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空中交通管制”是指利用技术手段和设备对飞机在空中飞行的情况进行监视和管理,以保证其飞行安全和飞行效率,是确保民航事业安定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任务。
关键词:移动航管;二次雷达;搭建
随着民用航空事业的迅速发展,飞行量的不断增长,对空管设备及技术手段上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空管系统设备应急保障的需要应考虑发展移动应急的雷达系统。具备移动功能的空管二次雷达系统的主要技术性能和功能与地面固定式二次雷达设备的技术性能、主要功能应该基本一致,能够替代固定式二次雷达承担空中交通管制任务,且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和雷达性能发挥空间。下面就移动二次雷达系统的搭建所需设备及要求作简单的介绍:
一、系统设备配置
1.雷达天线塔
移动二次雷达天线塔主要由运载框架、塔架、电动升降机构、辅助支撑机构、液压俯仰与举升机构、随车起重机、配电柜、安装平台、维修平台、折叠梯、线缆盘、揽风绳等组成。
系统应具有自装车卸车能力,运载框架通过旋锁与底盘快速连接,在其四角各安装1只升降机构,使系统上下车非常方便;展开时底部设置辅助支撑腿,展开面积可达8mX8m,形成稳固的支撑平台;采用线控盒操作液压系统,实现天线塔架从运输状态的水平位置俯仰至工作时的垂直位置,驱动举升油缸依次逐节升塔,使操作方便、安全;在框架前部安装随车起重机,用于系统天线吊装;设置安装平台和维修平台,方便人员操作;天线连接线缆采用专用夹具固定,使固定可靠,人员操作更加方便;设置两层揽风绳,使系统具有良好的抗载能力。
2、雷达设备舱
电子设备舱主要由标准舱体、空调机组、电动升降机构、配电柜、工作台、设备安装减振架、轴流风机、线梯、电源箱、信号箱等组成。
设备舱体具有良好的防护能力,形成了密闭空间,可防止外部环境对设备的腐蚀和损坏;
舱内的设备固定设置不锈钢减振器架,可防止运输时的振动、冲击对设备产生不良影响;
舱内部进行了装饰,配置2台分体式空调机、换气设备和配电照明系统,使人员和设备在良好的环境下工作;
舱顶部设置电源箱、信号箱和线梯,用于舱内电源及信号的输入及转接。
3、发电设备舱
发电设备舱主要由舱体、设备架、电动升降机构、天线座安装架、发电机组、电源箱、灯箱等组成。
发电设备舱是发电机组固定和工作场所,并安装天线座和各种附件,具有自装车与自卸车能力。
4.单脉冲二次雷达设备
4.1、单脉冲天线系统
单脉冲天线采用大垂直孔阵列天线径(LVA)形式。
4.2 、天线驱动系统
天线驱动系统由雷达天线驱动底座和天线座控制箱两部分组成。天线驱动底座内含驱动减速电机、旋转铰链、编码器及其他辅助设备,为天线旋转提供动力输入,同时产生天线方位信号传送至雷达处理主机。天线座控制箱安装于设备舱内,用来产生天线驱动控制信号,控制天线运转方式。
4.3 、二次雷达询问机系统
二次雷达询问机系统由双通道询问机和录取器构成,通过一系列不同功能的模块与电路,产生询问信号,接收目标应答,处理应答数据,产生录取目标。
4.4、 GPS时基系统
GPS时基系统配备主从两个GPS时基设备,接收卫星信号产生定时脉冲,为雷达系统提供时基校准信息和雷达数据时标信息。
4.5、 管理控制系统
管理控制系统配备两个UNIX工作站,运行SOLARIS操作系统,在KVM显示设备上提供雷达管理控制系统接口界面,对雷达系统进行控制与维护操作。
4.6、远端监控
二次雷达应配有远端监视与控制系统,通过网络端口实现与主系统的连接。
4.7、维护显示系统
维护显示系统配备主机一个,与本地管理控制系统共用KVM显示设备,在雷达现场可提供在区域地图上的雷达目标显示。
4.8、本地局域网系统
本地局域网系统配备两个交换机,允许各个雷达子系统通过标准传输协议进行数据传送。
5.供、配电设备
供电设备系统由两部分构成,分别为发电机系统和不间断电源(UPS)系统。发电机应选用超静音发电机组,在市电突然断电的情况下可进行自行启动,为设备提供臨时供电输入。UPS应选用机架式三相输出UPS,基本功能是保持连续运行并支持其所带部分重要负载。
配电系统主要包括天线塔配电系统、电子设备舱配电系统、发电设备舱配电系统、信号系统、连接电缆等组成。
该系统主要用于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进行电力分配;对供电参数进行监测,并进行信号传输;对用电设备进行电气控制,并且具有相应的保护功能。
UPS系统电池供电时间:20分钟(满负荷运行)。
6.有线传输设备
移动雷达系统配备专线调制解调器一对,为雷达数据输出提供有线传输设备。
7.卫星通信设备
移动雷达系统配备民航Ku卫星地面设备一套,可直接接人民航Ku卫星网,卫星系统配置2路数据通道和2路话语通道。
8.雷达标校设备
移动雷达系统配备测试应答机、天线、天线升降杆一套,用于雷达正北调整和运行监测。
9.其它辅助设备
为保证系统安全运行,移动雷达配置有航空障碍灯、场地照明灯等辅助设备。
二、系统搭建的要求
1、场地要求
移动雷达系统的安装与运行需要一块具有一定强度的、平整的硬质地面场地,场地承载能力应大于50吨(移动雷达系统加载车的整备质量为50吨),场地周边建有排水设施,保障场地积内水深度不大于10 毫米。
场地环境应符合《航空无线电导航台和空中交通管制雷达站设置场地规范》(MH/T 4003-1996)范的要求。并按照相关民航管理规定,办理无线电环境检测、台址报批、校验飞行、申请开放等手续;
为保障雷达系统的运行安全和安装作业,在雷达系统安装场地上空和缆风绳地桩上空不能有各种高架障碍物。
2、.道路要求:雷达设备载车采用3轴重型卡车底盘,搭载雷达设备舱和发电设备舱;天线塔载车采用3轴重型卡车底盘,搭载随车起重机和天线塔各组件。移动雷达架设场地道路和进场道路应能满足雷达设备载车和天线塔载车的行驶、作业要求。
3、供电要求
3.1、容量要求:移动雷达系统采用三相四线制380V供电,功率不小于10KW。
3.2、距离要求:供电接线端子距雷达方舱距离不大于40米。
3.3、接地要求:现场需提供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的接地端子。
3.4、 发电机保障:为保障发电设备的正常工作,现场需要储备发电机燃油,具体储备数量可根据当地电网质量情况确定。
油箱容量: 满载运行时间不小于5小时;
连续工作时间:机组可连续24小时运行;
起动方式:采用自启动控制盒远程起动;
在失去市电电源时,输入远程控制信号至自启动控制盒,可以自动启动发电机,当市电电源恢复时,发电机自动停机。
4、通信要求
4.1、雷达数据接口:移动雷达数据输出采用RS-232 接口同步传输方式,传输速率 19.2K;
4.2、传输线路:为保证雷达信号的传输质量,建议采用光缆传输方式;移动雷达自备的卫星通信设备作为备用传输系统;在无光缆的现场,可以采用DDN线路或电话专线方式传输雷达数据。
4.3、远端监控线路:如果用户需要实现远端监控功能,需要在移动雷达站和远端监控位置设置网络接口并提供最小10M带宽通信线路。
5、其它要求
5.1、避雷:移动雷达系统配有天线塔避雷针和三级电源防雷装置,但在雷电多发地区,要求用戶在现场安装避雷装置,包括地网和避雷针。
5.2、缆风绳:在雷达运行时间超过6个月的现场,要求使用水泥地锚固定缆风绳;天线塔上下揽风绳的下端固定连接点合并,在距天线塔中心16米处设置直径16毫米的钢筋地锚;钢筋水泥基础面积不小于600毫米×600毫米,深1000-1400毫米,视不同地点适当调整。
5.3、天线塔摆放方向:为了不使雷达天线塔遮挡卫星通信天线,应避免将雷达天线塔摆放在雷达设备舱的正南侧。
5.4、测试应答机:按照技术要求测试应答机应安装在距雷达站1-10公里的高处,长时间工作时需要提供不小于200VA单相交流电源、天线支架和设备机房。
推荐访问: 浅谈 搭建 航管