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DRGs作为一种新的医疗付费模式,与项目付费方式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本文围绕DRGs付费模式、医院财务管理展开一系列分析,在简要阐述DRGs付费模式含义及优势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DRGs付费模式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医院财务管理应对DRGs付费模式影响的应用良策。
关键词:DRGs付费模式;医院;财务管理;影响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保障体系日渐完善,我国也随之形成了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职工医疗保险为主的医保体系。新时期,医院财务管理中做好医疗保险工作,是规避医保风险的重要举措,也是优化医疗改革支付模式,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基础保障性措施。DRGs付费模式作为一种国外长期稳定运行的医疗付费模式,引进我国医保领域,对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产生了一系列影响。为更好地发挥DRGs付费模式应用优势,本文在深入分析影响的基础上,探讨应对良策,对于提高我国医疗服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DRGs付费模式含义及优势概述
(一)DRGs付费模式含义
DRGs付费模式指的是以统计控制理论为原理,在按照一定机制分类住院患者的基础上,以诊断内容为主要依据,确定定额标准,并足额预付费用的一种付费模式[1]。当中预付费用的确定,需综合考虑患者疾病相关的一系列因素,例如疾病类型、住院时间、并发症、疾病发展等因素[2]。
(二)DRGs付费模式优势
DRGs付费模式与传统时期的项目付费方式,具有显著优势,集中体现在医院财务管理方面。首先,规避医疗保险费用超出预算,能够让有限的资金实现效益最大化目标。其次,利用医疗分级改革诊断方式,进一步优化了医疗市场。最后,DRGs付费模式进一步规范了医院财务管理,有利于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进而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治疗服务。总之,DRGs付费模式兼顾了医院、医保部门及患者三方基本权益,引进我国医疗服务行业,有助于推动我国医疗行业改革发展[3]。
二、DRGs付费模式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一)成本管理方面的影响
医保付费方式改革过程中,定额预付制度具有规避医疗费用超预算、降低医院成本等优点,成为付费方式改革的首选,对定点医院管理及医务人员产生了一系列影响。首先,医院管理方面。DRGs付费模式可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引导医院转变管理重点,开始重视医疗服务水平、医疗安全等管理[4]。其次,医务人员方面。DRGs付费模式可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引导医护人员认识唯有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才能得到与之相应的补偿;规范医生临床诊疗行为,促使其不断提升临床诊断专业技术,对患者进行合理诊疗[5]。
(二)收入管理方面的影响
所谓“医院收入”,指的是医院提供医疗服务取得的合法非偿还性资金,及其他活动合法所得和各部门经费。基于收入性质而言,医院收入主要分为四类,一是医疗收入;二是财政补助收入;三是科教项目收入;四是其他收入。DRGs付费模式之所以能够优选运用在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中,是因为DRGs付费模式立足于患者此次入院疾病情况预付足额费用,不再是原先的以入院后项目实际花费付费。对于医院来说,DRGs付费模式下,医院药品、检查等方面的收入,会有较大程度上的减少。同时,我国现阶段实施药品零差率,外加降低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收费标准,直接压缩了医院盈利空间。故而,DRGs付费模式下,医院收入管理面臨一系列新的挑战。
(三)经营管理方面的影响
DRGs付费模式下,医院与医保部门之间的结算,主要以医院入院患者人次、诊断对应标准为依据,倘若出现费用超支现象,超出部分不予补偿;倘若费用出现结余,归医院所有。医院为了实现结余最大化,会在给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时,自觉抵制不合理费用,例如:过度检查费用、临床诊断放大化费用等将会不断缩减,致力于诊疗和护理水平、降低医疗成本等管理工作。另外,医院经营管理会在DRGs付费模式影响下,主动摒弃规模扩张型管理模式,转变为质量效益型管理模式。同时,医院领导人员服务意识增强,主动进行医院管理转型,突出服务质量,以此推动医院服务质量、医疗质量等快速发展。
三、医院财务管理应对DRGs付费模式影响的应用良策分析
现如今,医院改革工作持续推进中,医疗支付保险改革作为改革重要内容之一,与医院发展经营经济效益息息相关。故而,为了保证医院经济效益最大化,推动医院健康稳定发展,需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实践中,予以转变财务管理观念等良策,保证与DRGs付费模式相关制度的顺利实施,保障医院经济效益。
(一)转变财务管理观念
DRGs付费模式下,医院财务管理部门相关人员需深刻认识到医院经济效益不再是依靠医疗服务数量予以保障,而是需要依靠提升医疗和护理水平及控制医疗成本等予以实现。因此,财务管理部门中的相关人员,需转变财务管理观念,立足于财务管理全局工作,在做好财务记账、报账以及核算等基本工作的基础上,需创新管理思路,适应DRGs付费模式。除此之外,财务会计需转型发展为管理会计,并改变财务管理重点,从原先结果转向为过程和结果,明确效益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积极推进与DRGs付费模式相匹配的改革措施,确保DRGs付费模式顺利实施。
(二)强化内部成本控制
首先,DRGs付费与临床路径结合。DRGs付费模式下,病种医疗费用均被医疗保险设定了定额标准,意味着医疗服务产品价格被确定下来。为保证医院经济效益,医院需树立产品倒推管理思想和作业管理思想,将DRGs付费与临床路径有机结合起来。所谓“产品倒推管理思想”,指的确定临床路径的基础上,优化临床治疗每一环节的成本管理。优化成本管理主要侧重检查、化验等费用的减少,适当增加必要的服务项目,制定出最佳治疗流程,并以此为依据,测算病种平均成本。然而作业管理思想指的是将一项服务或者一个产品合理分解为若干小环节,并将各小环节责任落实到具体部分或者个人。上述工作的完成,需医院各部门群策群力,共同探究出单病种最佳成本控制策略。除此之外,财务部门相关人员需第一时间内掌握入院患者实际费用支出情况,配合医务等部门,按照定额标准费用及时收取费用,降低患者拒付风险。其次,实施责任会计,加强内部成本控制。所谓“责任会计”指的是以责任为核心,按照分权分层管理方式合理划分责任,并与产品倒推管理和作业管理相辅相成,增强内部成本控制效果。另外,为避免内部成本管理责任,财务部门需指派专人专职负责监督和核算各层次成本管理执行效果,有效提高医院管理工作质量与效果。
(三)积极推行DRGs付费模式
近些年来,我国全国范围内进行 DRGs付费模式改革试点试验,全国各地纷纷积极推进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因此,相关部门需立足于DRGs付费模式改革试点经验,大胆进行创新,摸索出符合当地区域实际情况的医保支付制度,为推行DRGs付费模式夯实基础。例如:构建DRGs管理中心与数据中心,在医院、患者、医保部门三者之间实现信息共享的同时,可对不同医院的不同诊疗效果和服务效果进行横向比对,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医院进一步优化管理,促进医疗质量、医护水平的提高。另外,医保等职能部门,需围绕DRGs付费模式展开深层次探讨,明确DRGs付费模式改革方向、探索符合区域实际情况的医保总额预算控制指标,以此保证支付标准、总额预算指标等的合理性,进而保证DRGs付费模式的顺利实施。
四、结语
现如今,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日渐完善,全民医保时代已经来临,如何高效解决医保问题,需重视付费方式的改革。DRGs付费模式由于具有规避医疗费用超预算、降低医院成本等优点,引进医院财务管理中,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因此,医院财务管理人员有必要在明确DRGs付费模式优势的基础上,深刻认识DRGs付费模式给医院财务管理造成的一系列影响,紧紧把握医院财务管理重点,予以强化内部成本控制等良策,有效提高医院医疗服务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志,孙金金.DRGs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01):66-67.
[2]王毅.DRGs付费方式下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探索[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19):28-29.
[3]周晓梅,吴珂文,范振宙,刘瑞丽,江珊.DRGs-PPS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02):8-9.
[4]张伊嫚.浅谈DRGs-PPS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会通讯,2017(08):75-78.
[5]郭云波.DRGs-PPS支付模式下医院财务管理的应对策略[J].财会月刊,2015(23):48-51.
推荐访问: 付费 财务管理 模式 影响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