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书法约言》探珠

《书法约言》探珠

时间:2022-03-16 08:46:07 来源:网友投稿

总结,从“露锋以纵其神”“沉着痛快处,方能取古人之神”“神在能离”“传神者,必以形,形与心手相凑而忘,神之所托也”等书论语言看,宋曹不但以“神”作为书法审美的高级标准,同时也指出了传神的具体方法,即心手相应、沉着痛快等。

为了更为具体翔实地指出书法中“神”的重要性,宋曹还分楷书、行书、草书等书体进行有针对性的论述。论及楷书云:

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方是藏锋,方令人有字外之想。如作大楷,结构贵密,否则懒散无神,若太密恐涉于俗。

论及行书云:

凡作书要布置、要神采。布置本乎运心,神采生于运笔,真书固尔,行体亦然……运用不宜太迟,迟则痴重而少神;亦不宜太速,速则窘步而失势。布置有度,起止便灵:体用不均,性情安托?有攻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攻,神采不变。若心不疑乎手,手不疑乎笔,无机智之迹,无驰骋之形。要知强梁非勇,柔弱非和;外若优游,中实刚劲;志专神应,心平手随。

无论是对楷书“懒散无神”的提防,还是对行书“神采”的多种要求,都是宋曹对书法之“神”的重视。可见,该著作从总论到分述,宋曹对书法的要求是以形为基础,对“神”的要求才是宗旨所在。

此外,《书法约言》逻辑清晰,语言晓畅,朴实简洁,毫无晦涩之感,真知灼见均为宋氏从实践中来,句句直指人心。如“学而思,思而学”“颠喜肥,素喜瘦”“缓以仿古,疾以出奇”“使笔笔著力,字字异形,行行殊致,极其自然,乃为有法”“故志学之士,必须到愁惨处,方能心悟腕从,言忘意得”,等等,可谓金针度人。

历来对宋曹《书法约言》的论述和研究,多关注其对书法技法的要求和主张,但对于具有浓厚儒家思想情节的宋曹而言,对技法的阐释和种种论述都是其表象而已,其实质还是要求书法应具有传统的文化道德风尚,不论是“以心为导”的要求,还是“以古为则”的标准,“以神为旨”的取向,都是宋曹内心思想在书法领域的呈现和外显,值得深思。

《书法约言》涵盖了宋氏书学思想与书法美学观点,成为明末清初时期重要的书论之一,在书法史上与历代群贤之论共放异彩。震钧(1857-1920)《国朝书人辑略》及马宗霍(1897-1976)《书林藻鉴》均对其有很高评价。《书法约言》自康熙三十六年(1698)被张潮(1650-1707)收入《昭代丛书》以来,影响深广。当今日本书法界,仍有研究宋曹书学的学术群体,其人其书影响所及,可见一斑。

推荐访问: 约言 书法 探珠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