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校在2010年开展《幸福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课题研究(省级立项课题),在幸福课堂的结构要素中提出:立足教材、研究教材、超越教材是开展幸福课堂研究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研究目前初中英语《GO for it》新目标教材和初中英语教师教材处理的现状,提出在英语教学设计中科学合理地选择与教材各功能话题相关的课外“佐料”,增添课堂“滋味”,解决目前教材使用中凸显的问题,让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活学活用,收获成功的喜悦,增强课堂的幸福感。
关键词:教材 佐料 美味 策略
一、 新目标教材资源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一)难以适应现阶段的学情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家长的文化素养日益提高,部分家长已经有了送孩子出国的计划和行动,他们对孩子的英语学习也日益重视。大部分家长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始通过各种途径教孩子学习英语,各小学也在小学低段开设英语课程,小学英语教学体系完善,专业英语师资力量完备(尤其是城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到位,为学生的英语水平的大幅度提升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再根据我校中小衔接调查数据显示,小学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较5年前已有很大的提升,部分小学毕业生的实际英文水平已经达到或超过初中生水平,学生的学情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初中七年级《新目标》教材的编排依然按照零起点的学生来设计,小学生在系统学完小学英语教材后,到初中依然要从26个字母重新开始学英语,第一学期出现的75%的单词在小学已出现过,句子和话题也是如此。学生普遍感到教材过于简单,收获不大。为了适应学情的变化,教师有必要对教材进行巧妙的处理,否则初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很难得到持续发展。
(二)滞后于英语语言的发展
我们生活在一个知识爆炸性成长的时代,今天英文单词大概有54万个,是莎士比亚诞生时的五倍。 语言是不断发展完善的,但教材的一些交际用语显得有些单一或过时。 如在新目标的预备单元的话题功能是打招呼用语,教材中的语言知识目标是Good morning.、afternoon/ evening .How are you ? I’m fine thank you .这种问候语在20年前我们已经学过,学生在小学阶段对此也早已烂熟于心,根据对学生的学情分析, 再将这些语言作为课堂的重点知识来教是毫无必要的。事实上,学生对母语国家的人与人之间的其他各种更地道的招呼用语并不熟悉.就如笔者的一位外教朋友所言,中国的学生,只要问他一句 “ How are you ?”,他不管自己是不是在生病,拼死也要回答 “I’m fine, thank you”,而不会根据具体情况变通.所以在这个单元教师可以就这个功能话题进行适当的拓展,让学生学习到更多常用地道的Greeting。让学生的语言在学过的功能话题的基础上扩展和提升。
(三)缺少地方特色和时代感
《GO for it》教材面向全国,难以体现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和时代特点 难以真正体现生活实景。而真实的情境恰恰是英语交际教学所需要的。学生在学校学习英语却不能很好的表达他们长期生活的场景,实为憾事。以杭州地区为例,新目标教材中几乎看不见杭州西湖十景的介绍,在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常用的词汇在教材中难觅其踪,如教材中有关饮食方面的词汇,难以满足学生表达现实中的一些常吃的蔬菜、水果 、调味品、地方特色小吃等等。同时教材编写的延后性注定教材不能将发生在身边的社会热点、新闻事件等编写在教材之中。因此教师对英语教材资源的拓展还应注意结合学生周围世界发生的事情,适时适地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端正学习动机。
二、初中教师在教材处理方面的现状
(一)公开课美味不“常态”
公开课,特别是省市级别的公开课,执教者常常要花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去收集和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同时其背后的庞大的智囊团也会投入大量的精力参与其中。可想而知,从中筛选出来的课外佐料是何等的高质丰富,美味课堂也能水到渠成,为常态课提供了优质教学资源,但是公开课毕竟不是常态课,平时教师如何在常态课添加佐料,和公开的美味课堂相媲美?
(二)常态课过于“原生态”
由于各种原因,一些教师的常态课堂教学仅仅停留在教材中的知识目标的教学和操练。思路总局限于教材本身,缺少对教材内外的资源的整合,常态课的教学环节设计和实施缺乏一定的拓展,过于“原生态”,学生的英语能力很难得到提升。在词汇教学方面,仅局限于教材中的新词的词义教学,少数教师将词语的过度解释和语法知识的过度深化误认为是拓展延伸。在对话教学方面,止步于巩固操练:在对话教学中,有的老师到学生能背诵课本中的对话时就停止了练习,认为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学习了一些语言结构后不会根据实际情境灵活运用,而往往拘泥于书本上的现成内容。在语篇教学方面,教师过多的强调教材语篇的熟悉,理解以及语篇中的知识点的讲解和运用,语篇教学中缺乏人文,科学,德育的拓展和延伸。
(三)课外营造氛围、课内孤立教学
随着英语教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教师也逐渐意识到营造英语学习氛围的重要性,如观看英语原版电影,开展英语游戏, 英语话剧表演,口语竞赛,开办英语周等,这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围绕单元话题和功能教学去恰当选用合适的课外资源为单元教学服务明显不足,课堂教学依然与课外资源处在一种半脱离状态或完全脱离的状态。
以上几种现象反映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少新的信息输入和情境设计,牵强附会地增添一些难度较大但意义不大的内容。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身心的参与,重视直接经验,努力改变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状况。所以初中英语教师应该思考在常态课设计上如何围绕单元的功能话题上适当添加一点“佐料”,把周边环境中能为单元有效课堂所用的,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的东西科学合理地吸收到课堂教学中去,让以往枯燥乏味的课堂变成鲜美的精神大餐。在教材单元教学中适当增添一点相关“佐料”,在课堂上适当拓展是很有必要的,拓展围绕话题 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拓展突出运用,可体现交际价值;拓展体现活动,可增添课堂活力,拓展再现生活,可提升文本价值。
三.有效拓展策略
(一)有效拓展的内容:“佐料”的选择(具体内容详见附件中的表格)
佐料常规解释:在食用时,为增添滋味而蘸用(拌用等)的调味品。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是如果巧妇只有米,没有佐料,家人全部跟着吃白米饭的感觉一定糟糕至极,吃饭也变成了一种痛苦,营养和健康成也为了一种空谈.同理,在实际英语课堂教学中,如果单纯的教授教材,英语课堂就如白饭般寡淡无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英语综合能力也成了泡影。因此围绕单元教学的各类目标,选择多样美味的“佐料”资源势在必行,笔者以为选择佐料可以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东西方文化:可以从中西文化差异、 地方乡土文化中合理选择和单元教学目标相关的“佐料”为课堂教学拓展服务,也可将和单元功能话题和教学目标相关的英语格言、警句、谚语、经典语录、背景故事等用于课堂教学设计之中,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案例:教学
2.时尚热点新闻:组织时尚新鲜的英语活动,使学生体验和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常规的知识落实和固有的教学模式往往是“知识灌输”或“知识移植”,无法激起学生质疑、调查、探究的欲望。笔者围绕着每个单元的主题准备一些相关的时尚内容,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不但活跃课堂气氛,还激发了学生积极用英语交际和思考的兴趣。在浙派名师课堂展示活动中,教师在初三Unit 9 When was it invented?的导入阶段,巧用苹果手机及其首席设计师乔布斯作为话题引入被动语态:Who were they invented by ? Where were they invented? 这个话题正是当前学生谈论的热点,既抓住了学生的心理又巧妙的通过乔布斯去世的热点新闻很自然地引入到本课的主题。学生立即兴奋积极的参与话题,达到了极好的课堂效果。
3.明星或影视资源:一些影视资源在教学中运用恰当能起到很好的教学和教育效果。如七下《I want to be an actor》language goal :Talk about jobs.笔者在教学这一单元之前将历年的《感动中国》的视屏按照职业分类剪辑,配以英文解说,播放给学生们看,学生感动之余,不仅说出了自己的理想职业,还丰富的陈述了选择的理由:I want to be a teacher like Hu Zhong and Xie Xiaojun because…等 ;如在教学“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有位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围绕这一主题,准备了一些学生熟悉的著名人物的幽默漫画像,首先请学生们猜测这些漫画像是谁,再让学生们分析“what are the features of these famous people? Why do you laugh at them?”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不但提高了他们对漫画的审美能力,而且也加深了对“humorous、brave、 regard problems as challenges”这些积极的人生态度帮助解决问题的进一步理解。
4.学生生活实景: 教师应注意在任务活动设计的时候添加真实任务:如在学习Food这一单元时,笔者在前3课时,有意将学生常吃的一些蔬菜,水果和杭州特色小吃的名称添加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记住这些词汇,然后在Section B最后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真实的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本单元的句型结构讨论自己喜欢的食物,并做一个report ,给学校食堂写一封邮件作为膳管会做参考。这时学生头脑里已经有了真实丰富的材料,又涉及学生在校午餐质量的改善,学生有话可写,踊跃投稿。
5.音乐、舞蹈 体操或游戏:在众多的公开课中,由于大部分老师是借班上课,学生的紧张感,与教师的默契度直接影响课堂效果。这时,课前的热身活动显得特别重要,很多有经验的老师为了拉近师生距离, 舒缓紧张情绪,在上课前的1-3分钟内和学生一起欣赏音乐,或播放视屏,或做个心理小游戏来进行热身活动, 并巧妙的用这些形式导入新课。笔者在语言教学中,设置一些猜谜游戏,形成一定的信息沟,既增添了语言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又对目标语言进行真实的交际训练,这种方法常常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热情。
6.体验式的实验、绘画:2011年春季浙派名师在教学<
(二)添加课外“佐料”的原则和方法
1. 以单元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确定“佐料”的内容:拓展材料的选择应该与单元话题功能相联系。通过细致研究单元三维目标,准确合理选择材料,为教学目标服务,从而使课堂呈现出多种味道,否则选材的意义就不大。 同时选材的内容必须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
2. 以学情为基础,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的容量确定“佐料”的量:在选材上,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所教学生的水平,确定添加“佐料”的量。选材过于高出学生实际可接受的水平,会导致学生望而生畏 ,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容量大小以及个人教学风格和节奏来把握“佐料”量,过多或过少,可能口味过重或过淡,都会使“美味”课堂成为空谈。笔者初一上学期在进行《What color is it 》单元教学时,考虑到学生在小学阶段早已熟悉color的描述,因此笔者增添以颜色为核心的习语和颜色在英语国家所表达的含义:如 I feel blue today;black sheep。在教学以动物话题的单元时,笔者增加了与动物有关的习语、谚语格言警句、故事。
3.根据教学环节的需要和材料的特点确定添加“佐料”的时机:根据单元教学的三维目标选定好材料后,教师应根据材料和教学环节的特点来确定用在课前的热身环节,还是用于导入、操练 任务环节。一般公开课或下午学生很疲倦的时候可以考虑选择心灵体操游戏或歌曲来进行热身活动以改善学生上课的精神面貌。在任务型活动环节可以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场景选择拓展内容等等。 同样是一首英文歌曲,如果是为了导入的需要,就应该研究英文歌词与教学目标的相关性来联系,通过学唱歌曲,很自然的导入到目标语言。如果为了进行课堂反馈性检测,可以把歌词当中的语言现象作为检测反馈的内容。
4.根据整个教学环节设计的重心和节奏把握 “佐料”的添加形式: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影视作品、歌曲、故事一样,有铺垫、有轻重缓急 有低潮也有高潮。同样一份材料不同的教师,不同教学情境,所用的形式和时机是不同的。同样是一首歌曲,有的老师可能会以音乐的节奏来用于课前的热身活动,也有老师用于听力教学环节。比如在进行job这个单元的教学时, 教师给学生一张不完整的歌词,其中将job与有关的词汇挖空。然后放歌曲,让学生将歌词填写完整,再接着学唱这首歌曲。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练习听力,又可以感受到美妙音乐,一举两得。如学生所熟悉的歌曲录像,在导入阶段使用,让学生熟悉各种工作种类,导入有关工作的英文词汇。也可特别截取学生熟悉的歌曲的录像中的几个工作场景的画面,要求学生“给画面配音”、并进行编对话竞赛,这样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四、添加课外佐料对英语教师的诉求
1.教师需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延伸拓展是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步骤,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围绕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英语运用能力展开,同时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为本,必须不断更新所使用的拓展材料。不能为了图省事省时而采用以往用过的教案进行教学。
2.教师需不断研究教材。初中教师必须研究小学英语教材中各个单元的功能话题和语言目标,再根据中学教材的特点决定需要添加什么、什么时候添加、添加多少量等问题。
3.教师要“读懂”学生,研究学情。教师要了解现有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生的个人学习风格等情况,有助于确定“佐料”量与层次
4.教师需保持对语言的敏感性。教师要不断吸取新的语言元素,对中西文化的差异要敏感;教师还要要关注社会热点,学会利用报纸、网络资源为教学服务,选用的课外“佐料”必须是“行货”,应该包含以英语为母语者在现实生活中使用的词汇与表达方式。
5.教研组需加强素材库的建设。教研组或备课组或任课教师要有建立相关的资料库或校本课程的意识,如果一个学校建立完善的资料库或校本课程,并根据时代的特点不断更新,那么学校的英语教学模式和水平就会得到稳定。
实践表明:英语教学中如能巧添课外拓展材料这一“佐料”,课堂会更加“美味”!师生共同享受精心设计的“美味”大餐,实现师生双赢的幸福英语课堂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上官子木《教育的国际视野》[M] 2005
[2]李 磊《公开课利弊谈》[OL] 2011-11-14
[3]邹莲群 《浅谈初中英语的拓展延伸教学》[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1)
[4]周慧红《新目标教材话题乡土化得实践与探索》[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7)
[5]钱希洁《语篇教学拓展活动应当关注什么》 [J] 《中小学外语教学研究》2011(10)
[6]崔刚《中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渗透》[J]《基础教育外语学研究》2010 (1)
[7]王云华《英语课堂中语料输入的真实性与教学过程的真实化》[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 (4)
附件:列举部分单元话题课外拓展内容:
推荐访问: 佐料 选课 美味 营造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