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PBL结合案例法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PBL结合案例法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3-11 08:35:18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针对微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结合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PBL)和案例法教学等方法,显著提高了微生物学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微生物学;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案例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2-0330-01

Application of PBL Pattern and Case Method in Microbiology Teaching

ZHENG Ai-fang

(School of Life Sciences,Anqing Normal University,Anqing Anhui 246011)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enthusiasm,according to the feature that microbiolog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human life,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several years" actual teaching experiences and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utilized multimedia,the PBL pattern and case method,the effect of microbiology teaching and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were greatly improved.

Key words microbiology;PBL pattern;case method;teaching

微生物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与许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多种学科,成为很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比如医学微生物、环境微生物、食品微生物、工业微生物等。微生物学的内容繁杂、逻辑性不强,相对枯燥,授课中容易给学生留下抽象、零散、枯燥的感觉[1]。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利用板书,老师讲,学生听。虽然现在多数高校都采用了多媒体,结合音频、视频增强了学生对微生物的感性认识,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的模式,仍然是填鸭式教学。现在大学生都能够熟练应用网络,大部分也都拥有电脑,查找一些视频和图片对于学生来讲难度不大,所以仅应用多媒体教学不能像以往一样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增强记忆力的催化剂,如何让学生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已经成为教学的当务之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结合案例法进行教学。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指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将学生置于积极的问题解决者的角度,让学生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从而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2]。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紧密,可以给学生提出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对学生循序引导,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并提高综合素质。

1 PBL结合案例法在微生物学部分章节中的应用

1.1 PBL结合案例法讲解微生物的种类、结构和特点

当前一些主要的微生物学基础教材中把微生物分成了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病毒等几章讲解,每一章中的微生物又分成几大类,教学内容繁杂、知识点琐碎、逻辑性较差,虽不难理解,但易混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比较容易感到枯燥,因为微生物种类繁多,如果不用“一条线”串联起来,各个知识点就会象一盘散沙,找不到重点。学生觉得不容易学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兴趣不高。为了让学生能够眼动、手动、脑动,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同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熟视无睹的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关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贯彻到学习、生活的实际行动中。笔者对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特点这一章节设计了如下的方法教学。

首先提出问题:怎样知道我们的环境中有微生物?怎么培养?培养出来的微生物是群体还是个体?你怎么判断?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提前1周把馒头、橘子、面包、鸡蛋、米饭、葡萄等几种不同的新鲜食品,分成几组,每组的食品种类以及每种食品的重量要求都相同,然后放置在干燥、潮湿、不通风等不同的自然环境中,观察并做好食品变化的记录,准备课堂讲解讨论使用[3]。

课堂上用多媒体把总结好的各大类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展现在屏幕上,让大家对各种腐败食品上的微生物进行初步观察,根据不同种类微生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并对其生境进行初步总结。既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也让学生学会了观察、总结和思考,同时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协作性。也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大家能够观察到他们所获得的微生物基本上都是混杂的,由此提出问题:怎么把混杂在一起的微生物分离开来,便于进一步研究?同学们首先想到的一般都是直接的方法,即会想到用显微镜一个个细胞挑出来培养。这时可以启发同学们采用间接的方法——通过得到单菌落这种纯种群体,由看不见的个体(单细胞)到看得见的群体(单菌落)这个间接方法。大家会思考、讨论通过什么方式来获得单菌落?讨论之后,给同学们讲解原理及一些发明这种分离方法的著名科学家的事迹和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的积极性。

1.2 PBL结合案例法讲解艾姆氏实验

在讲解艾姆氏实验时,可以利用水污染的照片,或者给学生提供化学品图片,提出问题:判断被污染的水体及这些药品是否具有“三致”性?学生会利用已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在学习微生物时,同学们已经有了遗传及生物化学等基本知识,这样他们会把各种知识融会贯通,让大家进行讨论并提问:怎样快速有效地鉴别这些药品或者被污染的水是否具有致癌性?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来解决实际问题。

找出几种较为可行的方法,然后给大家讲解艾姆氏实验是利用微生物回复突变原理来快速、准确、有效地解决这个实际问题的,并介绍艾姆氏实验发明者的事迹。这样学生们一方面了解到微生物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跟人类的密切关系,了解其对我们有利的一面及不利的一面。另一方面理解了微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比如生长速度快、繁殖快、适应广、易变异等特点的实际应用。

1.3 PBL结合案例法讲解传染与免疫

在讲解传染与免疫的课程时,利用图片等,让学生分析一些疾病和我们人类的关系。比如播放咳嗽、乙肝、手指被割伤、被狗咬伤、当前肆虐的埃博拉病毒等图片,让学生分析哪些具有传染性;哪些不具有传染性;我们应该怎么办;采取什么措施?

通过这些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增强了学生对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的认识,也加深了学生对日程生活中经常提到用到的疫苗的理解,及一些科学家对我们的巨大贡献,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世界实事的关心,将其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2 结论与讨论

相比较以往课堂上单纯的讲述法等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基本上全体参与,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促进了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即提高了观察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他们合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及动手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同学们提出问题并主动跟老师讨论问题的积极性。一些同学克服了课堂上发言的胆怯心理,增强了课堂上发言的信心和口头表达能力。总体来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对知识脉络有了清晰地理解,能把各个知识点连接起来,不再像一盘散沙,也提高了学习效率[4]。

3 参考文献

[1] 赵丽娟,曾怡,黄衍强,等.医学微生物学各论教学构建PBL案例教学法的探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5):695-697.

[2] 麦肯齐.麦肯齐大学教学精要:高等院校教师的策略研究和理论[M].11版.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12.

[3] 龙益.“神奇的微生物”教学案例[J].中学生物学,2007,23(9):40-42.

[4] 赵丽娟,曾怡,黄衍强,等.医学微生物学各论教学构建PBL案例教学法的探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5):695-697.

推荐访问: 微生物学 案例 教学中 PBL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