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浙江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全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浙江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全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2-03-14 11:11:55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馞8M4N}i|z׽]׍ۭ=;wnߍ5;Ӎ9ix㽴5Ow{m5m6it}6m5ӽu9]6i总结推广好经验,褒扬先进,使广大群众、企业了解和支持审改工作。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广泛征求、积极采纳各方意见,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审改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继续简政放权,做到能减则减、能放则放。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需求,继续清理、精减省级行政审批项目。不断扩大基层管理权限,做到真放权、放实权。强化协同配合,完善和落实改革配套措施。主动做好国家部委下放职能权力的对应衔接,加强对市县政府的指导协调,保证国家、省下放的审批项目“放得下、接得住”。

(三)加快简化审批程序,切实提高审批实效。对于保留实施的审批项目,要在合法的前提下规范审批行为,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间。全面推进并联审批,加强部门内部、部门之间的统筹,提升一体化运作水平。推进审批重心前移,充分授权窗口行使审批事项办理职责,一般形式性审批事项即时办结,复杂事项限时办结。加快制定行政审批的详细规范和标准,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自由裁量权。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强化事后监管,严格责任追究,防止行政审批事项取消或简化后监管职能的“缺位”或“不到位”。

(四)大力推进中介机构改革,形成公平竞争的中介市场秩序。加快改革行政部门与中介机构的管理体制,实现政事分开、利益脱钩。积极培育社会中介组织,放开中介服务市场,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举办各类服务机构。进一步降低中介服务收费,简化中介服务流程。按照优胜劣汰、能进能出的要求,加大规范管理和考核力度,加强行业自律。

(五)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建立严格准入机制,对新设行政审批事项,充分论证和听取意见,认真审核,防止“边减边增”。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定期评估审批项目实施情况,及时予以取消和调整。强化监督检查,建立审改工作绩效评价机制。加快建立网上办理、信息共享、电子监察一体的全省网上办事大厅,推广和完善网上审批。积极探索集中审批。

(六)加大法规规章清理力度,加强法制保障。继续加快清理涉及审批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及时提请省人大常委会修订地方性法规。各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论证,做好地方性法规修改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对涉及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事项,要主动与国家部门沟通、协调,积极向国务院争取在行政审批度改革方面的先行先试。

附件1:

浙江省企业投资环境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浙江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目前,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正在深入推进。为全面了解我省企业投资环境,掌握我省审批制度改革进展情况,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联合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于4月15日至5月10日对全省11个设区市、90个县(市、区)的企业家就“企业投资环境”进行了问卷调查。省社会科学院负责本次问卷的设计与分析。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130份,截止5月10日回收11个设区市、60个县(市、区)问卷1090份,其中无效问卷31份,有效问卷1059份(全省问卷回收情况详见图1)。

一、企业投资基本情况

回收的1059份有效问卷中,涉及1059位企业家所投资的各类企业,其中既有国企,又有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约占80%,投资领域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传统优势产业、现代农业等。1059位被调查的企业家中有全国人大代表9人,浙江省人大代表23人,河北省人大代表1人,省内设区市人大代表116人,省内县(市、区)人大代表203人;全国政协委员4人,浙江省政协委员12人,省内设区市政协委员100人,省内县(市、区)政协委员196人。所调查的1059位企业家中有1003位自2009年至今,发生过企业投资行为,其中约1/3投资规模为1001-5000万元(具体投资规模见图2)。

976位被调查者填写了企业从项目申请到取得施工许可证所耗费时间。据统计,约47%的项目可以在6个月以内完成相关手续,有9%的项目投资者须等待18个月以上(具体耗费时间见图3)。

969位被调查者填写了各自企业从项目申请到取得施工许可证时所涉及的政府部门数。约72%的企业从申请至取得施工许可证需和10-15个政府部门进行交涉(涉及政府部门数量分布详见图4)。

问卷调查显示,我省目前仍有53%的企业从项目申请到取得施工许可证需耗费6个月以上时间,8%的企业投资要经过20个以上政府部门。

二、企业对投资环境的满意度

问卷对浙江行政审批制度的满意度评价分别设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五类。总体而言,企业家对浙江行政审批制度的评价为“满意”,其中,对浙江行政审批制度的满意度评价为“满意”约占56%,持“一般”、“不满意”评价的为22%(企业家对浙江行政审批环境满意度评价具体分布见图5)。

为了解“省外浙商”在外省投资的软环境,寻找浙江可能存在的差距,问卷针对有省外投资经历的浙商设计了问题,希望他们对自己在省外投资企业所遭遇的各类审批环境进行满意度测评。499位有省外投资经历的浙商,对此进行了回答。结果显示,对省外行政审批环境评价为“满意”的约占54%,持“一般”、“不满意”评价的约为26%(企业家对省外投资审批环境的满意度分布详见图6)。

问卷调查显示,相较而言,浙江的行政审批环境与外省行政审批环境基本持平,可能还略占优势。

问卷测评了企业家对涉投资审批事项政府各部门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其中,58%的被调查者对政府各部门的服务态度评价为“满意”,23%的被调查者评价为“非常满意”,另外约有19%的被调查者对政府各部门的服务态度评价为“一般”、“不满意”(企业家对政府审批部门满意度测评的具体评判见图7)。

三、企业项目审批必须完成的前置事项分析

问卷调查了企业项目审批前必须完成的前置事项,在“资金申请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环评报告”等18个选项中,1059份问卷中选择超过50%的事项有:项目申请报告(94.15%)、环评报告(90.93%)、施工图设计(81.59%)、施工图审查(77.81%)、消防审核(72.43%)、能评报告(67.99%)、防雷设计审核(64.87%)等7项(关于企业项目审批前必须完成的各事项详细情况见图8)。另外,在被调查者需要自主填写的“其他”选项中,对需要完成的前置事项反映比较集中的有:缴纳白蚁防治费、建筑工地除四害、地质灾害安全性评价、岸线审批、安全评价报告、绿化费、墙改基金、散装水泥收费等。

据测算,中介服务时间约占项目全部审批服务时间的60-70%。为详细掌握具体是哪些中介服务事项最耗费企业投资者的时间,问卷对此也进行了调查。根据统计,环评报告、消防审核、施工图设计、项目申请报告、施工图审查、能评报告等事项依次是投资者认为最耗时的事项(有关耗时较长的事项选择见图9)。关于“环评报告”最耗时的原因,有被调查者认为:“公示、公告时间长”、“相关环评报告需要经过县(市、区)、设区市、省乃至国家环保部门的批复”等;关于“消防审核”最耗时的原因,有被调查者认为:“消防审核可能要召开的专家论证会时间难以掌握”、“消防部门人员少,项目多”等;关于“施工图设计”最耗时的原因,有被调查者认为:“设计方案调整需要业主与设计方多方商榷,来回沟通的时间长”等。此外,关于项目申请报告、施工图审查、能评报告等之所以耗时,多数被调查者指出,其共同的原因是他们在当地都是垄断经营。

在各类中介服务事项中,问卷还调查了企业家认为收费过高的事项。1059份问卷中有463份对此进行了有效作答(有关企业家过高收费事项的调查见图10)。其中,被调查者在自主填写的“其他”选项中,对“房产测量”意见较大,他们认为房产测量包括预测与实测,涉嫌重复收费;房产测量采取按每平方米建筑面积计费的收费标准过高。

问卷也调查了企业家认为可能存在垄断的各类中介服务事项。1059份问卷中,有267份进行了有效作答(有关企业家认为存在垄断的事项调查见图11)。在267份作答问卷中,企业家认为相关垄断事项主要集中在“消防审核”、“环评报告的编制”、“防雷设计审核”等3个方面。尤其是“防雷设计审核”,不少企业家认为具体从事防雷设计审核的防雷检测站实际上是各气象局的下属单位,而且在各行政区域,只有气象局下属的防雷检测站才有资质进行防雷设计审核。因此他们认为所谓的审核就是政府部门在变相收费。

四、企业对我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建议

此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对我省开展的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建议主要围绕五个方面。一是希望建立健全集中审批制度,进一步抓好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拓展其服务功能,做到审批职能尽可能集中,严格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二是全面推进联合审批制度,创新网上审批制度,实现审批材料、信息的资源共享;对涉及2个以上部门审批的事项,均实行联合审批,采取“一窗受理、联合踏勘、集中会审、同步办理、限时办结”的方式,积极开展项目联合审批和多证联办工作。三是希望建立审批前置中介服务规范化管理制度,要切断部门与中介机构的利益链,尤其是要认真清理带有实质性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利益”的各种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切实减少各种附加于企业投资过程中的“条件”或“环节”。四是希望建立审批事项准入机制。严格新设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的依据、程序,杜绝简减—膨胀现象的发生。五是希望政府管理要由事前审批更多地转为事中事后监管,实行“宽进严管”。

推荐访问: 浙江省 工作情况 制度改革 行政审批 全省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