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针对目前汽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趋势,提高汽车企业的成本核心竞争力势在必行。从价值工程的角度阐述开展汽车零部件技术降成本活动是提升汽车产品价值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要;是汽车主机厂、零部件供应商保持持续竞争力的需要。通过介绍该项活动常用的技术手段、管理方法的应用等旨在说明汽车企业开展技术降成本的重要性。
关键词: 汽车零部件;技术降成本;价值工程;成本标杆
中图分类号:F407.4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550(2011)02-0076-04
Significance and Methods of Technical Cost Reduction on Automotive Parts
HUA Zhong
(Dongfeng Commercial Vehicle Technical Center of DFL,Wuhan 430056,China)
Abstract:In view of the current increasingly competition in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and improving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ost is imperative.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echnical Cost Reduction activities by Value Engineering that improving the value of automotive productions to meet market and customer needs, helping Automotive OEMS,suppliers to maintain a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edge. Description of the activities and management techniques commonly used in the application of methods that to explain the importance of automotive enterprises to develop Technical Cost Reduction.
Key words:automotive parts;technical cost reduction;value engineering;cost benchmarking
随着汽车工业不断的快速发展,汽车企业将会面临着愈来愈激烈的竞争与挑战。企业作为竞争主体是盈利性组织,其生存和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获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就要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企业的运营成本是影响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提升企业运营成本的管控能力、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技术降成本的概念
通过技术手段对产品进行分析、开发或改进,在保证产品基本功能、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对结构、材料、工艺等方面进行优化,达到降低产品采购、制造、使用等成本以及提升产品价值、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活动。
为了更好地理解技术降成本工作开展的范围,对制造产品的成本(费用)的构成情况进行说明。
成本(费用)按经济性质分类:
1) 外购材料是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一切从外部购入的原材料及主要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等。
2) 外购燃料是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一切外部购入的各种燃料。
3) 外购动力是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一切外部购入的各种动力。
4) 工资及工资性奖金、津贴和补贴。
5) 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6) 折旧费、修理费。
7) 利息支出、税金。
8) 其他。不属于以上各项目的其他费用的支出。
从汽车主机厂角度来分析成本的构成,外购材料(零部件、原材料)部分占运营成本比重最大,本文重点对汽车零部件技术降成本进行阐述。
2 技术降成本的意义
2.1 市场和客户的需要
目前,很多企业都倡导“以市场和客户为中心”的企业理念,为了获得更多的客户和市场份额,企业都在不断地提高产品的价值,提高客户满意度,为企业赢得生存、发展的空间。
如何提高产品的价值使之成为市场和客户需要的物美价廉的商品?现引入价值工程的概念,价值工程就是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产品或作业的必要功能,着重于产品或作业功能分析的活动。
价值可用公式表示为:V=F/C
式中:V为价值;F为功能;C为成本。
产品的价值是功能和实现这个功能所消耗成本的比值,其高低就由这两个因素决定,一般情况下,提高产品价值的途径:
①保持功能及功能水平不变,降成本;
②保持成本不变,提高功能水平;
③功能提高的同时降低成本;
④用较小的成本代价获得较大的功能提高;
⑤功能在用户需求允许的条件下略有下降的同时大幅度下降成本。
如图1所示,在临界线(F/C=1)上方区域内为高价值区域,临界线下方为低价值区域,图中1、2、3、4、5途径就是价值提升方向,技术降成本就是围绕提升产品价值的改善活动。
图1 功能—成本
2.2 企业保持持续竞争力的需要
如今企业面对全球性的竞争环境,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仅仅依靠技术领先达到产品高质量,已经不能为企业提供持久的竞争优势;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价格又是由市场决定的,企业要想保持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价格就得降低成本,否则降低利润(见图2)。因此,企业要保持盈利能力就要进行成本控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技术手段降低成本来保持、提升价格竞争力。
对于汽车主机厂而言,要保证整车售价上具有竞争力,往往采取的措施是将一部分整车降成本压力传递给了上游的零部件供应商,通过每年的商务政策来实现降成本;对于零部件供应商而言,要想为主机厂配套具有竞争力价格的产品,要么联合主机厂通过技术手段对产品结构、制造工艺、现场管理等进行优化,降低产品制造成本,要么兑现商务降价承诺,减少自身利润,实现降价。
图2 价格构成
在欧美及日本的主要汽车主机厂都开展了技术降成本活动,通过技术降成本活动对主机厂和配套的供应商产品进行改善从而达到降成本的目的;由于技术降成本系统性的开展源于一些外资、合资企业,在国内开展范围有限,其理念、方法、管理手段还不被大多数汽车企业所掌握或工作开展不够深入,产品的价格降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商务政策。
现引入判断企业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损益分歧点(Break Even Point),说明降成本在改善企业运营固定费用、提高盈利能力方面的作用。
损益分歧点:企业活动所花费的费用正好等于可回收的销售额,也就是核算点。如图3所示,在损益分歧点处,费用正好等于销售额,此时利润为零,随着销售额的增大,企业开始盈利,利润随着销售额的增大而增大。所以说损益分歧点是判断企业是否发生利益的转折点,分歧点越低就表示该公司的整体实力越强,反之整体实力越弱。
图3 利益损益图
3 技术降成本方法
针对汽车零部件开展的技术降成本活动按产品周期可分为新车型和现行车两大类。
新车降成本工作主要是在产品研发、设计阶段进行成本控制;主要是以功能为基准,使目标性能和目标成本同时成立,提升产品价值的开发行为。经研究表明,产品成本的80%是在构想、设计阶段就决定了,如果这个成本一旦决定,后续的降成本效果是不太理想;根据经验在新车型开发阶段开展技术降成本可以降低成本20%-30%。
现行车降成本工作主要是在已经量产的车型上进行成本改善、提高车型收益。主要是以现有产品为基准,消除或减少成本高(价值低)的要因所进行的改善行为。该阶段主要侧重于单一部品的价值提升和生产、制造等环节的改善,在该阶段开展技术降成本可以降低成本3%-5%。
3.1 成本标杆的运用
成本标杆是一种产品成本的评价指标,是制造生产领域中某种产品在一定范围(国家或世界)内最优的。提出成本标杆的目的就是在从事的领域中找到榜样,树立一个最佳目标,确定具体方法并运用以接近、达到目标。
通过与竞争对手一般发展趋势的比较,对本公司的产品有明确的定位,由此明确必要的改善范围,绘制该产品的标杆曲线(见图4)。通过持续的标杆活动来捕捉与其他竞争对手战略及其变化,根据这些信息能够在改善本公司产品战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图4 成本标杆
3.2 技术手段
明确公司产品在市场上的定位,通过市场调研、分析找到同类产品的标杆,进行成本分析,确定改善目标,形成改善课题。在分析过程中遵循的基本思路:在满足产品性能、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考虑产品的零部件、材料、工艺等能否“取消”→“减少”→“更改”。通常情况下运用的技术手段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 削减多余功能;个别零部件使用寿命、性能高于整体,可降低寿命、削减多余功能;降低基准及削减加工、热处理工艺等。
某重型汽车燃油箱总成原有三套托架固定,功能富余、装配复杂,改进后采用两个油箱托架,取消中间托架降成本,经过相关试验验证满足使用要求。
② 设计合理化;设计要考虑加工和装配的方便合理性,既能满足功能水平要求又有利于降低成本。
某重型汽车贮气筒框架由钢板集成板架组合而成,重量大,改善后用方钢和角钢等型钢来取代冲压钢板,重量大幅度减轻,装配方便,成本降低(见图5)。
图5 贮气筒框架
③ 规格统一化;提高零部件通用化程度,减少零部件品种数,降低采购管理成本。
某重型车原车架孔显得杂乱无章不便于改装车厂改装,且车型配置存在差异导致车架种类繁多;更改后车架孔位实行标准化,为用户改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减少车架品种种类,管理费用减少、产品开发效率得到较大的提升。
④ 轻量化设计;通过结构优化、更改尺寸、材料替代、一体化设计及更改制造生产工艺,减轻重量,降低成本。
如图6所示是某重型汽车干燥器总成;原干燥器、调压阀、四保阀、再生贮气筒分别装配在汽车底盘上;现将功能形成集成化的干燥器总成,其减少了产品种类、降低了采购、制造、物流等成本,减轻了整车重量,提高装配效率。
图6 干燥器总成一体化设计
⑤ 合理选用材料;在不影响产品性能、质量的前提下,应用新技术、新的廉价的材料降低零部件成本。
某汽车内饰车灯,原灯具外罩为PC材料,改善后采用价格相对便宜PP材料,实现了成本降低。
⑥ 提高国产化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国产件的数量,提高国产化率。
通过以上技术手段的运用不仅为新车型在开发阶段达成目标成本提供保障,同时降低后期生产、制造、模具工装、物流、现场管理等环节的投入;在现行车上实施技术降成本可以大大提高公司收益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促进了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创造力。
3.3 管理方法
汽车零部件技术降成本活动是按照项目管理模式开展工作,通过跨职能小组CFT(Cross Function Team)(见图7)进行管理。技术降成本活动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协助才能顺利的开展;主要成员部门有研发、采购、制造、生产、销售及供应商等。CFT的工作职能主要是策划、组织技术降成本项目的开展、推进和实施。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研发部门为项目提供技术信息,采购部门为项目提供成本信息,供应商为项目提供生产、制造、工艺等信息。这三个主体单元在技术降成本活动中构成 “铁三角”的关系,缺一不可。
图7 CFT小组构成
技术降成本项目实施过程大体上分为五个阶段(见图8),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责任部门,CFT小组进行全程跟踪,掌握项目进展状态,保证项目能按照计划节点实施。
图8 技术降成本项目实施过程
A阶段:由主机厂与供应商共同提出方案、供应商单独提出方案、主机厂单独提出方案;
B阶段:CFT组织会议对方案的可行性、投资、收益等情况进行分析、综合判断;
C阶段:对可行的方案主机厂进行确认、图纸更改;
D阶段:主机厂制造部门进行工艺准备,同时供应商按照新的图纸及工艺要求进行投入、生产准备等;
E阶段:供应商按照新产品技术要求、价格进行量产、供货。
假定某汽车主机厂对零部件供应商的某一产品下达年度降成本5%的目标。下面通过一个案例说明主机厂与供应商开展技术降成本的驱动因素及结果。改善前后对比见表1 。
表1 降成本分析
表1反映的是改善前后零件的成本、利润构成情况;通过主机厂和供应商联合实施技术降成本后,产品成本降低了10元(考虑工装、模具等方面的投入分摊后);考虑到利益共享,主机厂采购价格降低5元,剩下5元就是供应商的新增利润。通过开展技术降成本,该产品的成本降低了,不但完成了主机厂年度降成本5%的目标,而且自身的利润也得到提高,因此,技术降成本活动对汽车主机厂、零部件供应商来说是一项双赢的活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理的开展技术降成本对汽车企业及零部件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该活动不仅能够提升主机厂产品成本竞争力和收益率,还对主机厂配套的零部件供应商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供应商开展技术降成本活动与主机厂进行联合开发,在此过程中供应商研发水平和产品竞争力也得到提高,使得整个汽车行业零部件的综合竞争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因此,汽车零部件技术降成本是一项可以持续开展的活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对汽车主机厂、零部件供应商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作用,是企业打造国际化成本竞争力有效的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 王立彦,刘力. 成本核算与管理实用手册[M].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6.
推荐访问: 汽车零部件 意义 成本 方法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