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9月,电视剧《西部警察》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剧中刑警队长刘汉因追捕案犯而壮烈牺牲。谁也没有想到的是,三个月后,电视中的场面在现实中得以重演。
1995年12月18日,《西部警察》中刘汉的生活原型——刘晓东,在追捕持枪案犯中壮烈牺牲!时年39岁。
上篇:热血铸警魂
英雄的眼里容不得罪恶,英雄的手里更逃脱不了罪恶。面对持枪的歹徒,刘晓东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
1995年12月18日,一个极其平常的一天,然而就是在这极其平常的一天,兰州市公安局失去了一员刑侦战线上文武出众的虎将。
当晚9时许,夜漆黑漆黑的。在家里休息的兰州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刘晓东,准备送来看望他的七里河分局战友陈连奎、杨顺心和杨的儿子小杨巍回家。几天来,刘晓东接连接手了几起大案,引发了以前未治愈的胃病。从来没有把病当回事的刘晓东向妻子说了声:“没事,我一会儿就回来了。”
刘晓东驾驶着“城市猎人”吉普车在新开辟的滨河北路静静地行驶。这里因偏离城区,又属新开发路段,因而是发案较多地段。想到这儿,刘晓东驾驶的“城市猎人”放慢了速度。车行至兰州二毛厂后门附近,通过不太亮的路灯光,刘晓东发现对面马路一辆出租车停在路边,车门边躺着一个人。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的敏感促使刘晓东决定回头看个究竟。“城市猎人”调转车头,朝夏利车靠近,当刘晓东他们下车时,那辆夏利出租车突然油门一轰,跃出原地。刘晓东再看,躺着的人满身是血。肯定不是交通肇事,一定是凶杀!
来不及多想,刘晓东和杨顺心、陈连奎飞速跳上“城市猎人”,紧紧朝夏利车方向追去。没几分钟,就在夏利车冲上黄河铁桥时,“城市猎人”吉普车咬住并越过了夏利车。夏利车被“城市猎人”堵在了车后,刘晓东和同事们快速下车,刘晓东下车的同时,将六四式手枪子弹推上了膛,他知道自己面临的不是交通肇事犯,而是杀人犯。这时,夏利车突然向后一倒,甩开了在前面阻挡的杨顺心、陈连奎,撞在了后面一辆“面的”的头部,然后再次加速,急驰而去。此刻,刘晓东来不及与陈连奎、杨顺心打招呼,立即加速追去,夏利车驶过黄河大桥,一个急拐弯窜入滨河东路。
杨顺心、陈连奎则赶忙救助伤者,未料,伤者已死。
“城市猎人”的主人刘晓东决不允许脱逃的狼进入城市。这一回,刘晓东看着即将追上的夏利车,选准了方向,紧紧将夏利车逼在自行车道上,并死死地拦住了夏利车的去路。夏利车一动不动地卧倒在马路边。
看来,夏利车是插翅难逃了!
刘晓东紧握手枪,几步跨到夏利车前,准备缉拿案犯!这时,黑糊糊的夏利车车窗猛然吐出一股火光,刘晓东只觉右胸一热,他连忙举枪,又是一股火光。这一切发生得那么突然,仅仅是几秒钟功夫。那火光是冲锋枪里冒出来的子弹!
刘晓东身上、头部中弹11发而壮烈牺牲!
刘晓东倒了下去,但他紧握的手枪同《西部警察》中的刘汉“刘队”一样,呈射击的姿态。
与刘晓东一起在车上的小杨巍怎么也想不到他在电视、电影中看到的歹徒用冲锋枪行凶的场面出现在自己眼前,更想不到威武高大的刘伯伯遭到了坏人的冲锋枪射击。一贯懂事、有礼貌的小杨巍跑下车想去看看刘伯伯。然而,凶残的歹徒把冲锋枪口又对准了小杨巍,小杨巍也倒在了他刘伯伯的身旁。
歹徒彻底疯狂了,他们丢弃了抢来的出租车,上了刘晓东队长的吉普车往城东仓皇逃窜,结果一下子窜入左行道,撞上一辆迎面开来的大卡车。卡车司机下车准备评理,杀红了眼的歹徒不由分说又扣动了冲锋枪扳机,“嗒嗒嗒”,又是一团火光,卡车司机应声倒下。
两名歹徒并未罢手,他们觉得这辆公安吉普车太扎眼,得搞一辆不显眼的高级轿车才能逃出去。就在这时候,远处一辆小轿车急驰而来,前排灯一闪一闪的,看来似乎是一辆高级车。两歹徒借着大卡车为屏障,扬起手中的冲锋枪,小轿车还未停稳,冲锋枪里冒出的子弹穿过轿车底板呼啸而过。“都下来!谁动打死谁!”一句血腥腥的怒吼之后,车上坐的包括司机共5人被迫一个个下了车。两歹徒上了车拨弄了一会儿功夫,却玩不转,原来司机临下车时挂了倒档。一名歹徒提着冲锋枪下了车:“谁是司机?快点,给我们开车走!”
司机被冲锋枪顶着上了车。
不一会儿,皇冠车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匪警很快传到了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市公安局迅速调集多警种联合作战,实施围追堵截。同时,也向甘肃省公安厅汇报了案情。省公安厅根据案犯劫车逃跑的方向,连夜向甘肃省沿线的定西、静宁、平凉以及宁夏、陕西省公安机关通报案情,发出协助堵截的传真电报。
各地接报后,迅速开展了堵截工作。
两歹徒为了逃命,不时用冲锋枪捅着司机,并不断吆喝:快点!快点!司机被迫地服从着。被劫持的司机是兰州市电信器材厂的职工王凌霄,36岁,在同行的司机中,他可以算得上那种机灵、成熟的一类。他没有被眼前的情况吓蒙了,而是开始慢慢地思索着对策。
没几分钟,皇冠车冲上兰州市东郊东岗立交桥,如果能顺利通过养路费征稽站窗口,那么皇冠车就会越入312国道。想到这儿,两名歹徒脸上露出了狰狞得意的笑。
但眼下是如何顺利通过征稽站窗口,两歹徒的嘴里又吐出血腥腥的话:“司机,你要是不听我们的话,枪弹是决不饶你的。”说着,他们摇下了车窗玻璃,以准备用冲锋枪随时射击。
王凌霄不露声色也没有暴露目标,他怕凶残的罪犯再伤无辜。
皇冠车以每小时100多公里的时速在空旷的国道上飞驰,在积雪的公路拐弯处,皇冠车不时地左右摇晃,幸亏这是皇冠车,如换个其他车,恐怕早摔到沟里去了。
一路上,在养路费征稽站、治安检查站,接到协查任务的警察在查车,而两歹徒时时握起上满膛的冲锋枪,喝令司机冲过一道道关口。
司机王凌霄一边开车一边盘算着比较理想的对策,最好既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又能稳住罪犯。
机会终于来了!车行至静宁县城时,闻讯协查的静宁县公安局在公路边上已设了卡,两辆吉普车横放在公路上,只留下不宽的缝隙,司机王凌霄又一次稳住了烦躁不安的歹徒,冲过关卡,并加速甩开了警车。
过了一会儿,他沉稳地对两歹徒说:“现在后面有追兵,前边肯定也设了卡,不如你们先下车,等我引开警察再来接你们。”
两歹徒听后觉得有理,不加思索便下了车。
终于脱离了虎口!王凌霄禁不住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此时正是凌晨3点多钟,王凌霄担心歹徒会借着夜色逃跑,他赶快加速驾车前行,赶到宁夏自治区隆德县城,向当地警方报了案。
其实此时,甘肃警方已通过兰州军区在六盘山脚下的隆德布下重兵,准备在积雪成冰的六盘山脚下缉捕案犯。
隆德县公安局发案当晚就接到了协查通知,已封锁了县上主要路口和车站。接到司机报案后,各堵截组开始集中统一行动。
一张密不透风的网撒在六盘山下这座小城。
早上8点45分,一辆由静宁开往平凉的班车进入隆德县南门车站。堵截组城关派出所所长王鹏里也赶到班车车门口,他看见一大个子青年人下了车,并没在意,因为从王凌霄车上查获的是另一个小个子歹徒的照片。王鹏里准备上车察看时,一个穿着淡绿色夹克衫、神情紧张的小个子青年正匆匆下车,正是那小个子歹徒!王鹏里往车上巡视了一眼,断定大个子歹徒就是前面下车的那个人。
王鹏里一转身,看见两歹徒已走到了一起。他便向其他堵截组成员使了一个眼色。没想到这一小小的动作竟让大个儿歹徒发觉了,他把手伸向了装枪的口袋。就在这时,王鹏里一个箭步上前拦腰抱住大个子歹徒,同时,队员杨宁喜快速上前扭住了大个子拔枪的手,小个子歹徒闻声猛跑,被堵截组成员李军等3人扑倒在地。
至此,两名穷凶极恶的歹徒被擒获了,从他们身上缴获(包括枪杀现场的)两支五四式手枪和两把冲锋枪、两把匕首、近2000发的子弹。
中篇:永不消逝的警魂
短短的39个春秋,就有16个春秋在警营。为金城的安宁立下显赫战绩的刘晓东,自他从警的第一天起就立下誓言:当一天人民警察,就要干好一天人民警察的工作。
刘晓东牺牲了?消息传到了他曾战斗过的七里河分局刑侦一队,他的战友们一个个惊呆了。
刘晓东,1米82的块头,近10年的刑警队长,不仅身体素质好,反应快,更有一流的枪法。他不光习武,还习文,写过诗,演过小品,还学写剧本。
1992年12月市公安局曹军创作的小品《生日》中,由刘晓东扮演主角刑警队长。
故事是这样的:刑警队长下班回家后在忙着包饺子,准备给年幼的儿子过生日,突然接到队部的电话,刑警队长即刻赶往现场。为了在场的战友和人民群众的安全,刑警队长冲过去死死将身缚炸药的罪犯压倒在地。战友和群众得救了,而刑警队长却不幸壮烈牺牲。而此时,刑警队长幼小的儿子还在痴痴地等着爸爸回家为他过生日,嘴里不住地喊:爸爸……爸爸……
就在刘晓东牺牲的前三天,他见到小品《生日》的剧作者曹军,还笑着说:“曹大哥,你再给咱们写一个反映警察生活的小品,不过,下次我再也不演刑警队长了。”谁知,他还没有来得及再演一部,就匆匆地离开了他所执著的事业。
在军区总医院刘晓东遗体安放的地方,和他曾战斗过的分局战友们自发地守护在他的遗体旁,并搭起了灵堂。
他们个个泪眼、个个悲痛,在他们看来,刘队往日的一言一行仿佛仍在眼前。
刘队说过,干警察这一行的,最主要的是正直和爱心,只要你觉得那些哭泣的老人像你的父母,那些被凌辱的少女像你的姐妹,你就要挺身而出!
刘队,你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对待自己的工作的。
1994年,辖区轴承厂招待所发生一起凶杀案,招待所女服务员被杀,是刘队你带着战友们蹲点调查,并与嫌疑犯展开巧妙机智的周旋,终于使他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可是罪犯交待,作案时所穿的衣服扔到黄河里冲走了,作案工具插到黄河边泥潭里了。而此案惟一的定案证据就是这把作案工具——匕首。审完案犯,你就带着侦查员押着罪犯到了抛弃匕首的地方,秋冬的河水,冷得刺骨,黄河水早已淹没了原来的泥潭,你挽起裤管,和侦查员们搭起了人墙,开始寻找那把重要的匕首。一次,二次,都没有找到。此时,连罪犯也闹不清楚究竟是抛在哪个地方了。因为他是在深夜抛弃的,他对自己指认的地方开始犹豫了。可刘队你没有泄气,又开始了第三次查找。不知是苍天有眼,还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次你终于找到了。匕首扎在河水淹没的泥潭里,从水里摸到的只有露出几公分的刀把。最后证实:案犯因恋爱不成,遂起了报复杀人的恶念。
刑侦队技术员王尚明说起了刘队与他经手的一起小学生被拐骗案。
辖区供电局一职工上3年级的女孩失踪。一个星期后,一农民模样的人拿着女孩的书信找到这位职工,言称其知道该女的下落,想做个好事,是学雷锋的。如想见孩子最好准备一些钱。刘队获悉后,为防止打草惊蛇,一进这职工的家门,他就以小孩舅舅的身份和“知情人”搭上了话,简单地寒暄了几句,刘队便迅速作出决定:带上战友,按“知情人”意思,准备点钱,连夜出发找孩子去。
狡猾的“知情人”怕上城里人的当,在村外20公里处就让把车停下了,说是前面那个村就是,结果折腾得一行人翻了一座山才到目的地。
到“知情人”院里,已听见喧哗声的小女孩从屋子里跑了出来,直扑爸爸的怀里。为了掌握主动权,控制局面,能够安全解救小女孩。你放开嗓音:“你们看,把孩子折腾得成什么样子了?连我这个舅舅都不认了。”接着,你又说道:“我姐家的事,我说了算!只要娃娃好,啥事可商量。”
听说来人要带走孩子,愚昧、无知的“知情人”家族20余人团团围住刘队,有的还操着棍棒,沉着、冷静的刘队开始唱起了主角:“这儿确实困难,今天来我们带的钱也不多。这样吧,今天我们就算认识了,孩子我们先看一下,钱我们回头再送来,也算认个干亲。省城兰州可大了,供电局办事也挺顺当,以后我们在城里帮个忙,你们干个临时工、搞个小买卖挣些钱,把这屋子收拾收拾。”最后,你说退了“知情人”家里的20几个人,然后又利用“知情人”与家人的矛盾,以给“知情人”一笔现金为诱饵,让“知情人”把孩子送至村外,就这样,安全地把孩子解救了出来。
事后查清楚,根本不是学雷锋的,是那个“知情人”的姐姐从兰州将小女孩拐骗来,准备给他当媳妇的。他看到女孩太小,什么都不会,避过家人想敲诈一笔钱。
刘队带回了女孩,又带人马不停蹄地赶到了那个“知情人”家里,刘队对“知情人”说,找你去干个临时工。那人一听乐得嘴都合不拢,高高兴兴地上了车。当车直接开进七里河公安分局的大门时,“知情人”大张着嘴却笑不出声了!
主犯,“知情人”的姐姐,在兰州打工,后经查访也抓获归案了。
其实,刘队这样卧底的事干得多了!
他曾经和战友们一起卧底抓获过多名贩毒分子。战友常扮的是“老板”,而他膀大腰圆,自然扮的是“保镖”。
有一次,刘晓东和战友装扮成“老板”和“保镖”前去接货。到了预定的地方,刘晓东被毒贩拦之门外,让“老板”进屋交货。堵在门口的是一个比刘晓东还壮实的毒贩保镖!“老板”进入院门,交货时,里面却一下子窜出来4名毒贩,怎么办?4∶1,通知战友显然不可能,让罪犯逃跑?更不行!只有硬拼了。“老板”即亮明身份。4名毒贩见是公安局的,穷凶极恶地操起了铁锨,扑向了“老板”,随时侧耳倾听院内动静的刘晓东,一听里面有“乒乓”乱响的声音,知道事态严重,他立刻举起手枪勒令拦截他的毒贩保镖投降,谁知这家伙竟疯狂地举起一块水泥板向刘晓东砸来,刘队侧身一闪,果断地向毒贩腿开了一枪,打伤了罪犯的腿部,接着,他一手拖着罪犯,一手握枪,硬是将这个比自己还要壮实的毒贩拖了100多米,直拖到院内。院内4名毒贩吓得目瞪口呆!接着刘队举枪出去,迅速扭转了局势,与战友将几名毒贩抓获归案!
还是刘晓东在派出所任副所长期间,一名在逃犯罪分子对刘晓东恨之入骨,扬言悬赏数万元要取刘晓东的头。刘晓东正为没抓获这名逃犯犯愁呢,没想到,这家伙又有了消息,自己送上门来了。刘晓东自信地笑了。于是他和罪犯较上了劲:一定不让这家伙再逍遥法外。不久,刘队摸清了这名气焰嚣张的犯罪分子的几处落脚点。当刘队独身一人,出其不意地出现在这个犯罪分子面前时,这家伙竟惊得半晌没反应过来……
刘队常说的一句话便是:趟炸药包的事,我第一个上,如果我有了危险,你们就知道了对方的情况,就可免遭更多人的牺牲。在刑侦队每次碰到有险情的案子,刘队总是细心地将队员们的枪和子弹检查了一遍又一遍,“小心”、“注意安全”,叮咛了一次又一次。每次第一个冲锋陷阵,把队员们推在后面的也总是你。分局给刑侦队配备的惟一一把冲锋枪,也总是背在刘队你的身上!
刘队身上就是有这样一股正气。
记得在欢送《西部警察》摄制组的那个晚上,刘队同辛苦多日的战友及摄制组人员到歌厅联欢。歌厅一侧,几个打扮妖艳的女子倚在几个大款身旁搔首弄姿,电视屏幕上也播放着他们所点的你亲我爱的歌曲。刘队看着、听着感觉很不舒服,他要为人民警察、为祖国、人民点上几曲赞美之歌。他走上前去,一连点了十几首歌颂祖国、歌颂人民的歌曲。接着,一首首雄壮威武的曲子在他的男高音下响彻歌厅,整个歌厅一下子充满了昂扬之气,刘队的歌声赢来了一阵又一阵掌声,最后一曲《国际歌》引来了战友、引来了《西部警察》剧组的全体人员,引来更多的则是在场的大部分群众。
有一次,刘晓东去参加甘肃省公安厅组织的“卫士的追求”巡回演讲,在只能通过一辆车的狭窄便道上,堵塞了一溜儿车,原来一辆装满木材的东风卡车滑到了路边,阻塞了公路。东风卡车一只车轱轳已悬空,再往下滑,就会坠入滚滚的河水中,刘晓东看到了此情此景,快速下车看了看地形,思考了片刻,然后对被阻拦的一个个汽车司机们说:“请哪一位司机牵引一下,把木材车慢慢地牵引出来。”然而司机们都不愿意去做这种危险活儿,无奈,刘晓东掏出自己身上装的50元钱,对一位司机说:“兄弟,帮个忙吧,出门在外,谁没有遇到难处的时候啊?”不知是由于50元钱,还是刘晓东的诚恳打动了他,他终于同意牵引木材车。在牵引过程中,在场的人们都捏着一把汗,刘晓东在一旁沉着镇定地做着指挥,木材车终于被拉上来了,木材车上的那位司机眼含热泪,拉着刘晓东的手说:“警察同志,你真是人民的好警察,今天多亏了你!……”
其实,和刘晓东亲如兄弟的战友们心里最清楚,和他们朝夕相处的刘队,平时,想得更多的也是他人,特别是他的部下,除了对工作严格要求外,他用一颗真挚的心与他们交往,而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总是设身处地地想他人之想,忧他人之忧。
队上的全面工作、部下的生活全都装在刘晓东的心里,工作、生活他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刑警李国泰年近30,却因为房子找不上而无法结婚,刘晓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把所有能想的办法都想了,最后在一家汽修厂当厂长的朋友帮助下找到一间平房。房子定下后,刘晓东又领着战友们收拾房子,买家具,直到一切停当。结婚那天,全刑侦队的队员们都在忙活,就像刑警过年一样。
刑警王尚明反反复复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接触的人也算多了,但我最佩服的就算刘队了。
是啊,怎么能不佩服呢?在刘晓东带领下的这个多年荣获先进集体的刑侦队,每次奖励却从来没有刘晓东的份,因为在他的刑侦队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队领导不参加分配给队上的任何先进个人荣誉。
也难怪,战友们无论是出去工作抑或是休息在家,只要传呼一响是刘队在找,总是马上返回队长办公室报到。这不是长官意志,这是尊敬,是信赖,是爱戴!
英雄之所以能成为英雄,仅仅是因为他做出了一件英雄的事情,就是英雄了吗?不是的,因为在一个真正英雄的背后,肯定还有着一般人没有走过的闪光的足迹。
刘晓东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干部家庭,良好的家庭氛围,从小就铸就了他刚强、正直、奋发向上的性格。
刘晓东自幼就很懂事也很有正义感,院子里的小孩子都爱围在他周围,吵了架以后也总找他来解决。
上学后,一向认真的刘晓东对待学习也是一样,勤奋刻苦。
班上、学校的公益活动,他也都是争先恐后参加,从不拈轻怕重,计较私利。
有一次,刘晓东的脚腕扭伤了,行走很困难,同学们对这个班上威望颇高的同学很喜欢,大家都轮着用自行车推他上学。很不巧,就在刘晓东的脚扭伤后的没几天,学校组织的篮球比赛开始了。班上篮球队的主力刘晓东却不能上场。眼看着班上的球队连连失分,班长急得满头大汗,全班同学也急得抓耳挠腮无计可施。此刻,刘晓东再也坐不住了,他三下两下脱下外衣,分开众人,一步三跳地蹦入球场。脚疼不能跑动,他就由中锋改为前场投球手。在同学们的掌声与喝彩声中,晓东紧咬牙关顽强拼搏,终于扭转了比分,最后以7分险胜。而下场的晓东腿肿得像小水桶,一连几夜疼得他睡不着觉。
难怪晓东的班主任在所写的回忆文章中这样写道:
噩耗初传,如炸雷轰顶,五内俱裂……
晓东高中毕业后,正逢我们国家的那个特别时期——文革,刘晓东被安排到农村插队。
在那种艰苦的环境中,更加锻炼了晓东坚强的意志和性格。就在那时,晓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当上了民兵连长。
插队回来他被分配到兰州热水瓶厂,在工作中哪里艰苦,他就往哪里跑。后来,市公安局招民警,他一直向往着那代表正义、代表法律去惩治罪恶的公安工作,机会终于降临在这个热血男儿身上。
然而领导和同事们却舍不得他走,舍不得他这个人啊!但最后还是毅然支持了晓东的追求。
晓东没有辜负领导和同志们的期望。就在他牺牲的当天,他刚刚带完领导班,处理了一个又一个案子中的问题后才回的家。那是刘晓东不值班的第一个晚上,平时顾不上家的刘晓东,一有休息,似乎总要加倍地赔偿似的,做饭、洗衣服,他要把平日欠女儿和妻子的感情补回来。那天下班回到家,他先给女儿录制了一盘她最爱看的《狮子王》录像带。接着,他又利索地做好几道菜,等妻子李金梅回来,说是给妻子补过生日的,这一次一定要好好庆祝一番。饭还未吃完,刘晓东又紧紧张张地赶到了母亲处,因为母亲有病,他也放心不下啊。刚刚回到家一会儿,刘晓东又去送来家的客人。
谁料想,这一别竟是诀别!
下篇:众志成城铸警魂
在晓东生前的分局刑侦队,一间不大的会议室被分割成一间间办公兼审讯案犯的办公室。每一间办公室,拥挤、狭小。但却见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有的在审讯,有的在取证,有的在整理案卷,各忙各的,没有一句话。
他们只是紧张、默默地干自己该干的事情,没有人指示,也没有安排,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刘晓东牺牲后的几天,他们没有一个人回家,也没有一个人请假,一个个随警出动,连续作战。他们接连摧毁了3个犯罪团伙,破获近20起重特大案件,还有一名在逃多年、多次追捕未果的逃犯也终于被他们守候抓获。
刑侦队长高东平的出语铿锵有力:带好晓东同志曾经带过的队伍,用我们的铁拳头狠狠出击,打击各类犯罪,以实际行动告慰烈士英灵。
一线派出所战友面对犯罪分子打开煤气罐,叫嚷要同前来缉捕他的警察同归于尽时,没有丝毫的退缩,而是英勇地冲了上去,捕获了案犯。
警务区的战友则开始自发实施他们的清扫行动,他们要把辖区内一个个作恶者绳之以法,把辖区内违法者逐一梳理,目的只有一个:消除一切可能影响治安的隐患。
他们知道,晓东未了的事业,需要他们去完成。
晓东牺牲后,公安部及时发来唁电并追授为一级英模称号,省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兰州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妥善处理了烈士父母和妻子、女儿的困难和问题,社会各界更是对烈士注入了无比的崇敬之情。
兰州市保险公司领导来到市公安局,他们拿出5万元,为晓东的父母、妻子、女儿分别办理了不同类型的保险,以让英雄“放心”。
西北华安总公司,则捐出5万元。他们诚恳地说:“公司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我们愿意为公安干警做些实事,今后,我们还会继续支持和帮助见义勇为的英雄们。”
一位从白银到兰州办事的老人听说了刘晓东的事迹,赶到了市公安局,吊唁完烈士,她掏出了100元钱,她说,钱虽少,但她关心的是社会治安,敬佩的是英雄壮举,对这样的英雄,人民群众都要来支持。问起她的姓名、工作单位,老人则不吐一字。
人民不会忘记英雄,群众不会忘记英雄,因为人民需要的是良好的治安环境。
英雄的事迹被社会各界关注,他们不仅认识到了搞好社会治安的难度,更加理解了人民警察维护社会治安的辛劳。因而,一段时间来,维护治安的多了,见义勇为的多了,配合警察工作的多了。
一位曾经被巡警救助过的群众,因此改变了对警察的认识。刘晓东的英雄事迹再一次使她感慨万分,她从外地出差回来,就赶到了市公安局。拿出来的还是现金,她说:想表达对警察的深深敬意。
在邮局,一名惯偷挤进了发邮包的顾客中间。一位退休老职工察觉到了,他仔细地盯着惯偷的一举一动,正当惯偷伸出他的罪恶之手时,义愤填膺的老职工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正义之手……
〔责任编辑:张旌〕
推荐访问: 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