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多元智能理论在通信工程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多元智能理论在通信工程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时间:2022-03-18 08:09:00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以其丰富的教育内涵为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多元智能理论在通信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包括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才观、根据不同智能特点设计课程的教学观、树立多维多元的人才评价观。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通信工程专业教学;人才观;教学观;评价观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1)02—0083—02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1.多元智能理论的含义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来的。加德纳教授认为,智能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加德纳在他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指出,智能是由不相关的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音乐能力、身体运动能力、空间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等七种智能组合而成的。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智能组合。

2.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观点

(1)人人都能成功的人才观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一个学生很难具备以上七种智能的全部,每个人只拥有其中的若干种。在一个人所拥有的若干种智能中,可能其中的某一种或者两种在他的智能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其他若干种只是处于次要的从属地位。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每个学生的智能结构不同,优势智能不同,他们的发展方向不同。

(2)因人而异的教学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不断受到先天和后天的影响,学校教育不应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多种智能的发展。因此,多元智能理论提出要认真对待个别差异,其本质就是因材施教。多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进行组合,因而每个人的智能、性格各具特色,这就要求教学要因人而异。教师应在了解学生智力发展差异的基础上,重视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智能差异,尽可能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智能的全面发展。

(3)合理有效的多维评价观

加德纳将评价定义为获得个体技能和潜力等信息的过程。评价不是为了给出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而是为了识别他们的强项和弱项领域,为其提出应该继续学习或投身于有关领域的建议,指出哪种习惯是有创造性的以及未来评价可以预期的是什么,等等。所以,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策略,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种机会。不同的评价目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将引导学生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应该改变单纯以标准的智商测试和学科成绩考试为主的评价观,树立多元多维的评价观。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通信工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才观

多元智能理论倡导一种积极的人才观。该理论认为,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拥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因此,可以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视角充分领略每个学生所具有的独特性的学习风格。在通信工程教学中,教师应以研究主题为线索,将通信学科内容与实际问题进行整合,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同一专题的不同方面,使他们具有选择学习材料的自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调动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应定期邀请通信企业中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共建通信实践平台,通过移动接入网、综合接入网、SDH光纤传输网、移动通信核心网、程控交换网、数据网络安全和NGN软交换等领域的角色扮演,使学生进入一种新的教学氛围中,直接参与到实际的测试、开发和设计工作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2.根据不同智能特点设计课程的教学观

(1)课程内容丰富化

在加德纳看来,人类个体的智能结构是多元的,每个个体身上都至少存在七项智能。同时,个体智能发展的方向和程度要受到环境和教育的极大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适应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必须更新课程内容,确立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并将多元智能理论充实到课程中,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大多在移动接入网、综合接入网、SDH光纤传输网、移动通信核心网、程控交换网、数据网络安全和NGN软交换等领域工作。结合通信学科的特点和专业的实际情况,可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分为程控交换与宽带、光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等四个方向。程控交换与宽带方向主要培养学生对程控交换设备的硬件数据配置、程控交换设备本局和局间数据配置,熟练掌握交换网络的组成、控制、交换连接和接入方式以及参数的测试和配置等方面的数理逻辑智能;光网络技术方向要使学生掌握PDH、SDH和智能光纤网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基本网络单元的功能和作用以及SDH网组网配置和参数测试等规划方面的空间智能;移动通信技术方向要培养学生熟悉并掌握移动通信网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并能熟练描述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和主流技术,通过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环节,阐述WCDMA无线侧等方面的语言智能;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方向要培养学生熟练应用DSP处理器进行系统设计,掌握DSP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算法与优化、DSP芯片的选择、DSP基本系统设计、模拟数字混合电路设计、系统电路设计、系统软件编写与调试以及系统测设与试验等实际操作的身体运动智能。

(2)教学手段多样化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一种智能的发展实际上都有其独特的轨迹,每一个个体的智能组合也是不同的,正是这些不同,导致了学生之间学习兴趣的差异以及思考问题的差别。既然如此,我们的教学形式就必须要多样化,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是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前提。在程控交换与宽带的教学中,可以将数理逻辑智能作为教学工具,分析程控交换各个模块布局的因果关系,并对未来数据配置做出合理化预测;在光网络技术的教学中,应注重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采用教师演示与学生自主调研相结合,辅以专题短片、动画播放的方式,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等空间智能的开发;在移动通信技术的教学中,根据语言智能的特点,将讨论法引入课堂教学中,针对目前的主流3G技术及其标准协议展开互动,将课堂演讲、提问和教师点评结合起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教学中,为了达到培养身体运动智能的教学目的,利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汇编指令,同时将项目教学法引入教学活动中,营造以项目为主题、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氛围,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与实际DSP环境的互动中更加有效地学习芯片的调试,根据实际操作结果,给学生以反思的机会,从而实现对自我认知智能的训练。教师应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项目递进教学等多种方法,把多元智能理论随机引入课堂教学,针对

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实验设计层次化

多元智能理论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注重所提供的环境的层次性和循序渐进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提高。因此,激发学生潜能的实验环境设计也应具有层次性,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专业技能培养分为通信技术基础技能实践、通信系统专业技能实践和企业认证技能培训三个层次。分层次教学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各种通信专业智能,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在通信技术基础技能实践中,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在一二年级进行电子技术、通信电子线路、通信软件技术、EDA技术等通信技术基础技能实践,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选修课程,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传授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在通信系统专业技能实践中,学生可根据专业课的需要,开展一些具有专题性的、需要较长时间来完成且内容相对综合的实践活动;在生产实习中结合通信行业岗位的需求,安排设备操作、系统测试和维护管理方面的内容;而在毕业设计中,要体现学生对通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在所有的设计环节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在现代通信实验平台上完成自己的独立创新工作,为平台的不断更新做出贡献,从而使通信实验平台的功能不断得到拓展。在企业认证技能培训中,应使学生掌握程控交换技术、光传输技术和3G技术等,培养学生对通信网络工程组网的操作和测试的能力。同时,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通信网络方案规划、通信网络实验自我设计、通信网络环境自我配置和测试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利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在该平台上开展各种创新项目的实践活动。

3.树立多元多维的人才评价

学生并不是工厂里生产的物质产品,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专业特长等,而且学生的智能特长会随着教育的重点按不同的方向发展,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不能使用简单的、一成不变的标准。从目前我国的教育改革看,实施多主体评价是必要而有意义的。进行教育教学评价改革,可以将多元智能评价与考试等评价方式结合起来,互补其不足,真正使评价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在通信专业各个学科的评价中,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并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与评价方式的科学性,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从评价内容上,应实施多元多维的发展性评价,在基础理论方面,采用传统的考试形式;在专业技能方面,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淡化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强调学生的专业优势智能。从评价时间上,评价不再集中在学期末进行,而应将其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定期地开展。起初需要明确的介绍评价方式,但过后大多数评价项目就将在学生和教师中自然地开展。例如在讲授专业课的过程中,教师会在课上和课下观察学生的行为并将观察结果及时记录在事先准备好的测量表中,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价。从评价方式上,应尽量采取与学习过程相一致的情景性评价,让评价在学生参与学习的情景中“轻松”地进行;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进行智能展示,并注意积累学生的学习成果;应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基于学生的发展不断给予其反馈和激励,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参考文献:

[1]刘素婷.论多元智能理论对职业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6(6).

[2]霍力岩,等.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研究[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2003.

[3]黄黎明,胡中锋.多元智力论与课程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03(5).

[4]朱莉.多元智能评价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责任编辑:张华]

推荐访问: 通信工程 策略 多元智能 理论 教学中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