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肺栓塞的诊治进展

肺栓塞的诊治进展

时间:2022-03-14 08:15:49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目的:通过对PE的诊治,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分析PE病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各种检查对PE的疗效指标。并分析多种治疗方式对PE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方式分为一般治疗、抗凝治疗、溶栓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肺动脉取栓术。针对PE临床表现的不同、各治疗方式疗效不同,各有利弊。结论:临床医师应熟练掌握PE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提高诊断意识及诊断水平。

[关键词] 肺拴塞;PE诊治;效果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PE)是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引起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其临床特征以肺循环及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1]。近年来,对PE的诊治研究的不断深入,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和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

1.1病因和危险因素

PE发病率很高,在美国是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居于第三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达10%,仅次于肿瘤和心机梗死居于第三位的临床死因[1]。血栓性深静脉炎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其主要原因,60~85%的栓子来源于下肢静脉和盆腔静脉[2]。其次是心肺疾病和恶性肿瘤,国内以肺癌、消化道肿瘤多见,国外以胰腺癌多见。其他病因有长骨骨折致脂肪栓塞、口服避孕药、意外事故和减压病造成空气栓塞、寄生虫和异物栓塞等。危险因因素包括血液淤滞、静脉系统内皮损伤和血液高粘状等。原发性危险因素常见有V因子突变、蛋白C缺乏和抗凝血酶Ⅲ缺乏等。继发性危险因素常见有[3]:①创伤、骨折、外科手术;②各种原因的制动或长期卧床、长途航空或乘车旅行;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血液粘滞性过高、克隆病;④基础疾病: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机梗死、肾病综合征、恶性肿瘤;⑤口服避孕药、妊娠、产后期等。

1.2临床表现:

PE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以从无症状到猝死,故误诊率高达70%以上[4]。症状严重程度取决于栓子的大小和数量,是否存在其它心肺疾病及血栓溶解的快慢等。PE典型三联征,即突发呼吸困难、胸痛及咯血不足30%[5]。主要症状有:突发性呼吸困难,活动后加剧;胸痛,多为胸膜性疼痛;咳嗽咯血,晕厥、腹痛、焦虑等。突发晕厥可以是PE的唯一首发症状,其发生率约为11%~20%,其中有约30%表现为反复性晕厥[6],是由于大块血栓阻塞50%以上肺血管引起。主要体征:心动加速、紫绀、低血压或休克、肺部湿性罗音、哮鸣音或胸膜摩按音,颈静脉充盈、肺动脉第2音亢进、奔马律等。胸膜性疼痛、咳嗽或咯血多见外周小栓塞;呼吸困难、晕厥或紫绀常多见较大面积的PE。紫绀和低血压或休克多因巨大栓塞引起。

2 各项检查及临床意义

PE诊断依据,有存在PE的易发因素的患者,尤其是有下肢静脉栓塞表现者,有以下临床表现者应疑为PE:(1)突发原因不明的气促、劳力性呼吸困难和紫绀,又不能用原有的心肺疾病所解释。(2)突发肺梗塞三联征。(3)不明原因的急性或进行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可伴有休克、昏厥或心律紊乱。(4)基础疾病急剧变化或肺炎样表现,但经过抗感染治疗无效,或者不明原因的急性胸膜炎等,亦要注意PE的可能性。考虑有PE的可能时,需要进行各项检查来明确诊断,影像学检查是PE诊断的主要依据[7]。

2.1 D—二聚体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降解物,反映体内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标志物之一,其敏感性高达92~100%,特异性仅为40~43%[8]。主要用作排除诊断,若其含量<500mg/L,可排除低、中危PE。

2.2心肌生化标志物

主要用于PE的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价[9-10]。PE患者血心肌肌钙蛋白水平和心肌损伤程度与临床预后呈明显正相关,肌钙蛋白水平升高的其死亡率是其正常的5倍。B型利钠肽>150pg/ml,提示病情危重,心肌损害严重。肌钙蛋白和B型利钠肽联合检测,更有利于对发病时血压正常的患者进行临床危险分层。N未端B型尿钠肽前体<600ug/L的患者临床预后好,而<600ug/L,且肌钙蛋白<0.07/L,死亡率为3.7%。N未端B型尿钠肽前体≥600ug/L,且肌钙蛋白≥0.07ug/L,死亡率则高达33%。

2.3血气分析

肺血管床堵塞达15%以上即可出现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增大。其对PE诊断只有参考意义。

2.4心电图

80%PE有右心室负荷过重的心电图改变,表现为V1~V4T波倒置和ST段改变。在确诊PE中有约15~25%有典型的S1QⅢTⅢ[11],这一特征性表现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常在发病后14天内消失。有研究者认为胸前导联的T波倒置不仅可作为早期诊断PE的指标,还可作为判断PE严重性和评价溶栓疗效的指标[12]。

2.5胸部X线

80%PE在发病后12~36h或者数天内出现胸部X线改变。主要表现为栓塞区肺血管纹理稀疏或消失、肺野透亮度增加;肺野局部浸润性阴影,常为尖部指向肺门楔形阴影;右室增大;或伴少量胸腔积液等。PE的胸部X线征象无特异性,但对疑似PE提供线索和帮助鉴别引起呼吸困难的其他肺部疾病有意义。

2.6超声心动图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

超声心动图是检出右心系统和近心端肺动脉内血栓较为准确的方法。一但获得血栓的直接征象即可确诊PE。直接征象为发现肺动脉的近端血栓或右心血栓。间接征象为:右室壁局部运动幅度降低、右心室和(或)右心房扩大、室内隔左移和运动异常、近端肺动脉扩张、下腔静脉扩张等。发现间接征象,可提示或高度怀疑PE。超声检查可以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为PE诊断提供间接依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测PE的敏感性达到80%,特异性达100%。血管内超声技术已开始对应用于PE的研究,动物体内研究结果显示,其诊断PE的敏感性达到100%[13]。

2.7螺旋CT及CT肺血管造影

可清晰显示段以上肺动脉内的栓子,对段及段以上肺动脉的血栓栓塞具有确诊价值。但对亚段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有限。多排螺旋CT扫描速度更快,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有研究者认为,64排螺旋CT动脉造影可作为临床疑诊PE病例的首选检查方法[14]。

2.8 MRI检查

MRI对段以上肺动脉内栓子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对外周肺动脉显影不良,其临床诊断价值与螺旋CT相似。优点是不用碘造影剂,适用于碘过敏者患者;同时可进行双下肢深静脉显影,发现DVT的证据。MRI不仅能显示肺动脉,且可鉴别新旧血栓,为溶栓方案提供依据。同时MRI还能够观察血流动力学及肺动脉压的变化[15]。缺点是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不如螺旋CT。

2.9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

是PE的重要诊断方法,典型征象是呈肺段分布的肺灌注缺损,并与通气显像不匹配。灌注扫描结果正常,一般即可排除PE。肺灌扫描结果不正常,胸部X线正常或出现区域性肺纹理减少与肺血管分布不均,可支持PE的诊断,加上下肢身静脉血栓检查阳性,PE诊断可成立[13]。

2.10肺动脉造影

以前被认为是PE诊断的金标准。因血管造影是有创检查,其并发症可能有致死的危险。无创性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有同样的的诊断价值,故目前临床上较少使用,仅用于一些疑难患者或需要介入治疗的患者。

3 治疗方法的效果及预后

3.1一般治疗

凡确诊或高度怀疑PE患者,应严格监测生命征,绝对卧床休息。严重胸痛、焦虑者给予止痛镇静处理,低氧血症和休克者予吸氧或机械通气及抗休克治疗。

3.2溶栓治疗

溶栓是PE的主要治疗方法,可迅速溶解部分或全部肺动脉分支内的血栓,恢复肺组织再灌注,减少严重PE患者的死亡率和复发率。溶栓治疗时间窗为发病后14d内,出现症状后48h内溶栓可获最大收益,但症状后6~14d溶栓仍有益。其适应证:大块肺血栓栓塞症。如没有禁忌症,要积极迅速进行溶栓治疗。其绝对禁忌证:有活动性出血和近期有自发性颅内出血。其并主要发症是出血,发生率为5%,致死性出血发生率约为1%。常用溶栓治疗方案:①尿激酶:首次负荷量4400IU/kg,静注10min,随后以2200IU/(kg·h)持续静滴12h,是国内常用方案。②链激酶:首次负荷量25000IU,静注30分钟,随后以10000IU/h持续静滴24小时。链激酶可出现过敏反应,应注意观察。同时6个月内不宜再次使用。③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50~100mg持续静脉滴注2小时。

3.3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是PE的基础治疗。非大面积PE患者都应积极予抗凝治疗,大面积PE先行溶栓治疗,后使用抗凝治疗。其禁忌证:活动性出血、凝血功能障碍、未予控制的严重高血压等,其主要并发症是出血。常用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①肝素:作用快,予3000~5000IU或按80IU/kg静注,继之以18IU/(kg·h)持续静滴,最少连续5天。开始治疗最初24h内每4~6h测定APTT一次,根据APPT调整剂量,尽快使APPT达到并维持于正常值的1.5~2.5倍,达稳定治疗水平后改为每天测定APPT一次。如使用中出现血小板迅速或持续降低30%以上,或血小板计数<100×109/L,停用肝素。②低分子肝素:具有血浆半衰期长、可皮下注射、生物活性高、剂量效应关系容易预测等优点。一般根据体质量给药,每天1~2次皮下注射,疗效与普通肝素相似,但不需检测APTT和调整剂量。③华法林:华法林属香豆素类口服抗凝剂,为维生素K拮抗剂。其起效较慢,需要数天时间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初始剂量为3.0~5.0mg,开始与肝素同时使用4~5天,当连续两天测定INR达到2.0~3.0时或PT延长至正常值的1.5~2.5倍时,即可停止使用肝素,单独口服华法林。抗凝疗程因人而异,特发性PE及继发于可逆危险因素者华法林治疗至少3个月,此后根据风险获益评估决定是否需长期抗凝治疗。首次发作且出血风险低,有复发可能,但无诱因的PE患者,均推荐长期抗凝治疗;PE合并肿瘤者应使用低分子肝素3~6个月,然后长期使用华法林直至肿瘤治愈。长期抗凝治者INR>3.0时出血危险增大,应停服抗凝剂,口服或注射维生素K:1~2mg,有严重出血者应静脉注射维生素K和新鲜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16]。

3.4介入治疗和外科肺动脉取栓术

介入治疗包括导管血栓吸除术、导管导丝碎栓术、经皮导管肺动脉局部溶栓术、局部机械消散术、球囊扩张碎栓术、支架植人术。1998年召开的国际PE研讨会提出介入治疗条件[17]:急性大面积PE;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溶栓治疗失败或有禁忌;有经皮心肺支持禁忌或不能实施;有训练有素的介入医师队伍。外科肺动脉栓子摘除术用于:大面积PE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溶栓治疗失败;有溶栓治疗禁忌证的患者。有报道显示,接受介入检查和治疗的患者院内病死率为11%,未接受者病死率达45%,说明了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重要性,但也存在较高风险,应权衡利弊,严格掌握适应证。

PE是一种常见心肺疾病,具高发病率、高误诊率、高病死率的特点。常规尸检PE发现率为52~64%[18]。生前确诊率国外为10~30%,国内仅为7.8%。凡能及时诊断和治疗的病人死亡率为7%,而延误诊断死亡率为60%,其中33%于发病后1小时内迅速死亡[19]。因此临床医师应熟练掌握PE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提高诊断意识及诊断水平,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61.

[2]焦传军,陈阳.肺栓塞的病因和发病机制[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7):187-189.

[3]蒋建文.肺栓塞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2):2399-2400.

[4]梁振宇,蔡绍曦,佟万成等.肺栓塞首诊失误原因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2009,21(3):509-511

[5]胡志东.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治疗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73-74.

[6]史文冰.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肺栓塞13例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5):713-714

[7]司斌,胡振红,曾群丽,等.不同影像学方法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价值[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7,6(3):201-204.

[8]凌宙贵,明莫瑜,刘卫等.D—二聚体阴性排除肺栓塞的临床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诊疗杂志,53(3):263-264.

[9]庞羽中,徐欣.肺栓塞相关性心脏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循环,2009,13(5):447-449.

[10]张冬,王慧敏,何慧洁等.脑钠肽对急性肺栓塞预后的评估[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21):3334—3339.

[11]田新,杨鹏.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临床新医学,2009,2(5):534-535.

[12]杜淑珍.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2010,24:161

[13]何炼图,汤庆.超声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与疗效评估中的作用[J].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0,16(3):278-280.

[14]苏剑,王彬生,石宁.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肺栓塞的临床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1,17(3):105-106.

[15]郭景财,郑向红,陈炜等.核素肺灌注显像对急性肺栓塞的临床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12):1522-1524.

[16]杜春华.肺栓塞的药物治疗.山东医药[J].2010,50(3):107-108.

[17]成炜,于文成.肺栓塞的介入治疗[J].山东医药,2010,50(3):109-110.

[18]张欣,于文成.肺栓塞的诊治进展[J].山东医药,2010,50(3):106-107.

[19]罗慰慈.现代呼吸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5:653.

推荐访问: 诊治 进展 肺栓塞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