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性的二十世纪乡土建筑。
北雪村主席台
位于曲阜市小雪镇北雪村内。整体保存完整,纹饰较为清晰,青石上原刻的对联已被铲平,现作为北雪村委政务宣传栏。建于20世纪60年代,东西长4米、南北宽0.7米、高6米,整座建筑巾青石垒砌,建筑正上方刻五角星、麦穗,两边各有三面红旗。东侧上方刻“抓革命,团结紧张”,西侧上方刻“促生产,严肃活泼”,每块青石上雕刻有不同图案的纹饰。主席台是“文革”时期个人崇拜的一种特殊形式,“文革”之后大部分已拆除,留存至今的已很少见。
沙峨石门
沙峨石门位于栖霞市杨础镇沙峨村西南,为民围时期建筑。整座石门造型别致,保存较好,非常罕见,为栖霞市唯一发现的石门。石门基座为块石砌筑,块石之上以青砖砌圆拱,上部为波浪造型。
据调查,沙峨村西有一处称作“喇叭沟”的山地,是孙氏茔地,由于该村利。路正对茔地,因此产生了一些迷信的说法,为了避邪,村里出资建造了石门,希望以此可以挡住邪气,所以“石门”一名沿用至今。
西解甲庄曲氏节孝坊
西解甲庄曲氏节孝坊位于烟台市莱山区解甲庄镇西解甲庄村东部,建于清代。是当时利中的李九龄在京城做生意发家、又捐二品官后,由皇上御批为其寡母曲氏立的。牌坊由四根石柱、三根横梁组成,石柱底部各有一个长方形石基座,基座前后各有两个石雕龙,正中两石柱前60厘米处各有一石狮子立于方形石基座上。方形基座四周都有花样纹饰,石柱上部各有一个石狮子。横梁正面正中自右而左写着“旌表李钧妻曲氏节孝坊”,两侧各写“德重”“金玉”,反面相应位置依次写着“抚孤守节圣旨建坊旆”“冷似”“冰霜”。牌坊目前已经过两次整修。
灵山大街贞节牌坊
灵山大街贞节牌坊位于泰安市泰山区财源街道办事处灵山大街中段北侧灵山小区门口。占地面积约为12平方米,为两柱单门单楼石牌坊结构。牌坊长4米、宽67米、高3.9米,南面牌坊门楼下方有“圣旨”二字匾额,竖刻,字经37厘米。北面门楼下华板上有“旌表庠生刘妻聂氏坊乾隆二年岁次丙辰立”,字径10厘米,正书,横刻。两边石柱题刻对联一副:上联为“松筠成操一生芳节高千古”,下联为“柏舟矢志九天恩荣光万年”,字径10厘米,正书,竖刻。该牌坊为清代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所建。该牌坊是泰山地区很少见的贞节牌坊,具有较大文物保存价值。
平原县“忠字墙”
平原县新发现的一处“文革”时期极具代表肚的建筑一“忠字墙”,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该建筑坐落于平原县王凤楼镇东陈村丁字路口。据考,该墙修建于1969年春,历经四十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仍保存较好。
“忠字墙”主体高十米、宽六米、厚一米。南北两面原绘有毛泽东主席像,后被改为“认真读书,弄通马克思主义”和“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大字。两面分别刻有“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和毛主席诗词“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需激”的楹联。基座正下方南北两侧均雕刻有“毛主席万岁”字样,墙体两侧刻有“忠”字和葵花图案。
“忠字墙”是一个特殊时代、特殊背景下的政治文化遗存。在它身上凝聚了在那个特殊历史年代所构成的文化现象的烙印,也是一个历史时代的缩影。
推荐访问: 牌坊 影壁 现身 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