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如下。
3.1 淡化专业性强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目前在眼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不由自主将教学目标的难以达到归结于专业性太强,从而也就形成了“眼科学专业性太强”的传统,也使得许多学生对眼科学望而生畏。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第一堂课,引用各种实例使学生正确认识眼科学,并充分认识到眼科学与其他临床学科的联系。俗话说“触类旁通”,学生如果在学习其他课程时能联系到眼科学,同时在学习眼科学时能联系到其他临床学科,自然就不会觉得“眼科学专业性太强”。打破了传统认识的困扰,就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
3.2 摆脱教材的束缚,重视知识的更新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从未尝试过调整教学顺序,但在CBL的教学模式中,由于存在的临床病例具有随机性,所以我们必然要打破课本教学顺序的固定模式。也就是说病房里有哪些病例,我们就讲解哪些章节,这样就有利于CBL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同时教师应适当引入某些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整个视野,站在学科的前沿去研究学问[3],这样也更利于促进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
3.3 减少理论讲授时间,重视实践技能
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完成教学内容而满堂灌,就会造成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得到越少,教师越是面面俱到、学生的印象越是模糊,结果事倍功半、事与愿违[4]。我们在CBL教学模式的实施中体会到,减少理论讲授的时间并没有降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减少课堂理论讲授、强化床旁实践教学是提高医学生主动学习和动手能力较好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医学生与患者的交流沟通技能也大有帮助[5]。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我们就应当从实践开始,以临床为基础,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应用、会应用。这样无形之中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4 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问题是创新的源泉,创新思维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发现问题并检验创新思维的结果是否正确[6]。在CBL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带着问题去实践,实践后再次讨论问题,而且及时纠正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体现出主观能动性。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能在与患者的交流中得出一些自己对疾病的看法和认识,我们只要正确地引导他们思考的方向,就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正确领悟,提高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CBL新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而且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我们对CBL模式的应用仅仅处于开始探索的阶段,为了更好地应用于眼科教学,以至于推广于更多的临床教学上,需要更多的医学教育工作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张洁,段宣初,贾松柏. PBL与LBL相结合教学模式在眼科教学中的应用[J]. 医学教育探索,2007,6(11):1035-1037.
[2] 杨晓梅,王正伦. 医学人才素质要求和培养模式的思考[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5):10-11.
[3] 张放平. 论高等学校的创新教育[J]. 中国高教研究,2001,(11):29-31.
[4] 付子芳. 眼科学教学改革探析[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3):70-71.
[5] 何庆南,聂建洪,薛志敏,等. 临床医学专业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口腔医学新教学模式的探索[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9(3):82-84.
[6] 郭长梅,胡丹,王雨生. 注重眼科学教学中医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5):89-91.
(收稿日期:2012-02-17)
推荐访问: 教学模式 实践 分析 眼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