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循证检验医学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从浙江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实际出发,探讨分析基于循证检验医学新形势下实用性、可塑性和富有创新性的高级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循证检验医学;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7-0096-03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其概念是由加拿大麦克马斯大学的David Sackett教授等提出的定义,即“谨慎、明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最佳证据对每个患者做出诊断和治疗的决定”。[1]将循证医学的原则应用到检验医学中,即为循证检验医学(evidence-based labo ratory medicine,EBLM),它是基于循证医学的概念,通过临床实验室和临床科室更紧密的沟通,从而提高实验的实用性和有效性。[2]检验医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现代化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医学在更高层次上的结合,它是涉及多学科和多种技术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许多检验医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都来源于基础医学的理论,循证检验医学是临床检验医学发展的结果。[3,4]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100304医学检验专业新的培养目标提出:“本专业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在各级医院、血站及防疫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而传统检验医学课程体系内容陈旧,理论过深,忽略了思辨能力、创新能力、检验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不能适应循证检验医学飞速发展的需要。为此,实用性、可塑性和富有创新性的高级医学检验人才培养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一、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缺少循证检验医学环节
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医学院校开始了循证检验医学教学的探索,还没有正式开设循证检验医学这门课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明显缺乏循证检验医学相关课程群,缺少现代医学检测技术、实验室管理学、分析生物学和分子诊断学等部分方法学、新兴学科内容的融入。
2.缺乏人文素质教育
随着高校的扩招,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医学院校往往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过分注重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的培养。在实习检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部分学生言语粗俗,行为失范,缺乏一名检验医学生应该具有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3.缺乏思辨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
根据历年实习检查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评价,我们了解到实习生在学校时虽然机械地掌握了一些医学检验基本知识,但思辨能力低下,缺乏医学检验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对临床实践中碰到的实验现象,他们缺乏分析思考,判断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在实习过程中,他们只会按照带教教师布置的任务完成相应的内容,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创造能力。
二、教育改革措施
1.深化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完善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根据循证检验医学发展需要,完善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我校至今已有五届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基本分布在省内各大医院检验科,他们是根据前几轮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而成的。在修订医学检验专业培养方案时,除了征求用人单位意见、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意见之外,还可以广泛征求历届毕业生的意见。他们对教学计划最有发言权,可以提供一些实用性意见。在完善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过程中,我校对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初步改革和尝试。
(1)注重课程体系的总体设置,将循证医学思维的培养贯穿始终。医学检验课程体系共包含了五个课程群,即公共基础课程群、人文社科课程群、基础医学课程群、临床医学课程群和医学检验专业课程群。这些课程群间相互依存,互为补充,构成了科学规范、井然有序的课程群体系框架。以五年制医学检验为例,可以分三个阶段培养。
第一阶段:人文素质教育培养阶段,即公共基础课程群、人文社科课程群、基础医学课程群和优质选修课课程学习阶段,历时五个学期。此阶段的培养过程中,重点发挥我校以中医中药为主,医、管、理、工、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优势,注重“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引入循证医学思维,加强学生责任意识,提升学生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第二阶段:临床检验综合能力培养阶段,即临床医学课程群和医学检验专业课程群学习阶段,历时三个学期。此阶段充分发挥我校临床教学资源优势,加强学生临床检验综合能力的培养。坚持以创新思维和循证医学思维培养为主,把现代医学检测技术、临床实验室管理学、分析生物学和分子诊断学等部分方法学、新兴学科的内容融入此阶段,以适应循证检验医学新形势下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第三阶段:实践能力培养阶段,即临床检验实习阶段,临床医学和医学检验专业课程实践学习阶段,历时二个学期,另外还包含暑期专业劳动、暑期社会实践和暑期医院见习三个环节。在见习、实习过程中,重点开展临床检验技能培训和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此阶段充分发挥我校各附属医院的临床教学资源优势,注重医学检验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思辨能力,培养实用性人才。
(2)以第二课堂为抓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医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是本专业学生质量的重要标志。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增强有赖于实践教学体系的科学设计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规范管理。在新课程体系中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重组实验教学内容,对实验内容进行整体优化与筛选整合,突出循证医学思维的培养,建立涵盖临床生化、临床检验、临床免疫、临床微生物、临床血液学及分子生物学检验为一体的科学规范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第二课堂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以第二课堂为载体,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各类科技学术作品大赛、各类暑期小学期劳动、暑期社会实践等,可以弥补第一课堂教学的局限与不足,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科研设计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可塑性、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增加优质限定选修课,丰富循证医学思维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丰富循证医学思维的培养,要对医学检验专业限定选修课进行较大的优化,增加了限定选修课的类型和比例。新课程体系的选修课增加了方法性课程、人文社科类和专业选修课等综合素质课程,减少了与基础医学和专业课教学内容重复的课程。
2.利用生命科学学院开办医学检验专业优势,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
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是国内中医院校中较早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院所,科研氛围浓厚,坚持“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同时加大省级示范中心生物技术教学实验中心开放力度,让检验专业学生从大一开始就进入到实验室,充当科研助手、教学实验准备助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
3.充分利用实习医院教学资源,引入循证医学思维,培养学生的专业敏感性和对专业的认同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办学地处省城的优势,可以聘请省级或市级三甲医院检验科主任或具有高级职称的检验师为学院客座教授,组建高级检验教学组,让这些检验领域的专业人士深入教学一线,将检验医学最新研究的进展带入学校课堂,引入循证检验医学思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专业敏感性,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另外,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增进学生与医院检验科主任或高级职称检验师之间的感情,为将来能顺利实习和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校附属第一医院、浙一医院和浙江省人民医院实习的学生普遍反应,由于分管实习的带教教师或检验科主任就是平时上检验专业课的教师,一下拉近了实习生与检验科的距离。学生可以尽快进入角色,及早融入到实习单位的大环境中,为后期能留在实习单位工作或就业推荐提供很大的帮助。
4.增强专业英语、计算机分析和统计学等相关应用性课程的学习,培养实用性、可塑性医学检验人才
随着现代检验医学的迅速发展,专业英语、计算机和统计学等相关应用性课程在检验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满足医院对实用性和可塑性医学检验人才的需要,我校增加了专业英语教学,在国家取消学位与英语四级通过挂钩的大环境下,需要制定适宜措施,让学生意识到学习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增设专业英语培训班、专业外文文献检索和翻译讲座等方式,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同时,增加医学统计学教学环节,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到医院检验中心后从事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统计学和计算机应用基础。
5.增加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
人文素质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高级医学检验人才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应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专业课、实习实践教学环节中加强爱心和责任心教育,培养检验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以小学期劳动、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党员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义工帮扶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关注弱势群体、奉献爱心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并纳入德育考核。同时,在整个大学教学活动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动自发的提升人文素质的意识和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三、小结
总之,检验医学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为了满足循证检验医学发展的需要,为用人单位培养实用性、可塑性和富有创新性的高级医学检验人才,医学院校需要调整课程体系,充分利用教学各种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循证检验医学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Cartabellotta A.Evidence-based medicine.The transfer of research results to clinical practice.The Italian Group for Evidence-Based Medicine-GIMBE [J].Recenti Prog Med,1998,89(3).
[2]Kawai T.Evidence-based laboratory medicine-a new trend in laboratory medicine[J].Rinsho Byori,2000,48(3).
[3]万腊根,胡意.检验医学人才的培养[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9).
[4]王恩顺,李玉香.检验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J].Chin J Lab Diagn,2006,10(8).
推荐访问: 检验 医学 人才培养 新形势下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