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性调整,整合思路中处处展现着市场化的大势所趋,在重组方式上,除了无偿划转进行内部资产重组,还鼓励混改、科研院所市场化改制等;在整合方向上,尊重市场化竞争,通过资源整合以期达到产品产业降本增效、提升各个领域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这些做法也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军民融合的指导思想。
这里要特别提下,军工集团科研院所的改制,因为这可能给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带来整合优质科技资产的新机遇。2017年7月国防科工局召开军工科研院所转制推进会,启动首批41家军工科研院所的转制工作,标志着科研院所市场化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科研院所将根据实际自主选择转制方式,主要包括整体转制为企业,整体或部分进入其他企业。鼓励转制为科技型企业,鼓励转制院所之间或与其他企业进行专业化重组。军工集团科研院所改制可能会给民用特种车辆企业带来这样的市场机会:一是促进军民两用技术标准对接统一化;二是给更多民口企业参与军用产品研发的机会;三是给军工集团之外的军用装备制造企业提供购买技术服务的机会。
2、军改政策其实是顺应了军品市场化
军改、国企改革相辅相成,推动着我国国防科工业的市场化、科技化的升级改造。实际上,在军改政策出台之前,在市场化的驱动下,军民融合就已经开始。例如中航工业2008年第一第二集团合并后,就启动了“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在非航空民用产品领域的应用,进入专用汽车制造领域。十大集团中的兵器、船舶两类集团一直都是同时关注军民两用产品研发制造。而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则是民用技术发展领先于世界,因此向民品看齐,促使电子科技集团对内部资源进行重新整合。
在军民融合政策推动下,军工产业有所变,也有所不变。
不变的是:“小核心”将继续承担关键技术研发及总装集成。并将苦练内功,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吸收通用技术及关键零部件。十大军工集团核心地位不变,自身能力加强。
变化的是:在军民融合政策引导下,我国将进一步r大民用技术和制造能力向军用产品渗透,军民两用基础技术与共性技术的研究将会迎来民营企业的进入,促进军用产品的性能提升和成本降低。
《国务院關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对国防军工等特殊产业,从事战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关系国家战略安全和涉及国家核心机密的核心军工能力领域,实行国有独资或绝对控股。其他军工领域,分类逐步放宽市场准入,建立竞争性采购体制机制,支持非国有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维修服务和竞争性采购。
《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中,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要以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运行为目标,重点发展前瞻性战略性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安全效益的有机统一。
《关于推进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指导意见》指出,关键武器装备总体设计、总装集成以及关键分系统、特殊配套件生产领域由国家绝对控股。
3、军工行业结构将以“小核心、大协作”继续保障国防科工业
军改政策已经明确了四个梯队的军品类别:核心军工负责国家战略安全及核心机密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重点保军企业从事关键武器装备总体设计、总装集成以及关键分系统、特殊配套件生产;其他重点保军企业从事重要武器装备生产;其他军工企业从事军民两用产品、一般武器装备及配套产品生产。这些军用产品按照不同的保密级别和不同的市场化参与程度,综合保障我国国防科技产业发展更趋于结构优化,通过军民融合技术资源利用更加充分合理,成本控制更加得力。
二、军工改革对特种车辆生产企业的影响
军工改革对特种车辆生产企业影响主要体现在“军转民”和“民参军”两个方面。特种车辆在军品装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军用汽车是指用于军事目的的汽车,它是军队的重要装备之一,是“热兵器时代”军队战斗力中机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顺利完成平时训练任务,战时战斗及支援勤务的物质载体。据了解2008年全国862家公告专用汽车企业中约有30%生产过军用特种车辆。其中军用重载特种车辆是军队装备的重要后勤保障车辆,并作为各种常规及战略武器的运载/发射平台,是中国现代国防设备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正因为如此,十大军工集团中的兵器装备集团和兵器工业集团所属企业从事各种特种车辆制造。而中航工业、航天科工也看到了特种车辆的商机,因此推动了特种车辆“军转民”浪潮。
同时,在军民融合大政策引导下,也给“民参军”特种车辆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据《解放军报》报道,截至2017年12月,军方通过装采网累计发布需求信息9300余条,涉及项目总金额约600余亿元,累计认证用户16000余家。随着军队采购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国企混改所带来的机遇,“民参军”的途径更加多样化,主要包括销售产品和资本运作两种形式。直接销售军品需要取得军工四证,也就是调整后的“军工三证”,即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证书、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认定、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许可证。民营企业可以从预研、科研、生产及维修不同的四个阶段参与,也可通过全国统一的武器装备采购招标网获得招标信息参与投标。通过资本运作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对军工产业投资,或者建立军工产业基金。
三、“民参军”典型案例
下面具体介绍几个“民参军”的特种车辆生产企业。
1、随州程力集团从装备制造起步,军品从无到有
2014年,湖北最大的民营改装车集团程力集团取得军用装备承制资格,开始部署军品生产线,2015年上半年竣工投产,产能1000台。2016年已经通过湖北国防科工局获得运加油车的零散订单。
2、陕西宝鸡专汽自称中国首家民营军用装备制造商
2002年之前,宝鸡专汽和其他专汽企业一样,以生产民用产品为主,包括运钞车、旅行房车等;到2014年共研制了20多个型号,轻型、中型、重型都有。早期样车用的是南京依维柯底盘系统,后来也用过东风“猛士”装甲车底盘系统,还有自己改进的底盘系统。2005年改装甲车设计定型。运兵突击车项目是2010年和国内几个大的企业——兵器集团、兵装集团,还有东风公司进行竞标,竞标成功。“猎鹰”旋翼机设计定型。军援尼泊尔装甲车,已经生产的轮式装甲车十几个型号,出口盂加拉、韩国、沙特等国家;2016年4月,三座型“猎鹰”旋翼机完成了1100米高空跳伞试验。
3、三一重工引入三方合作,涉入军贸和军品业务
三一重工借助军改大势,2015年成立军品项目部,开始前期调研、可行性研究;2016年旗下子公司三一汽车(前身为混凝土机械事业部)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8月与保利科技、中天引控成立合资公司,三方按照5:3:2投资。2017年轻型高机动防雷装甲车项目、智能化特种保障平台项目、军民两用系留装备项目,满足国家防务及军民两用需要。6月首台交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某基地。
4、山河智能与军队科研院所联合研发无人车平台
山河智能早在2010年获得军工装备承制资格。2015年,公司“工程机械与工程车辆用多路阀”项目中标国家“工业转型升级强基工程”,公司某型号军品实现批量交付;SW2105工程车已经批量装备陆军,未爆弹无人探测设备展开定型试验,轻型飞机军用化改型项目正式启动;“民参军”领域,SWRT系列越野轮胎式起重机、SWE80E-G高原型挖掘机、中型挖掘机均有交付部队使用。2016年10月,利用“尺蠖”仿生越障机理研制开发的“龙马一号”无人车,首次参加陆军跨越险阻2016地面无人系统挑战赛,一举夺得E组冠军;在国内最高级别的军民融合展上,山河智能系列产品接受了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同时,持续扩大原有的工程兵军种业务,拓展与火箭军等其它军兵种业务。2017年与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联合组建无人机系统技术团队,开展长航时,大载量察打一体固定翼无人机的研制开发,适时完成无人机武器系统的定型和外贸生产,无人机平台的制造,装配和地面试验以及无人机整机总装和售后服务。2018年1月与陆军军事交通学院达成战略合作,继续在无人车辆领域进行深度科研合作。
综上所述,特种车辆企业通过产融结合、技术实力,以及强大的制造能力参与军用装备研发制造,他们要么为掌握某个领域核心技术如宝鸡专汽、山河智能,要么在通用装备领域具有较强的成本控制力和制造水平如湖北程力,又或者是在民用产品中已经做到行业龙头,具有雄厚资本实力,向军品新市场拓展如三一重工。
四、“民參军”案例对专用车制造企业的启示
军工产业改革的大方向是合理控制军品成本,提升军工集团运营效率,让科研院所与市场接轨,吸收民用先进技术,输送军用领域成熟领先技术。随着军队采购机制和定价机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随着军民融合开展的深入,通用型军用装备参与军品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未来特种车辆企业要发展军品业务,一定要具备两种能力:或是具备成本控制能力,或是具备独特的技术能力,否则难以制胜。
推荐访问: 借势 该如何 军工 特种 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