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梯限速器是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的重要保护装置,本文简要阐述了电梯限速器——安全钳的连锁控制机理,并对电梯限速器两种传统测速方法的结构、原理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智能电梯限速器测试仪,并对智能电梯限速器测试仪的结构、原理、特点及功能进行了分析和说明,从而凸显出智能电梯限速器测试仪功能强大、测量精度高、使用方便等优势。
关键词:电梯限速器 测速 智能测试仪
限速器是电梯运行安全保护的重要部件之一,是保护电梯安全运行的速度检测部件。限速器可以通过速度保护电梯在出现异常超速时停止下来,也可以和安全钳联动组成防止电梯坠落的最后一道铁闸,和上行超速保护装置联动组成防止轿厢上行超速的最后一个保护措施。因此电梯限速器是保障電梯安全运行的重要保护装置,限速器的动作速度必须定期进行校验及调整,才能使电梯成为较其他交通工具更为安全的垂直运输工具。
1 “限速器一安全钳”的连锁控制原理
限速器是防电梯超速和断绳的保护装置之一,它与安全钳联动,能有效保护电梯控制失灵、制动失灵及超载拖动绳断裂等原因造成的轿厢超速和坠落。
安全钳是一种使轿厢停止向下运动的机械装置,一般都安装在轿架的底梁上,成对地同时作用在导轨上,使轿厢可靠地止停,其动作的作用力由限速器提供。
限速器是限制电梯运行速度的装置,一般安装在电梯机房。当电梯上、下行超速时,通过电气触点使电梯停止运行,若制停无效且电梯继续加速行驶,限速器机械动作,拉动安全钳夹住导轨强行将轿厢制停;当断绳造成轿厢坠落时,也由限速器的机械动作拉动安全钳,使轿厢制停在导轨上。
2 传统检验方法
比较传统的限速器检测方法[1],一种是采用测量限速器轮的底圆直径、钢丝绳的半径,再将这两个测量结果相加,从而得到限速器轮的节圆直径,再通过一些方法计算出限速器角速度,用角速度与上述节圆直径相乘,算出节圆线速度,进而检测出限速器是否合格。但是在检测过程中,由于现场检测空间不大,测量误差较大,一般测量限速器轮底圆直径难度比较大,而且一些传统方法很难测量准确,整个检测过程较复杂,测试精度较低,由此给检测工作带来不便。
另一种方法是测量含有电触点开关的限速器在其开关动作时的轮盘线速度,能自动捕捉限速器的动作速度,并立即停止电机的转动。测试时,将小磁钢固定在标准转速装置的圆盘正面边缘,将霍尔传感器对准小磁钢,并确认信号接收正常,若无信号可将小磁钢翻转,在测速仪上设置限速器周长,在标准转速装置上设置圆盘速度,观察线速度显示窗口,数据稳定后记录其示值。而标准线速度由公式:v0=■可计算出。
其中,v0为标准线速度(m/s);
n为标准转速(r/min);
l为限速器周长。
根据标准线速度和测试仪显示线速度,按公式:
δ=■×100%可计算出测试仪示值的相对误差。其中:v为显示线速度(m/s);
v0为标准线速度(m/s);
δ为线速度相对误差(%)。
如果测试仪示值相对误差优于 1%,判定该测试仪线速度符合要求,即线速度测量误差满足 1%要求。
3 智能限速器测试仪
电梯智能限速器测试仪是能够驱动电梯限速器轮盘旋转、实时测量限速器轮盘顺时速度、且能够自动捕捉限速器的电触点开关动作速度并打印或存储该动作速度值的测量仪器。其用于检测电梯限速器轮盘线速度及限速器动作速度。限速器测试仪有两大部分组成:驱动部分和控制检测部分。
控制测试部分:以单片机STC89C51为控制核心的控制系统[2],包括打印机、液晶显示屏、大容量非易失性存储器、永久时钟及键盘等,侧面有连接电气开关的鳄鱼夹、测速的光电编码器[3]、USB接口及220V交流电源输入接口、调速输出接口等。其控制部分框图如图1所示:
驱动部分:包括驱动电机、驱动轮、驱动插座、测速传感器固定架等。在使用时要先锁紧驱动轮,然后调整测速传感器的位置,使之和测速小磁钢的放置位置对应,并距离小于5mm;小磁钢放置在限速器的旋转轮上。
4 智能限速器测试仪主要技术参数
测速范围:0.5-10m/s;
准确度:±1%;
保存测量次数:99组;
电池:AA 1.5V×4。
智能限速器测试仪主要功能如下:
测量线速度并保存测量数据功能;数据查看和浏览功能;参数设置功能;时钟功能;删除功能;断电状态保持功能,使用中可随时关电或更换电池而不影响测量过程,可以极大的减少电消耗;数据导出功能,检测数据可以导出到计算机(需专用软件)进行保存打印等。
也就是说,智能限速器测试仪可测量动作速度为0.5m/s-10m/s的各种限速器;可测量含有电触点开关的限速器在其开关动作时的限速器轮盘线速度;能自动捕捉限速器的动作速度,并立即停止电机的转动;可自动打印出限速器的动作速度(包括电触点开关动作时的轮盘线速度),并可重复打印;可选配不同转矩(功率)的电机,以满足各种限速器的检测要求。
可见,智能限速器测试仪测量精度高,操作简单,测速范围宽,响应快,使用更简捷、方便。
参考文献:
[1]陈春潮.电梯限速器现场检测核验方法与技术处理[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09(4):22-24.
[2]张毅刚等.单片微机原理及应用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4.
[3]刘丽华.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
基金项目:
甘肃高校研究生导师项目编号1111B-02。
作者简介:
魏万华(1966-),女,兰州人,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推荐访问: 限速 测试仪 电梯 测速 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