学,1999,5:96-97.

编辑/罗茗柯

推荐访问: 西藏 医学院 面部 在校生 感染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