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通信电子线路教学改革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通信电子线路教学改革

时间:2022-03-17 09:10:53 来源:网友投稿

随着通信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于基础扎实、专业过硬通信电子人才需求激增,大批的高等院校纷纷开展通信电子线路课程。但是由于大部分高等院校开办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效果并不理想,必须要积极适应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全面针对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有效优化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整体质量。

随着我国各大高校纷纷开设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有很多高校在开展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和不足,例如电子类专业教师缺乏足够的工程实践、电子教材与现阶段电子通信工程的发展不配套、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没有严格按照企业和社会的需求进行培养等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内容与现实相脱节问题严重,之存在这样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没有严格按照工程教育认证的相关要求进行课程设计,为此必须要积极促进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满足工程教育认证的需求。

1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1.1 教学过于枯燥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作为信息技术的一门重要课程知识,非常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紧密结合,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没有深刻意识到实践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往往导致大多数的课堂教学依然以传统课堂教学授课方式为主,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动手实践,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很多的通信电子线路教学涉及到的内容不仅知识过于抽象,而且许多知识非常的零散,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比较大的挑战,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1.2 教学内容与集成电路发展之间具有较大差距

在通信电子线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往往主要针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设计分析,但是很多的教材实验不仅内容老旧,而且与实际的理论知识脱节问题非常严重,这样就导致学生开展实验教学的效果不理想。很多的实验主要是验证相关的理论知识,而没有针对集成电路的设计进行分析,导致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无用功的现象。

1.3 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之间不匹配

通常情况下在电子线路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的理论知识就是对分立元件电路进行介绍,而没有针对集成电路模块进行教学,这样就导致学生的学习与实际的应用存在比较大的差别,导致大部分的学生在学习完通信电子线路课程之后,无法针对实际的高频射频电路进行分析。为此必须要针对这些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满足工程教育的认证需求。

2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改革

2.1 积极优化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在优化课堂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必须要针对通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重点介绍,并且满足对于集成电路的发展信息进行明确,对于课堂教学与实系情况不相符的教学内容有适当的删繁就简,对于实际中应用内容较少的知识也要及时的进行调整,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更加偏向实用性,也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整体质量。

2.2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一般来说,由于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自身具有非常良好的综合性,可以通过边实验边讲解的方式,来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课堂教学基礎。在开展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积极促进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包括项目驱动法,角色扮演法等方式,进一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际案例进行结合,提高对于理论知识的了解,让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3 加强课堂教学环节的改革

在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方面的课堂教学环节主要以实验教学、课程设计、课后评价等环节为主,但是这样的课堂教学流程很容易导致学生学习方式僵化,学生在课堂教学实验的过程中,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流程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实践操作参与程度不足,导致实验操作的效果不理想。为此在课堂教学环节的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针对课堂实验进行深入研究,让学生能够针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及时巩固,并且通过理论验证的方式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2.4 强化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在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于实习基地的建设,在校内应该大力建设仿真实验室,让学生可以通过仿真实验室来进行实践操作,在校外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的方式组建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培养。

3 结论

在新时期我国社会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对于通信电子线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能够有效促进我国通信电子行业的竞争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必须要促进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进行全面改革,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企业要求的专业技术型人才。

(作者单位: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推荐访问: 教学改革 认证 通信 电子线路 工程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