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内蒙古2021年高三上学期文综历史期末学业水平考试试卷A卷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

内蒙古2021年高三上学期文综历史期末学业水平考试试卷A卷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

时间:2022-03-15 00:11: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蒙古2021年高三上学期文综历史期末学业水平考试试卷A卷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内蒙古2021年高三上学期文综历史期末学业水平考试试卷A卷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

内蒙古2021年高三上学期文综历史期末学业水平考试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1题;共11分)

1. (1分) (2018高二下·安阳开学考) “自秦王朝以后,平民的流动性日益扩展到政府结构,平民社会成了中国社会的主流。”下列不同时期的做法中有利于“平民社会”形成的有()

①层层分封土地和人口

②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

③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④选拔官位较低官员入阁

A . ②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③④

2. (1分)伴随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① 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② 皇权专制与相权制约的矛盾③ 皇位世袭与外戚、宦官干政的矛盾④ 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3. (1分) (2020高一下·明光开学考) 据史料记载,长安在盛唐时期人口总数约70万,其中皇室及服务人员15万,在京官吏约3万余,禁军和附近驻军约12万,到京师参加选官和科举的读书人1万,共需粮食580万石左右,其中依赖国家供给粮食的人口约32万。据此可以推知盛唐时期()

A . 长安已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B . 对东南地区粮食需求增加

C . 出现了冗官冗兵冗费局面

D . 坊市制度瓦解速度加快

4. (1分)(2017·丰台模拟) 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在《与汪龙庄书》一文中指出:“今日学者风气,征实太多,发挥太少,有如桑蚕食时(吃桑叶),而不能抽丝。拙撰《文史通义》,中问议论开辟,实有不得已而发挥,为千古史学辟其蓁芜(杂乱)。”可见其主张史学研究应该()

A . 重视秉笔直书

B . 具有创造精神

C . 贵在言必有据

D . 注重因果联系

5. (1分) (2017高二下·安达期末) 下图是1872—1900年官办和商办工矿企业变化情况

出现上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 洋务运动的破产

B . 外商企业的刺激

C .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 . 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

6. (1分) (2016高三上·新乡月考) 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A . 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 . 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C . 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 . 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7. (1分) (2019高二下·金山期中) 陈独秀指出:“宪政实施有二要素,一曰:庶政公诸舆论,一曰人民尊重自由,否则虽由优秀政党掌握政权,号称政党政治则可,号称立宪政治则犹未可,以其与多数国民无交涉。”这表明陈独秀主张()

A . 君主立宪

B . 政党政治

C . 国民政治

D . 社会主义

8. (1分) (2019高三下·淮阴模拟) “经济全球化呼唤全球的共同参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集团完全有可能成为多极化进程中的必然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多极化不应也不可能再重复历史上曾经形成的仅由几个大国主导,并以牺牲中小国家利益为特征的所谓‘均势’。”这反映了多极化的实质是()

A . 强国意志和模式的输出

B . 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 . 世界力量对比的均势化

D . 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过程

9. (1分)(2017·哈尔滨模拟) 托克维尔说:“一个中央政府,不管它如何精明强干,也不能明察秋毫,不能依靠自己去了解一个大国生活的一切细节。”这表明他主张()

A . 尊重人民主权原则

B . 实行三权分立

C . 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D . 进行地方分权

10. (1分) (2017高三上·浙江模拟) 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马歇尔计划”,对战后世界经济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下列有关“马歇尔计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它是两极格局正式形成背景下,美国与苏联对抗的表现

B . 是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复兴的重要因素

C . 美国借此吸引东欧各国,孤立和打击苏联

D . 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1分) (2019高一下·徐州期中) 据IMF统计,2008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达到48%.超过美国的22.5%。2018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90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增速在世界前五大经济体当中是居首位的,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这可以说明()

A . 人民币成为世界支付货币

B . 美元不断贬值丧失支付能力

C . 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引擎

D . 美国经济下滑逐步退出世界

二、非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2. (3分) (2019高三上·四川期末)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尖锐地指出,“爱国必自兴民权始”,断定“能兴民权者,断无可亡之理”。流亡日本时期,他曾愤怒地表示“我辈实不可复生息于专制政体之下。专制政体者,我辈之公敌也,大仇也!有专制则无我辈,有我辈则无专制,我不愿与之共立,我宁愿与之偕亡”。1903年12月,梁启超由美国返回日本,曾承认“与其共和,不如君立立宪,与其君主立宪,不如开明专制”。从1905年开始,清政府宣布要实施立宪,梁启超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期望,为出国的五大臣起草《考察各国宪政报告》,直到“皇族内阁”产生,才使梁启超君主立宪的幻想彻底破天。民国成立后,梁表示接受既成事实……当袁世凯复辟帝制时,于1915年发表《异哉,

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促使了护国运动的爆发。

——摘编自徐斌《论梁启超的善变》

(1)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政治思想的变化。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梁启超政治思想的变化。

13. (1分)(2019·新疆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于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引起了商业革命,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对亚洲航线的寻找,把他们带到了西半球和辽阔的太平洋,使他们能够把世界各地区通过便捷的贸易网络连接起来。粮食作物、牲商品种与人类移民也漂洋过海,极大影响着全世界。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善了人类的营养状态,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大量移民和人类群体的迁移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加速了世界人民的交融。商业革命又是国家间政治权力的转移。随着财富的转移,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迅速崛起,成为早期欧洲最强大的“民族国家”,之后尼德兰取代西葡两国成为海上“马车夫”,英国成为商业革命的最终获利者,欧洲的航海探险、远洋贸易网络使得各地区相互依存,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等

材料二:16—18世纪,地理大发现掀起西欧商业革命的热潮。其时中国对外贸易的拓展,表明中国也参入了这一场商业革命之中,而且被西方称为“遥远的国度工厂”。从隆庆元年(1567年)至明末,明朝部分开放海禁,海外贸易有了长足发展。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取消海禁,北起辽宁南至广东,大小港口有一百多处,吸引着各国商船赴华贸易。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据史料记载,这一时期中国出口的商品有236种之多,其中手工业品137种,占总数的一半以上。生丝、丝织品出口最多,其次是瓷器和茶叶等。中国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这在世界贸易史上实属罕见。但这场商业革命在中国并未完成,只不过是一场未完成的革命。

——摘编自唐文基《中国商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商业革命的表现及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被西方称为“遥远的国度工厂”的原因,并指出商业革命在西欧和中国导致的不同结局。

14. (2分) (2018高二上·长春期中) 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1915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晚清以降,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新文化运动。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也有的侧重于从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

——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整理

阅读材料,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您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

15. (2分)(2019·茂名模拟)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在北约一些欧洲成员国境内部署”潘兴—2”中程弹道导弹,凭借中程导弹即可对苏联纵深国土进行打击,而苏联中程导弹却几乎打不到美国。莫斯科强烈抗议,并借此中断了关于中欧裁军、关苏战略核武器裁军等一系列谈判,东西方关系一度紧张。而华盛顿受到来自美国社会和害怕欧洲大陆核对抗加剧的北约盟国的强大压力。1987年12月8日由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华盛顿签署《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条约》,即《中导条约》。条约禁止双方试验、生产和部署射程500至5500公里的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该条约是战后美、苏裁军谈判历史上达成的第一个真正减少核武器数量的条约。条约的签订对于东西方关系的缓和具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条约所规定销毁的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的数量,只,占它们拥有的全部核武器实力的3~4%。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导条约》签订的原因有哪些?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历史影响。

16. (2分) (2018高二下·南宁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魏立国后,形势极为险峻,其时,天下三分,东有高欢大军压境,南有萧梁不时构衅。西魏地狭国贫,人口不满千万,宇文泰直接掌握的军队不过三万余人。同时,西魏立国之初,关中即遭大饥,人心浮动。宇文泰也看到了这种形势,大统元年(535)三月,他命各街薯斟酌古今以来的治国经验,且可以用于现实者,制订颁行了二十四条新制。大统七年(541)九月,宇文泰颁行了由苏绰起草的六条诏书。“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十一月,又颁布了十二条新制,和大统元年(535)三月顾布的二十四条新制合在一起,共三十六条。六条诏书和这些新制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方面,并据此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宇文泰顺乎历史发展的潮流,终至取威定霸,转弱为强,奠定了北周王朝之基础。

——摘编自《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宇文泰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宇文泰改革的特点。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共11题;共11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二、非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2-1、

12-2、13-1、13-2、14-1、

15-1、15-2、

16-1、

16-2、

推荐访问: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 年高 内蒙古 上学期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