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高职教育特色与创造核心竞争力

高职教育特色与创造核心竞争力

时间:2022-03-12 11:08:4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根据核心竞争力理论,结合高职教育课程理论的发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内容。教学模式要突出流程、工作任务、模拟演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现场教学,并且注重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形成良性的教学互动效果,创造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教育;核心竞争力;教学模式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11—058—02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下,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有明显的区别。二者不但录取分数不同,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质量不同,而且培养方向与就业期望不同。在高职教育中应突出高职特色,实用为上,动手能力为上,适应职业岗位为上,创造高职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使高职学生在市场中有自己的竞争优势。

一、核心竞争力的理论观点

竞争力首先是对企业提出的观点。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利用自身的资源,发挥协调技能和综合技术,以适应环境并进入更加广阔的市场,从而为客户提供显著利益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其他竞争者很难模仿的。如果把企业比喻成一棵树,树干和粗大分枝是核心产品系列,那些分枝上的细小树枝则是企业各部门,树叶、花朵、果实是企业的终端产品,树根为其各部分提供养分,它的稳定性就是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成功取决于其独有而很难为其他机构模仿的特征。

高职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其所教育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环境,快速适应企业岗位需求,充分发挥所学知识,为企业发展带来明显的效益。学生的这种快速适应、实用的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高职学生要比本科学生更加实用,更加踏实,有其无法复制的素质。

二、高职教育课程理论发展轨迹

世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的发展,是一个由技能模块课程、能力本位培养、培训包和核心阶段课程、英国BTEC课程向学习领域课程演变的过程,一个由模块课程(理论和实践)、宽基础活模块课程和项目课程逐渐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转变的过程。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的名称和内容来自职业行动领域里的工作过程。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导向,从工作过程出发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它注重岗位针对性与综合性的结合,突出实践教学在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体现实践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可以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工作过程、案例分析、岗位模拟等多种形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习领域课程由若干个学习情境组成,这些学习情境都是关于项目、任务、案例等,运用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包括引导文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等,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具备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三、以“外贸英语函电”课程为例分析高职学生人才培养特点

“外贸英语函电”是一门将英语与外贸业务知识相结合的专业英语课程。它涉及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等多个领域,是商务英语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学习的核心专业英语课程,也是外贸业务人员应掌握并需灵活运用的不可或缺的技能。该课程将基础英语、专业英语和国际贸易专业知识三者有机结合,通过系统地学习外贸函电的格式、术语、常用句式及其行文方法,培养学生在外贸业务活动中正确使用书面英语的能力。通过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练习,让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能够运用专业英语技能独立履行外贸岗位职责,从而培养学生用英语信函处理业务的综合技能与素质。正确掌握外贸函电英语的基本知识,并熟练地加以运用,是外贸业务员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外贸英语函电”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技能来说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

在教学准备与教学目标确定上,根据高职学生特点,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而且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实现对传统教学设计的传承与创新,以备教材(知识点)、备社会(与社会关联知识)和备学生(因材施教)的“三备”进行教学准备和确定教学目标。

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中,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工作过程、案例分析、岗位模拟等多种形式的工学结合模式。教学程序通过提出任务、知识辅助、技能技巧、模拟训练等四个步骤实施。提出任务要求教师首先在课堂上提出与函电工作任务紧密联系的学习性任务,使学生听课与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感;知识辅助要求教师讲述完成任务要用到的语言和业务知识原理,强调理论知识的“够用”,以辅助工作任务的完成,对外贸专业知识、写作技巧、信函标准等进行说明;技能技巧是针对练习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语言单项练习;模拟训练是学生按教师的要求进行仿真业务练习,教师以外贸活动模式制定活动方案,模拟活动的形式应多样化,通过角色扮演、分组讨论、摘要复述、网络和多媒体软件练习相结合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教学模式中,第一,突出贸易流程。根据社会、企业和顾客要求,运用资讯、计划、实施、评价进行工作任务分析,采取包括接受、规划、实施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行动步骤,包含对象、手段、方法、组织、产品、环境等六个工作要素,以项目、任务、案例等教学方案完成外贸流程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第二,突出工作任务。在确保以学生为中心,又不否定教师组织者、咨询者、引导者地位的同时,依照工作过程对任务进行设计。按照外贸业务相关工作任务,根据开发的外贸实训课程标准,将外贸函电实践教学划分为六个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都是一个工作过程,将实践教学内容同外贸业务实践联系起来,避免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相脱节。第三,突出案例实践教学。选择不同情景下的外贸函电的样信,供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后使用。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自行提出应对方法,书写出合理的函电,锻炼实际操作能力。第四.突出模拟演练。根据外贸业务工作岗位特点,结合先进的外贸软件,采取分组模拟交易,分别扮演进口方、出口方、银行、物流、保险、商检模,拟外贸流程,进行分组工作,让学生亲自参与国际贸易交易过程,完成外贸交易的相关函电工作.体验真实的交易环节,提升学生外贸函电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第五,开展外贸企业现场教学。将外贸函电列入学生的专业实习内容。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和外贸业务员交流,实际书写相关函电。同时根据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不断改进实训方式和实训内容。第六,课程实施一体化。就教学过程而言,做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结合,学生心理过程与行动过程的一体,知识汲取过程与贸易流程的一体,也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真正凸显学习者中心地位。就教学场所而言,做到传统教室、多媒体教室、仿真实训室三者结合。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第一,任务驱动教学法。首先引入任务,提出应学习的知识点,然后提出解决方案,最后总结提高。引入贸易环节的不同任务,提出相应的短语和句型,分析信函结构,运用解决方案完成贸易各环节的具体任务。第二,情景模拟教学法。针对每一贸易环节,设定买卖双方,通过情境创设、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剧情演绎、最后总结评价,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在贸易过程中的洽谈倾向性,以适应各种贸易岗位需要。第三,课内分散实训教学。通过课堂知识讲授、结合案例教学法(分析样信)、启发引导教学法(提出问题,询问学生是否有其自己的解决方法)、头脑风暴法(设定问题,要求群策群力,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比较并选出最优方案)开展函电的实训练习,不仅提高写作能力,而且锻炼解决贸易环节不同问题的能力,增加课程的内涵。第四,分组讨论法。学生对实训的内容经过案例分析、汇总归纳要点后,互相进行交流,并提出问题。第五,现场教学。教师结合真实案例,让学生走进企业工作岗位,就贸易过程的重点环节进行系统讲授,针对学习性工作任务,指导学生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方法,就商务函电写作提出风险防范建议。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采用网络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模拟情景进行综合训练。合理运用案例教学、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实践性教学等教学法,突出重点,侧重难点,把握好新知识的应用。通过课堂讲授、网络业务模拟、贸易软件模拟、合作企业见习的方式,强化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增加综合性、设计性、调查性的学生作业,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

此外,在处理师生交互关系方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引导学生整合书本知识与相关企业实际,根据学生知识、阅历与认知规律心理特征,进而指导学生适时归纳,提升提炼,实现教学目标。在强调知识联系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是优化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教师以提问、启发、指导、答疑、总结等形式组织教学,依据练习中的问题,通过讨论、交流、写作、竞争等形式,启发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并得出结论,从而推动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最终实现教学的双方互动的良性教学效果,增强高职学生核心竞争力。

推荐访问: 核心竞争力 特色 创造 高职教育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